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A股亡羊補牢進入熔斷時代

  • 發佈時間:2015-12-07 07:33:26  來源:廈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財經串燒】

  本期主持人\龍劼

  2015,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江湖,誰也忘不了那場持續了數月的斷崖式下跌,在這場被稱為股災的陰霾裏,新老股民鮮有倖免,連筆者身邊的股神級人物也以巨虧收場,無數知名私募無奈清盤,更有不少藝高人膽大的中産階級因融資過多被強制平倉。

  面對極端行情之矛,管理者在上週五收盤後祭出了熔斷之盾,2016年1月1日起,A股市場將正式迎來熔斷機制(詳見本報12月6日A6版報道)。所謂“熔斷”,即在交易過程中當價格波動幅度達到某一閾值時,交易將暫停。好比安裝在電路裏的保險絲,會在電流異常時自身熔斷,以保護電路安全運作。其出發點是為投資者在市場大幅波動時留出“冷靜期”。但是步入“熔斷時代”的A股市場是否能真如管理層所希望的那樣“有助於市場穩定,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利益”呢?

  對此,市場人士還是有所擔憂的,因為根據新規,滬深300指數全天任何時段觸發7%熔斷閾值時,將暫停包括股票及基金等股票相關品種的交易至收市。如此大面積暫停交易帶來的是流動性隱憂,新規之前大跌還能排隊跑,以後連排隊跑的機會都沒了。有的業內人士更是悲觀地認為,千股跌停的踩踏式股災發生時,如果啟動熔斷機制的話,很可能市場不是冷靜而是更加恐慌。因為熔斷後,只能暫停交易,很可能一天一股都出不掉,而配資資金要強制平倉,暫停交易了又平不了,只能等第二天集合競價。最極端的情況是第二天開盤直接又觸及7%熔斷閾值,又暫停交易一天。另外很重要的一點,股指期貨是跟著一起熔斷,對衝的渠道也堵上了。現貨期貨兩個市場都沒有成交量,比單純的連續下跌更可怕。

  也有的市場人士認為,在保留個股10%漲跌幅限制的前提下,A股市場目前所設的指數熔斷閾值過低,觸發次數可能較多。本來引入熔斷的目的就是穩定市場,但沒有成交量一切無從談起,無量跌停時再暫停交易,似乎很難讓市場冷靜下來,因為想出去的人出不去,想進來的人進不來,談何冷靜。因此有專業人士甚至建議,在設了熔斷閾值後,應放開個股10%的漲跌幅限制,總之讓市場去協商一個價格,成交量釋放了,市場的情緒就能緩和了。

  本欄目以為,以上市場人士的擔憂不無道理。此前的A股市場,其實已經有了不少“隱形熔斷的機制”,如個股的漲跌停板限制,還有新股上市首日的44%的漲幅限制等等。這些隱形熔斷機制的引入,其設計初衷均為防止或減緩市場的暴漲暴跌,提高市場的穩定性,保護投資者。不過管理層也坦承:“從今年股市異常波動的情況看,漲跌停板制度在極端情況下不足以發揮穩定市場的作用”,而新股上市首日的漲幅限制更是沒能止住新股被瘋炒的現象。

  不過,有總比沒有強,推出了指數熔斷機制至少也是年輕的中國資本市場的一次亡羊補牢之舉,原本撫平市場波動就是古今中外資本市場的一大難題,完善交易機制也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想畢其功於一役本就是奢望,推出指數熔斷機制可以説是中國資本市場邁出的又一堅實步伐。不過,A股大起大落的根源在於高企的市盈率,因此,要想市場的恒久穩定,必須從降低市盈率入手,從抑制高市盈率發行新股、暴炒新股入手。而目前的新股發行制度是很難做到這點的,早前就有市場人士分析稱,A股發行進入註冊制後,讓市場決定新股的價格,將會帶來降市盈率的過程。若果真如此,股災過後或還有苦日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