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助力校企融合“無縫對接”
- 發佈時間:2015-12-08 09:37:21 來源:中國財經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從沿海向內地蔓延的“技工荒”,已成為制約我國工業化發展的突出問題。在此背景下,技師院校對塑造工業強國、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擔負著愈發重要的責任和使命。
記者在採訪中得知,作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單位之一,首鋼技師學院以財政資金為杠桿,以校企高度融合為基礎,以深入調研為切入點,以師資能力為抓手,以優化實訓條件為保障,以課程體系、培訓教材、評價模式為核心,走出一條校企高度融合發展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新路。
深入調研建立校企共建機制
培訓領域涉及20多個專業,全日制在校生4000余人、年培訓高技能人才逾萬人的首鋼技師學院,是一所具有60多年曆史的老校,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創建於1954年的首鋼技工學校。這所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管、首鋼總公司主辦的技工院校,曾一度被評為北京市重點技工學校、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2009年更名為首鋼技師學院,成為北京五所技師學院之一,培養層次也從以中級工作為主,升格為培養高級工乃至技師、高級技師等高技能人才。
“我們要想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缺的就是高技能人才。因為即使再好的産品設計,也需要高級技工來幫你實現。比如德國、日本等工業強國,70%的人才在技工領域。”首鋼技師學院副院長張百歧告訴記者,但在中國,受“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影響,家長更願意送孩子上大學,很多孩子是因為考不上大學才上技校的。
為改變這種狀況,早在3年前,首鋼技師學院就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扶優、扶特、扶強戰略選擇下,成功申報鋼材軋製與表面處理、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焊接加工三個重點特色專業成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
據了解,為了保證基地建設的高標準實施,學院領導與建設專業負責人及項目小組負責人在眾目睽睽之下分別簽訂了建設任務“軍令狀”,這在首鋼技師學院60多年的發展歷史上尚屬首次。
“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建設,就是要通過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的完善和創新,形成務實、高效的培訓體系。這也是我院培訓工作進一步提質增效的最佳機遇。”張百歧介紹説,隨著基地建設的審批立項,項目負責人先後帶隊到京唐、遷鋼等企業調研,深入了解企業領導層對員工職業素養、職業精神、企業文化等方面的培訓需求,通過收集一手資料,分析功能結構、崗位現狀以及技術操作人員在職業發展上的培訓需求,並請專家對調研報告進行評估。
嚴謹週密的調研評估,不僅為更好地適應企業需求開展培訓指明瞭方向,也為學院更好地開拓培訓市場打下了基礎。
“無論是首鋼,還是社會上的其他鋼鐵企業,專業知識大都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企業規模、生産能力和設備的更新程度。”張百歧説,“按照首鋼總公司的説法,我們叫‘一業多地’。我們根據崗位能力模型,開發了相應的課程,建立了配套的評價、考核體系,通過培訓為每一個員工創造晉陞通道,使其向符合時代發展方向和企業需求的人才方向發展。”
“轉走動”力促校企無縫對接
“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建設離不開企業參與,企業認同是檢驗高技能人才培養品質最直接的試金石,校企融合也是基地建設能夠高標準完成的法寶。”張百歧説。
為了實現校企的高度融合,首鋼技師學院以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為平臺,搭建了“四會四共同”的戰略架構:一是成立校企教育培訓聯席會,與首鋼集糰子公司、社會企業共同研究培訓方案;二是成立學術委員會,與管理專家共同探討企業發展定位;三是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與煉鋼、軋鋼等技術專家共同建設專業課程體系;四是成立項目建設評估委員會,與業內專家共同對專業設置和培訓品質進行評估。
張百歧告訴記者:“我們進行校企融合的方針是‘轉走動’。就是以服務經濟為原則,企業需求為導向,提升能力為目標,培訓內容圍繞企業需求轉,培訓體系跟著産業調整走,專業設置跟著經濟發展動。”
例如,在首鋼京唐公司2007年正式投産以來,其員工職業資格評價工作一直沒有跟上。2013年,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助其啟動職業資格評價體系。從中級工到高級工,從高級工到技師,從技師到高級技師,基地共為京唐公司培養了3000多名高技能人才,大約相當於京唐公司職工總數的一半。“當時,我們的老師放棄了週六、週日的休息時間,甚至利用暑假時間為京唐公司員工提供培訓,對其專利發明進行總結推廣,真正做到了‘職工不離崗,課堂在現場’。”張百岐説。
響噹噹的技能“充電站”
在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過程中,首鋼技師學院國家級王文華技能大師工作室也宣告成立。這是一個由焊接加工專業的8名高級技師組成的專家團隊,首席技師王文華是一名具有30多年焊接經驗的老焊接人,曾在1997年全國冶金行業焊接技術大賽上一舉奪冠,被譽為“神焊槍”。2008年中德焊接技術對抗賽中,王文華弟子一舉奪得兩個單項冠軍和一個總冠軍,德方教練對這位“名師”深表敬意,特意將一頂價值1萬多元的德國造智慧焊工帽贈送給他。
“王文華老師的主要任務,一是完善制度,二是收徒弟‘傳幫帶’,三是開展技術革新,推廣創新成果。”王文華技能大師工作室成員告訴記者,通過為在京唐、遷鋼、國電富通等企業設立的7家企業工作站提供技術服務、舉辦技能比賽、在不同企業帶徒弟等方式,工作室已成為業內響噹噹的焊接技術“充電站”,僅2014年就培訓高技能人才350余名。大師工作室已成為高技能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建設的一大亮點。
“為支援工作室建設,中央財政撥付了10萬元,北京市財政撥付了40萬元,其餘大部分是來自學院的投入,主要用於對學員的培訓以及科研、材料耗材。”張百歧告訴記者。
在為期兩年的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項目實施過程中,首鋼技師學院三個專業共完成3685人的高技能人才培訓任務,並通過課程開發促進了培訓工作從數量到品質的提升。目前,首鋼技師學院年度技能人才培訓量突破萬人。
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前不久聯合開展的“新型學徒制”培養工作中,首鋼技術學院已被北京市遴選為“新型學徒制”試點單位之一。
當前,首鋼技師學院正進一步優化教育培訓體系,通過聚焦生産一線實際問題,放眼前沿科技,突出高技能人才培訓的實用性、針對性、有效性和前瞻性,以實現對高端人才示範引領和技藝技能的有效傳承。
“高技能人才培訓將為引爆首鋼培訓品牌打下基礎。下一步,我們將打造校企合作戰略聯盟,以集團化的進程拓展培訓市場。”張百歧信心十足地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