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無錫職院:以科研機制改革推進科技創新

  • 發佈時間:2015-12-10 02:31:4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錢王歡博士主持的《碳纖維增強金屬的柔性受壓電鑄製造技術研究》和高雅博士主持的《可擴展交換網路的負載均衡技術研究》,同獲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曹小兵博士作為第二完成人參與完成的一項科研成果,榮膺中國人民解放軍科技進步三等獎……無錫職業技術學院今年的科研成果獲獎和科研項目立項不僅層次明顯提高,而且數量明顯增多。

  教職工科研熱情和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與學校的科研機制改革有很大關係。學校的教學教改成果豐碩,曾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但科技創新相對薄弱。無錫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朱愛勝對科技日報記者説:“為強化科研工作、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去年以來,學校加大科研機制改革力度,先後出臺了《科研與教研工作量計分辦法(試行)》、《高水準科研與教研成果獎勵辦法(試行)》、《科技創新團隊建設計劃實施辦法(暫行)》、《縱向科研管理及經費管理暫行條例》、《橫向科技服務管理及經費管理暫行條例》和《專利與軟體著作權管理暫行辦法》。”

  記者了解到,在這些新制度中,無錫職院有意將教科研成果的考核分值和獎勵額度向科研項目傾斜,如獲得國家級科研成果二等獎的分值,要比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特等獎的分值高出1/4;而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二等獎的獎勵金額,就可與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相同。“這樣做的目的在於激勵教職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拉長科研短腿,使學校教科研同頻共振、齊頭並進。”無錫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龔方紅説。

  同時,無錫職院引導教職工跨學科(專業)組建科技創新團隊,讓具有較強科研能力的優秀人才雙向選擇、自由組合。對經審定符合條件的團隊,其建設方案(為期三年)通過專家評議、答辯,院長辦公會議批准、公示後,由院長與團隊帶頭人簽訂聘任合同和計劃任務書,每年給予6—20萬元經費用於改善研究條件、探索性研究、學術交流和論文發表等,旨在集合優秀人才提升協同創新能力,向高水準科研目標進軍。

  此外,無錫職院不斷邀請專家來校舉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書的撰寫、科技項目管理與申報、專利及軟體著作權申報、人文社科項目申報等講座,幫助教職工提高科研水準,推動高水準論文、專利、課題等科研成果的有效産出。並通過校園網、QQ群及時轉發國家、省、市及有關部門申報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的通知,讓有申報意向的個人或團隊早了解、早準備。還與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和工商企業加強課題合作,鼓勵教職工參與科研項目、開展“四技”服務。

  不僅如此,無錫職院近年來還依託政行企校四方共建實踐教育、技術研發、生産服務三位一體的智慧製造工程中心,獲批了江蘇省中小企業工業機器人産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3個省級研發中心和無錫市工業AGV技術應用及推廣公共服務平臺等2個市級公共服務平臺,並與企業、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一批研發中心,為教職工的科技創新提供了有利條件。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科技産業處處長崔平介紹,這一系列新機制、新舉措既調動了教職工的科研積極性,也提高了教職工的科研能力和水準。2015年,教職工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中國製造 2025》的實施大力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取得了豐碩成果。

  組建的智慧製造技術等6個校級科技創新團隊,先後申獲了物聯網資訊融合關鍵技術、新型材料成型加工技術2個江蘇省高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填補了學校空白;申報的238項課題,有65項獲市級以上立項,其中立項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項,江蘇省自然科學青年基金1項、江蘇省社科基金1項、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立項課題3項,在全省全國高職院校中名列前茅。更為可喜的是,申報的235項國家專利及軟體著作權,有109項獲得授權,並有2項科研成果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江蘇省輕工業科技進步三等獎、近150篇高水準論文在中文核心以上期刊發表,創了該校歷史新高。

  在服務地方産業轉型升級等方面,該校教職工也有新的作為。利用掌握的企業生産數字化管控系統應用、創新設計與數字化製造等一大批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核心技術,全校今年共與企業簽訂了50多項校企合作科技服務項目,目前“四技服務”到賬資金已超過1000萬元。

  其中物聯網技術學院錢冬傑等教師承擔的無錫華天事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基於物聯網的遠端SMT平臺研發與建造,完成後提高了SMT平臺的遠端智慧化監控;機械技術學院海歸博士俞張勇等教師為無錫四方友信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制桶生産流水線部分工段自動化改造,大大改善了操作工人的勞動強度和作業環境。

  該校教師還與科研院所協同創新,主持了電梯補償鏈包覆層塑膠異型材擠出模具優化設計等2項江蘇省産學研前瞻性聯合研究項目,去年牽頭起草的《JB/T 12090-2014 機械壓力機用凸輪控制器》等2項行業標準已由工信部頒布實施,今年又牽頭申報了《生産現場可視化管理系統技術規範》國家標準,並參與了《數字化車間通用技術要求》國家標準的起草工作。

  “教師把科技創新中獲得的新知識反哺教學,更有利於提高人才培養品質。”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馮淵介紹説。

  企業數字化管控技術中心與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生産線智慧物流系統和數字化管控解決方案,應用於江蘇恒立高壓油缸股份有限公司後,既為江蘇恒立提高了生産效率和産品品質,也為施耐德公司推廣了品牌。

  更為重要的是,參與項目的教師將科研成果反哺教學,不僅把這一鮮活案例編入了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教材《現場總線技術及其應用》等教材,還把江蘇恒立的産線提煉成數字化管控的教學實訓設備,供專業教學使用,使學生在課堂和實踐教學中掌握了最新知識和技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