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內食品安全管理探索可行之路
- 發佈時間:2015-12-04 08:3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山東濰坊檢驗檢疫局 張藝兵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係全民族的健康素質,是體現“以人為本”的重大民生問題,也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近年來,由於食品産業發展方式相對粗放、發展水準相對較低、食品監管相對薄弱,食品安全總體上仍處於矛盾凸顯期和風險高發期,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還不相適應。今天物質生活已經豐富到人們不再為溫飽而發愁,如何吃得健康、吃得安全成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黎民百姓共同關注的話題。 檢驗檢疫部門在出口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實踐,為國內食品安全的管理探索了一條可行之路。 我國食品安全管理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食品産業概況。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同樣也是世界食品消費第一大國。農業部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天消耗200多萬噸的糧食、蔬菜、肉食等食品,這些食品來自於40多萬家食品生産商,以及323萬家相關企業。我國食品産業在過去30年增加了128倍。1978年,我國的食品工業總産值只有473億元,到2010年就已經突破了6萬億元,2015年預計將達到12.3萬億元,不到40年增長了260多倍。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方面: 源頭污染比較突出。生産方式的落後,造成源頭生産污染。最新統計數據表明,目前我國有1億多農戶從事生産雞鴨魚肉蛋奶糧食作物,生産方式分散、落後,標準化、規範化、規模化種植、養殖、生産水準不高。在農藥、獸藥使用方面,由於農戶在知識水準、守法意識上參差不齊,雖有相關規定,實際操作卻五花八門,農産品源頭出現各種污染的問題不可避免。 食品加工企業眾多,水準參差不齊,難以監管。據統計,在國內40萬家生産食品的企業中,僅有12萬家左右獲得生産許可證,很多都是10名員工以下,投資10萬元人民幣以下的中小型企業,大部分技術薄弱、裝備落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一些中小企業在利益驅動下,道德和責任喪失,唯利是圖,為降低生産經營成本做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産品,從而引發食品安全問題。生産過程中添加劑超標的情況時有發生,濫用添加物質的現象也屢禁不止。 食品安全有效監管尚有差距。近年來,我國為促進食品安全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頒布並重新修訂了《食品安全法》,成立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建立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組建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整合了原來分散在質檢、工商、食藥、衛生等部門在食品生産、流通、餐飲環節的安全監管職能。截至目前,食品監管機構的改革尚未完全到位,“九龍治水”責任不明的問題並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監管效能難以有效發揮。 出口食品安全與國內食品安全管理之比較 管理體系要求不同。無論歐美、日本、南韓甚至馬來西亞等,作為進口國,要求出口國的管理體系與本國或本地區的一致或者等同,包括疫病控制、殘留監控、水源環境、企業註冊管理等等。我國檢驗檢疫部門則按照雙邊或多邊協議的規定,負責對國外註冊企業的日常監管,保證了企業持續符合進口國的要求。而國內食品生産企業的安全體系的要求與發達國家的相差甚遠,體系不健全且不能有效運轉。 使用標準要求不同。出口食品的安全品質是以進口國家和地區的標準為要求的,而我國出口食品的主要市場日本、歐盟、美國、南韓等,也是世界上生活水準最高、食品安全標準要求最高的國家和地區。而能夠進入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食品安全品質也是世界最好的。而國內食品安全標準是基於國內消費者安全需求和國內食品生産和消費的現狀設立的,平均水準與發達國家有差距。 監管模式不盡相同。根據《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檢驗檢疫部門負責從源頭種植、養殖基地備案,出口企業備案及其生産加工過程包括原料輔料及食品接觸材料,直至最終産品的檢驗監管,有科學而行之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從而實現了對出口食品安全的“全過程”控制。而在國內食品安全的管理上,儘管《食品安全法》和《農産品安全法》的出臺和食品安全委員會的建立,加強了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領導和協調,進一步明確了各部門的責任分工,但系統性的科學管理體系並沒有形成,監管的有效性並沒有得到根本好轉。 國內食品安全管理的合理化建議 出口食品安全管理的成功,揭示了在我國實現食品安全科學管理的道路,也證實了國內企業完全有能力生産出安全可靠的食品。為提高國內食品安全管理水準,參照出口管理的發展模式,建議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健全完善政府主導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繼續落實食品安全管理機構改革任務,督促落實地方政府對食品安全工作的屬地管理責任。參照出口食品安全區域化管理的模式,在不增加編制的情況下,通過優化政府職能機構設置、明確職責定位,本著務實、便民、高效的原則設立食品安全管理部門,統一負責食品産業鏈各環節的組織、協調及管理工作,實現政府管理與服務職能的新突破。 加強對農業化學投入品的有效控制。建立由政府主導的農業化學投入品實行準入制度,實施農業化學投入品及其生産企業備案管理,農業、工商等部門聯合執法,清理整頓農業化學投入品經營市場,對違法違規經營者進行取締;農業、畜牧、海洋和漁業等部門對化學投入品的使用加強技術指導,規範用藥。對農業化學投入品的“供、銷、用”實施全程鏈式管理機制,有效提升農業化學投入品的綜合管理水準,營造出安全可靠的農産品生産“大環境”,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原料農獸藥殘留及其他化學污染問題。 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並不斷提升水準。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十二五”規劃》和《食品標準清理工作方案》,儘快完成對原有食品安全標準的清理整合工作,並根據實際需要提出並完成新標準的制訂任務,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逐步提升我國食品安全標準水準。大力推行食品生産標準化建設以及食品HACCP等體系建設,實現從種植、養殖、生産加工到消費各環節的規範化和科學化管理。 建立食品安全資訊可追溯性平臺。充分利用現代資訊技術,以加工企業為主體,建立包括産地環境、種植、養殖、農業化學投入品採購、使用、病蟲害防治與疫病控制、産品收穫、儲藏、運輸、加工、包裝等環節品質安全資訊標識辦法與可追溯資訊平臺,實現産品品質安全資訊全程可追溯。 “同線同標”發揮出口的帶動作用。以出口食品安全示範區為著力點,發揮示範區“一個標桿、內外引領”的雙重效應,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支援出口企業在穩定和擴大出口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國內市場,針對國內消費者的需求研發對路的産品。將出口的管理方式、生産方式、價格形成機制複製到內銷生産,在同一體系和管理標準下生産內銷産品,實現出口內銷“同線同標”“同質同價”“優質優價”,從而帶動國內食品安全水準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