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亞歐需求下降 貨幣貶值難挽亞洲貿易下滑

  • 發佈時間:2015-08-06 07:52:00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昨天美元指數已升至98.1281,比起2008年美國經濟衰退及次貸危機時的74.44,大幅升值了31%,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多國貨幣爭相貶值,硝煙四起的貨幣戰已令多國貿易和經濟發展水準受到重挫。

  本幣走弱

  對亞洲經濟體幫助不大

  日元在過去一年已經貶值大約18%,巴西貨幣雷亞爾最近9個交易日持續貶值,兌美元匯率跌破3.45關口,為2003年以來新低。而今年以來美元兌雷亞爾已累計升值了29.93%。今年人民幣也持續走軟,澳大利亞、加拿大、挪威等國的貨幣更是跌至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

  本幣貶值通常會促進一國出口以價格的優勢獲得增長,但這個老路子現在也行不通了。第二季度東亞地區出口負增長5.2%,創下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降幅,且降幅遠大於第一季度的0.6%,而在全球金融危機前的10年間,亞洲地區的出口持續以兩位數百分比的速度增長。遭受衝擊最為嚴重的國家是新加坡和日本,當季新加坡出口下降15%,日本出口也大幅下降10%。此外,東亞地區鄰國的出口也受到了牽連,印度第二季度出口下降17%,紐西蘭以乳製品為主的出口下降18%。我國貿易情況也不容樂觀,我國今年上半年進出口總額11.5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6.9%,其中出口同比增長0.9%,進口同比下降15.5%,貿易順差為1.61萬億元人民幣。

  從目前看來,本幣走弱至少對亞洲經濟體而言幫助不大。本幣走低雖然提振了豐田和三星電子等當地上市製造企業的利潤,但並沒有提高這些企業的出口競爭力,還削弱了消費者的購買力。

  本幣走弱還加速了資本的流出。不少投資者擔心美聯儲加息將使全球資金流向和資本市場受到較大影響,資本將從新興市場回流至發達國家,並造成全球市場較大的波動,新興市場的匯率等也將面臨不少壓力,傑富瑞投資銀行的數據顯示,亞洲上個月的撤資規模達62億美元。

  原因:需求不振是致命原因

  澳新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表示:“中國及歐洲市場需求下降是貿易低迷的主要原因。但讓人不安的是,除了中國和歐洲需求下降之外,東亞地區對美國出口一度出現的復蘇勢頭似乎也未能在第二季度延續,該地區當季對美出口下降0.7%。”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教授指出:用量化寬鬆政策壓低本幣並促進國內製造業發展的做法使得全球生産過剩的狀況進一步惡化,並全球製成品進口需求極大下降。這種趨勢在我國表現得最為明顯。我國進口需求的迅速下滑已經削弱了全球大宗商品貿易,這些大宗商品曾用來支撐中國基礎設施、房地産和生産領域龐大的過度投資。我國第二季度出口下滑了2.2%,同時亞洲其他地區對中國的出口則下滑了大約11%。

  目前,亞洲經濟體還沒有完成從出口驅動型增長向國內消費驅動型增長的經濟結構轉變,此輪出口下滑令人擔憂。

  原本在上世紀90年代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貿易因素如今卻拖了全球經濟增長的後腿。這反過來又抑制了投資。龍洲經訊的數據顯示,中國的投資增速已降至至少10年來的最低水準。

  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拜格表示,亞洲其他地區的投資狀況同樣堪憂。除印度和泰國外,亞洲所有經濟體今年的投資增速預計將低於2013年。

  趨勢

  一、大宗商品價格沒有止跌跡象

  大宗商品價格的暴跌正考驗著各個資源依賴型經濟體的承受力,能源和金屬價格的下跌對投資者、企業和經濟均造成衝擊。我國對多種原材料需求大幅下降的影響已波及外匯市場,這反映出一個重要的因素:出口增長市場正在枯竭的預期,我國是全球多種原材料的最大進口國。

  比如,加拿大經濟嚴重依賴能源行業,目前該國能源行業正遭遇重創,加拿大央行今年以來已經進行了兩次降息。加拿大央行預計,該國今年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將僅增長1.1%,增幅低於今年早些時候預期的1.9%,因持續暴跌的油價、令人費解的出口下降都拖累了經濟增長。

  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以及礦業投資熱潮的結束也已經迫使澳大利亞央行今年降息兩次。澳大利亞央行稱,雖然該行對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持開放態度,但同時也對降息産生的意外後果保持警惕,例如雪梨房地産價格的飛漲。

  為了提振萎靡的經濟,挪威央行6月下調利率。該行表示年底前還可能再降息。挪威經濟與石油出口密切相關。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加深了投資者對巴西經濟發展的憂慮。因為,中國是巴西如鐵礦石、大豆、玉米等大宗農産品的最大買主。投資者擔憂中國會減少進口巴西商品,無形中影響巴西經濟的復蘇。

  對於大宗商品的價格沒有止跌的跡象,廣州市京鑫貴金屬有限公司朱志剛表示,目前50美元也已經成了美原油的重要阻力,距本輪調整低點也是一步之遙,原油目前尚無止跌跡象,原油的下跌也累及國際金價。本月國際金價如不能在1030~1050美元處獲得支撐,則國際金價後市跌幅難料。本週國際金價已跌至1086.5美元,短線形勢再次受考驗,破本輪調整低點基本已經定局。(2007年,黃金的價格曾跌至601美元/盎司。)

  二、機構調降全球經濟增長預估

  出口正在加速下滑,使當地陷入投資、經濟增速及貿易下滑的迴圈,風險增大。其中亞洲的經濟增長極有可能受到打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月將日本的經濟增長預期由1%下調至0.8%,同時也將其對東南亞地區的經濟增長預期由5.2%下調至4.7%。野村證券上周將其對我國台灣的經濟增長預期由3.5%下調至2.7%。

  世界銀行最近更是調降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估,敦促各國在面對商品價格下跌以及美國升息前景時“係好安全帶”。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巴蘇表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FED)應把升息推遲到明年,以避免匯率波動狀況惡化及損及全球經濟成長。

  世行發佈一年兩次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全球經濟今年將增長2.8%,低於1月時預估的3%。

  比如,雷亞爾貨幣的貶值正與巴西走弱的經濟情況相互作用走入了惡性迴圈:不論是官方數據還是私營部門預期均顯示巴西今年經濟將出現1.5%至2%的負增長。同時,巴西物價暴漲不止,官方預測今年通脹率為8.26%,而私營部門的預估則高達9.25%。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