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談到未來汽車,寶鋼也有想法

  • 發佈時間:2015-12-05 04:32:55  來源:文匯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張曉鳴

  “不少汽車行業人士想不通,傻大黑粗的鋼廠,跑到車展來幹什麼?”寶鋼股份汽車板銷售部首席工程師鮑平有些自嘲地説。

  在今年夏天首次亮相上海車展之後,最近寶鋼又更進一步,首次發佈了一款“白車身”。所謂“白車身”,一般都是指由汽車廠商製造,不包括車門、車蓋在內的車身結構,這通常是汽車廠設計新車型的首道工序。而由鋼廠自主研發“白車身”,這在國內鋼鐵行業還是第一次。

  輕量化是主導方向

  中國汽車行業已逝去的“黃金十年”,帶動了寶鋼的汽車板業務發展。

  2001年,寶鋼汽車板銷售量還不到100萬噸,去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了725萬噸,市場佔有率約50%。這意味著,2014年中國製造的2372萬輛汽車中,有一半使用了寶鋼生産的鋼材,用於建造小到汽車座椅、大到車身框架等各種零件。問題是,寶鋼還想在這一市場中繼續強化自己的優勢——2011年前後,國內整車廠對於超高強鋼的需求開始迅速提升,寶鋼則再一次搶佔了該領域的先機。

  寶鋼研發高強鋼的技術人員向記者提起了行業裏那個有名的“香蕉圖”:每一類鋼種依據強度和延伸率而定位。寶鋼就是按照這個“香蕉圖”的指引,為汽車車身開發高延展性、高強度的鋼板。到目前,寶鋼第一代先進高強鋼的年供貨量已突破17萬噸,第二代産品也開始供貨了,第三代實現了系列化。創新動力,就深藏在這個“成熟一代、量産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有效銜接上。

  根據汽車輕量化的社會需求,寶鋼還加快了汽車鋁、鎂合金鋼材研製步伐,形成了熱成形、液壓成形、鐳射焊管、輥壓成形、旋壓成形和VRB變厚度板技術等多項先進技術,具備了從零件設計、工藝開發、模具開發和零件試製到産品供應的全流程應用技術支援能力,形成了對材料開發完整的技術方案和對主業的技術支撐,由此引領著國內汽車行業的技術應用。

  在鮑平看來,不論用油、用電、用其他新能源,汽車的輕量化是汽車業今後創新的主導方向。汽車輕了,就節油節能;排放少、污染就少、就更環保。同時,汽車又經得起衝擊,安全性能好。

  目前,寶鋼是國內唯一能夠大規模供應超高強鋼的製造商,其産品已在通用、福特及日産等車企的新車型上採用。去年,國內總計有40萬噸的超高強鋼市場需求,寶鋼供應了其中的43.5%。

  概念車投石問路

  不過,現實的挑戰是,身後的追趕者正變得越來越多。國內市場將有超過1000萬噸新增汽車板産能上線,其中包括武鋼、鞍鋼以及寶鋼自身的生産線,可能出現的産能過剩將導致激烈的競爭,使得原本豐厚的汽車板利潤被逐漸攤薄。

  為此,一項名為EVI(EarlyVendor Involvement,供應商的早期介入)的嘗試正式啟動。佔據汽車鋼板市場半壁江山的寶鋼,在過去多年積累了大量車型零部件檔案,這讓它擁有了行業優勢。因此,寶鋼有可能擺脫傳統零部件供應商的角色,掌握介入新車型早期設計的話語權。

  一個例子是,國內曾有一家自主品牌整車廠計劃推出一款新型SUV,但在設計階段卻發現,車輛的成本和輕量化性能無法達到預期。寶鋼獲悉消息後向對方提出,可以通過鋼材的技術改進,達到新車型預期的成本和輕量化指標。而它提出的條件是,這一車型未來必須全部使用寶鋼的汽車板材。雙方就此簽署了聯合開發協議,此後經過技術團隊的研發,這款SUV的車身重量較此前減輕了11%,而車身鋼材的成本也降低了四分之一。

  在這個基礎上,寶鋼決定更進一步。

  在寶鋼集團汽車用鋼開發與應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陸匠心看來,寶鋼的技術人員在製造白車身的過程中,也能提升對汽車設計方面的理解。如果要更好實現供應商的早期介入,鋼鐵廠也必須懂汽車的設計結構,和整車廠的設計人員擁有共同語言。

  在過去三年,寶鋼投入4000萬元,完成了這臺“白車身”從設計、製作到焊裝的全過程。

  “白車身”製作的主要參與者羅愛輝告訴記者,這臺“概念車”嵌入了五種尚未被國內整車廠大規模運用的寶鋼新型鋼材,用於製成前保險杠的1800MPa鋼材就是其中之一。MPa是強度計量單位,數字越大,意味著強度越高。超過780MPa的鋼材在業內被稱為超高強鋼,這是寶鋼重點研發的技術之一。

  在低端汽車板産品開始受到鋼廠間價格戰影響之時,以超強鋼為代表的高端産品,是寶鋼將汽車板競爭差異化的希望所在。而這輛概念車,可以看做是寶鋼在摸索這條道路時擲出的一枚探路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