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東淩糧油不棄大豆就要虧損了

  • 發佈時間:2015-12-07 06:29:46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糧油線上線下價格戰激烈 加工企業或虧損過年

  “民以食為天”,糧油米麵最基本。糧油巨頭近期有何動作?落實“一帶一路”倡議,中糧買百萬噸泰國米;廣州本土企業東淩糧油則日子難熬,擬放棄大豆加工業務,這意味著A股再無以大豆加工為主業的上市公司。

  一方面,近兩年來貨靚價平,消費者線上線下買米買油實惠多多,囤貨現象幾近消失;另一方面,大豆壓榨行業整體仍很窘迫,今年或虧損過年。

  廣州日報記者涂端玉

  中糧集團4日宣佈與泰國商業部簽署100萬噸泰國大米進口合同。據悉,大米是泰國重要的農産品和貿易産品,中國政府將適量增加進口泰國大米,用於調劑中國大米的品種結構,滿足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

  中糧集團加大泰國優質米進口

  中糧集團相關負責人對外表示,過去兩年該集團通過執行中泰大米貿易協議,加大了泰國優質大米進口。由於中國大米供應充足,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中糧集團為此在國內加大建設銷售網點已達數十萬家。據悉,不少品牌的泰國米在國內超市銷售業績良好,尤其在南方市場口碑頗佳。而此番“買米”也是中糧配合中泰“高鐵換大米”項目和“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

  這邊廂,廣州本土糧油企業東淩糧油近期公告稱,擬將其所持有的植之元實業100%股權和東淩銷售100%股權轉讓給控股股東東淩實業的全資子公司植之元控股。本次交易的評估基準日為2015年9月30日,經交易雙方協商,植之元實業100%股權的交易價格確定為72282.92萬元,東淩銷售100%股權的交易價格確定為1274.31萬元。據悉,此次重大資産出售完成後,意味著該公司將退出大豆加工行業,主營業務變更為穀物貿易,國際船務及物流,鉀鹽的開採、生産及銷售等三大板塊。這意味著A股將沒有以大豆加工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存在了。

  東淩糧油上半年未能扭虧

  此前本報曾報道東淩糧油上半年未能扭虧為盈。而其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虧損約2.3億元,其中第三季度虧損額度近2億元。深耕廣東地區大豆油市場的東淩糧油去年大幅虧損高達4.71億元,同比減少423.89%。東淩糧油曾在今年半年報中透露,外部原因明顯,“2015年上半年大豆壓榨産成品需求增長較緩,同時受到美元加息預期的影響,美元持續走高,人民幣貶值幅度增加,從而導致財務費用增加等”。

  行業:終端需求清淡 下游普遍虧損

  東淩糧油苦苦掙扎仍未能擺脫虧損,且第三季度虧損額大幅增加,其打算放棄大豆加工“包袱”可折射出行業目前現狀。

  “今年大豆壓榨行業繼續偏弱運作,從我們測算的壓榨企業理論毛利來看,年內行業基本虧損運營。”卓創資訊大豆分析師盧寧分析認為,今年前11個月虧損均值為63元/噸,雖然低於去年虧損均值,但整體行業運作不容樂觀。其介紹,行業自2011年起一直處在虧損之中,造成長期虧損的原因有二:進口大豆價格高;油粕價格下滑。

  其表示:“今年以來,油廠成本相對較低,但受油粕價格走低的影響,企業盈利較差,而在此前,企業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大豆成本較高。”其介紹,從壓榨企業成本利潤構成因素看,豆油、豆粕等産出品價格均大幅走低,對壓榨企業形成拖累,雖然進口大豆價格也在同步下跌,但難以彌補油粕類産品帶來的盈利壓力。全球經濟疲弱及國際大豆豐産等,是導致豆類産品價格下滑的主因。今年前11個月豆油、豆粕均價同比下滑分別為9.30%、22.73%。目前油粕終端需求持續清淡,飼料廠提貨積極性低,市場銷售壓力大,預計年內壓榨行業低迷情形難有較大起色。

  消費:線上線下皆讓利 囤貨現象近絕跡

  記者了解得知,今年超市、電商的糧油讓利力度依然很大,且持續時間很長,所以市民囤貨現象幾乎絕跡。

  “近兩年來食用油價格一直穩中有降,消費終端見怪不怪。再加上‘少油少鹽’理念深入人心,市場需求較為平淡,不會有消費者因為食用油便宜而選擇多吃油,倒是一、二線城市在逐漸完成消費升級。”對此,國內某知名糧油品牌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調和油下滑十分明顯,花生油、玉米油等純種油佔比加大,葵花子油、橄欖油越來越受歡迎。

  “所以各大糧油企業都在邊打價格戰消化庫存邊調整結構,佈局新崛起的高附加值油種。”其透露,橄欖油和高端調味品領域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有的品類仍處於市場培育初期,産品品質參差不齊現象較為嚴重。

東淩國際(000893)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