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著力培育中國自己的國際“大糧商”

  • 發佈時間:2015-12-10 05:53:0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面對國際農業壟斷寡頭對跨國糧食貿易的壟斷格局,我國應發揮國有農業企業的主導作用,著力培育中國自己的國際“大糧商”。農墾擁有完整的現代農業産業體系,是打造國際“大糧商”最現實、最可行的載體。農墾打造國際“大糧商”,要牢牢保障農墾“大糧倉”的糧食産量,要打造全産業鏈的發展模式,要增強農墾“大糧商”的掌控能力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這是時隔24年後,中央再次出臺全面指導農墾改革發展的專門文件,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農墾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標誌著農墾改革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

  農墾,是我國在特定歷史時期為承擔國家重要使命而建立的。六十多年來,農墾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支援國家建設、維護邊疆穩定等作出了重大貢獻。數據顯示,目前農墾耕地面積近1億畝,糧食總産720億斤,商品率高達90%。

  當前,我國雖已是世界糧食生産和進出口大國,但是市場的話語權並不強。面對國際農業壟斷寡頭對跨國糧食貿易的壟斷格局,我國應發揮國有農業企業的主導作用,著力培育中國自己的國際“大糧商”。

  農墾擁有完整的現代農業産業體系,是打造國際“大糧商”最現實、最可行的載體。據測算,如將農墾系統耕地全部建設成為旱澇保收高標準良田,到2020年農墾土地年生産的商品糧可達到1000億斤,可以滿足35%左右的城市人口一年的口糧需要。

  《意見》提出,農墾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為核心,以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為主線,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資源資産整合、産業優化升級,建設現代農業的大基地、大企業、大産業,全面增強農墾內生動力、發展活力、整體實力,切實發揮農墾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骨幹引領作用,為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這為農墾打造國際“大糧商”明確了前進方向。

  我國的國情農情決定了我國的“大糧商”與發達國家的“大糧商”有著本質的區別:它既不是一個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農業跨國公司,也不是一個對外傾銷富餘農産品的糧食企業。我國的“大糧商”應該是以穀物作為生産經營核心,擁有自己大基地的生産商、保障國內市場穩定的供應商、帶動農民走向市場的龍頭企業、穩步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市場主體。培育農墾國際“大糧商”,基本目標是要打造全球化、全産業鏈、産業高端、資本運作的現代農業産業集團,掌控資源、價格和利潤分配的話語權,提升生産能力、供應能力和掌控能力。

  農墾打造國際“大糧商”,首先要牢牢保障農墾“大糧倉”的糧食産量。著力加強商品生産基地建設,打造穩固的國家糧食戰略應急基地。同時,整合墾區內外科技資源,探索組建水稻、種業等科技創新聯合體,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綜合性農業科技創新、技術整合和轉化應用平臺。

  其次,要打造全産業鏈的發展模式。加強農墾糧食晾曬烘乾倉儲設施建設,提升農墾糧食産後處理和初加工能力,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鮮活農産品冷鏈物流體系,逐步建立健全覆蓋全國的農墾優質農産品流通網路。以農墾農産品品質追溯系統為平臺,打造中國農墾品牌,建設全國性電子商務平臺。

  第三,要增強農墾“大糧商”的掌控能力。推進産業化、集團化和股份化改革,完善母子公司的雙層體制,構建以國有農場為基本經營單元的大型農業跨國集團組織框架。強化國有農場的統一經營和管理服務職能,形成統分結合的農業經營利益共同體。重點推進“産業公司+國有農場+家庭農場”的農業經營模式,推動農業産業鏈向高端延伸,形成縱向一體化的農業經營體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