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投資歐洲,還須直面諸多挑戰

  • 發佈時間:2015-12-08 21:30:0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何芬蘭  責任編輯:羅伯特

  眾所週知,歐洲擁有統一的大市場,經濟政治環境穩定,法律法規透明,基礎設施完備,産業門類齊全,是理想的投資勝地。然而,中國企業赴歐投資的實踐亦揭示投資歐洲所面臨的諸多挑戰和問題。

  首先,歐盟成員國政策法規依舊存在一定限制。歐盟目前尚無統一的直接投資政策,28國對外資的相關規定散見於《公司法》《勞動法》《稅法》《移民法》等各項法律法規,各國在市場準入、準入後監管手段等各方面有較大差異,導致我國企業對歐投資尤其是在歐境內第三國後續投資的法律成本高居不下。同時,不少成員國在建築、基礎設施等領域隱性門檻高,外國投資者受到限制或者需要審批。比如,除奧地利、芬蘭和瑞典外,其他成員國的公共服務行業均實行公共壟斷或私有經營者專營。這類行業雖沒有明確限制外資進入,但實際操作中鮮有外國投資者進入。不少投資國對外資進入競爭性行業雖然沒有審批規定,但外資企業需得到當地行業協會認可。而一些行業協會時常從現有會員利益出發,設法阻礙外資進入。

  其次,高標準的勞工要求和偏高的勞動力成本依舊是中資企業實際經營中需要面對的問題。據歐盟統計局數據,2014年歐盟平均勞動力成本為每小時24.6歐元,按現在比較低的匯率計算,即每小時165元人民幣,一天工作8小時,每天平均工資1320元。在歐盟成員國內部,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的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分別為每小時3.8歐元、4.6歐元、6.5歐元、6.6歐元,丹麥最高,每小時40.3歐元,比利時、瑞士、盧森堡也處於較高的工資水準。較高的勞動力成本的確給中國企業在歐經營帶來一些壓力。同時,企業為員工繳納各類保險、提供名目繁多的福利,額外成本高居不下,很多國家在當地員工比例上也有專門要求,德國、北歐等國家對並購後解僱員工有嚴格的限制或者成本很高。比如,2014年比利時政府對《勞工法》進行了修訂,取消了勞動合同的試用期條款,並且取消了原有的“僱員連續病假6個月以上僱主可以與其解除勞動合同”的條款,僱主對員工年度30天以內的病假需要正常支付工資。

  第三,中國企業獲得商務簽證、工作許可、居留許可等比較困難。一方面,我國赴歐商務人士居留期限短。法國、比利時對中國企業工作人員簽發的居留證期限僅為一年,導致企業每年耗費大量時間辦理延期。另一方面,申辦時間長。中資企業在義大利、西班牙等國辦理簽證、居留證、工作證許可等文件視同外來移民,一般要耗時半年左右,且辦理手續十分繁雜。此外,華為、中興等公司有較大的技術和售後服務人員外派需求,但時常無法獲得工作簽證,導致許多員工持商務甚至旅遊簽證赴歐工作,存在較高法律風險。

  第四,融資難問題。很多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在赴歐投資中,都遇到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融資困難。從中國的金融機構獲得資金支援很難,由於信譽度、財會標準等原因,從外國金融機構貸款難度也很大。

  第五,中國企業自身的問題。中企入歐失敗的例子不少,一是因為部分企業對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沒有清醒地認識和分析,碰運氣式的隨意擴張,過分貪圖標的資産便宜、抄底心態嚴重,對商業投資計劃的調研和準備不充分。二是中資企業本地化適應能力較弱。部分中資企業沿用國內“價格戰”的競爭策略,招致當地産業界不滿。同時,缺乏國際化人才和團隊,經營理念和思路未能與國際接軌,導致水土不服,本地化進程受阻。三是部分中資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意識不強。有些企業與當地社區、工會關係緊張,在勞工工時、勞工福利等方面沒有嚴格遵守有關規定,再加上不善於利用媒體宣傳,不僅自身發展面臨挑戰,也影響了中國企業在歐整體形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