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荒山變成農民致富聚寶盆

  • 發佈時間:2015-12-04 08:33:0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邸樹旺張晶科肖春印

  河北省唐山市地處燕山余脈東段,山地面積約有332萬畝,佔市域陸地總面積的16.5%,大部分為片麻岩和石灰岩的淺山丘陵,是板栗、核桃、蘋果、酸棗等多種幹鮮果品的適生地。

  近年來,唐山市為徹底改變山區面貌,增加農民收入,啟動實施了山區綜合開發,把“農民的土地、社會的資本、專家的大腦、政府的服務”等多種要素有機結合,推進山區綜合開發走上了整體謀劃、由點到面、層次推進的蓬勃發展道路。

  建立引導支援機制,吸引各方力量投入山區綜合開發

  “發展三優蘋果種植項目,需要對山坡地進行整理,配套水電路,先期投入較大。對此,市縣兩級政府為我們爭取了1000萬元的省級專項資金,支援我們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使我們發展蘋果種植、投資山區開發的信心更足了!”臥龍谷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岐説。

  山區綜合開發需要大量資金,錢從哪來?唐山市發揮本地工商資本雄厚的優勢,利用經濟結構調整對鋼鐵、水泥等産能過剩行業資本的擠出效應,順勢出臺了《加快推進果品強市建設的意見》等文件,積極為工商資本投資山區綜合開發創造政策條件。

  在此基礎上,唐山市積極整合涉農資源,支援社會資本投資山區綜合開發。僅2015年,工商資本計劃投資現代農業就達到52.5億元,其中投資山區綜合開發項目9個,計劃投資15.7億元。

  發展園區規模化經營,促進山區群眾共同致富

  引導農民以荒山等入股山區綜合開發,建設農業園區,在集約經營中使農民分享土地的增值收益,是唐山推進山區農業綜合開發的有效嘗試。

  “發展農業園區,首先是村民要接受。我們先請國家級的專家制定了園區開發規劃,深入農戶徵求村民意見,大家看到規劃合理,是誠心改造荒山,不是圈地搞買賣,紛紛表示同意。”玉田縣高家團村村委會主任郭建波説,“我們採取‘園區+合作社+農戶’模式,我與村黨支部書記出資2.4億元牽頭成立合作社,佔51%的股份;群眾以承包的山地入股,同時果樹挂果前每畝給200元補償,見效後按持股比例來分紅。入社也不強制,完全自願,入一戶開發一戶,並儘量安排社員在園區務工掙工資。”

  “入股分紅+務工工資”保證了農民參與土地集約經營後的增值收益分配。開荒山、造梯田、建園區,在高家團這個小山村全面展開。到2014年底,全村227戶、5523畝荒山全部加入了合作社。

  由企業或合作社對園區進行整體規劃,統一園區産業佈局和基礎設施建設,然後根據産業特點和流轉方式,將園區劃分生産單元,或由原承包農戶,或返租給農戶進行田間管理。這種“大園區小業主”的經營模式,是唐山創新山區綜合開發模式的又一探索。

  豐潤區吉雲農業科技園區大部分土地沒有流轉,企業負責基礎設施建設,原承包農戶按照統一的技術標準進行種植管理,企業按高於市場價的訂單生産和收購方式,與農民建立穩定的購銷關係。運營6年來,企業充分發揮過去搞銷售經營的經驗優勢,註冊了8個農産品品牌,所有産品統一銷往超市和酒店。工業化經營成功植入農業生産,確保了農業産業化發展與農民增收雙贏。

  堅持經濟與生態效益並重,實現山區綜合開發可持續發展

  板栗栽培在唐山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京東板栗弛名中外,積累了深厚的農業文化。今天,在遷西境內,兩三百年生的大栗樹隨處可見,其中該縣新立莊、漢兒莊、栗樹灣子等地有許多四五百年生老栗樹,常勝峪村、亮甲峪村還生長著明代、元代古栗樹。近年來,遷西縣著眼于把這一得天獨厚的傳統産業做大做強,結合荒山坡地綜合開發,通過開挖圍山轉、魚鱗坑整地造林等模式,大力栽植板栗等經濟林木,目前全縣板栗栽培面積達到70萬畝、4000萬株,僅板栗種植面積就佔到全縣山地面積的44%。在努力擴大種植規模的同時,遷西縣還進一步普及板栗科技、傳承板栗文化、構建交流平臺,在全國率先建成了中國板栗博物館,每年舉辦全國板栗産業發展研討會等大型活動,促進了“遷西板栗”品牌聞名天下。其中,“遷西板栗”産地證明商標,被國家商標局認定為全國板栗行業首個中國馳名商標,同時被列入了中國地理標誌産品名錄。據評估,“遷西板栗”證明商標品牌價值已達15億元。開發火了、規模大了、牌子紅了,“小板栗”也成為了“大産業”,全縣板栗産業年産值超過了12億元。目前,“遷西板栗”正在申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山區綜合開發的由點到面、層次推進,有力地改善了全市山區的生産生活條件,出現了山路能通車、荒山變森林、林上林下齊開發等新變化。在山區綜合開發的有力帶動下,唐山市山區農業生産、加工、儲藏、運輸、銷售全産業鏈和生態旅遊、採摘等觀光農業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了一産接二連三、三者互促共贏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山地有林面積達到263萬畝,北部山區森林覆蓋率達到78.6%。林下種植、養殖等林下經濟面積達28萬畝,産值達10.7億元。發展山區生態觀光采摘園30個,佔全市省級以上總量的78.9%。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