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一輪電改觸及了核心理念與深層矛盾

  • 發佈時間:2015-12-03 09:25:5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與2002年相對碎片、單一化電改相比,新一輪電改力度大,主次分明,可操作性強。地方政府將被賦予電網成本核定權、收益核定權、規劃審批權等重要權能,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當然,各地在積極推進電改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問題。比如,電價是否下降應取決於電力市場競爭和供求狀況,不能將“降電價”當作新電改的核心任務。電力交易中心靠什麼做到“相對獨立”,售電公司什麼時候能形成真正的電力交易,也還有待繼續探索。

  今年是我國能源改革具體政策措施實際落地的一年。在距年末還有最後一個月的時候,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揭開了面紗: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公佈了6大電力體制改革配套文件。當前從中央到地方,在推進新一輪電改過程中正呈現出由表到裏,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踐、由輸配電價單項改革試點到電力綜合改革試點、由點到面,逐步拓展至全局、由主到輔,相互支撐、相互補充等特點。

  無疑,在有關能源行業改革措施中,影響最大、關注程度最高的莫過於3月下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下稱《若干意見》)。電力體制改革並不僅是電力行業內的改革,還包括規範電力市場秩序、培育市場主體、優化市場結構、改變管理方式、轉變政府職能、調整機構設置等,需要協調各方面利益,統籌推進,需要一個強有力、系統、全面、綜合考量各方利益、政策可實際落地的頂層設計。因此,與2002年相對碎片、單一化的電改相比,新一輪電改的頂層設計不僅層次高,改革力度大,而且主次分明,可操作性強。

  新一輪電改方案核心內容包括輸配電價改革、售電側改革、電力市場建設、電力交易機構和運作等,其中,實現發電、供電和用電之間直接交易的重要的前提,就是獨立核定輸配電價。因此,電改主要集中于輸配電價改革試點上,試點範圍從深圳、蒙西逐步擴展至湖北、寧夏、安徽等7個省區。輸配電價改革不斷落地並擴大範圍,為電改綜合試點創造了條件。

  在電改過程中,其他的改革政策對電改也産生了廣泛的影響。例如,9月23日公佈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和10月16日公佈的《國務院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這兩份文件和《若干意見》相互支撐、相互補充,對各地的電力改革都起著指導作用。其中,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文件規定了國有經濟及國有企業在電力行業的地位問題。新電改方案對電網企業的影響最大,而售電側放開,社會資本參與積極性高,國有經濟及國有企業是否在售電領域佔有主導地位,社會上有不同的聲音。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文件,要求電力行業向非國有資本推出符合産業政策、有利於轉型升級的項目,即在電力資源開發等領域可引入非國有資本。但同時,國有企業的主導地位不會被弱化。所以,未來的電力體制改革,發、輸、變、配、售、用,都將更加開放,會給現有以國有企業為主的市場帶來新的活力和競爭力,競爭會加劇,但不會改變國有電力企業的主導地位。而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文件則明確了電價改革的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例如,提出逐步減少交叉補貼,還原能源商品屬性;擴大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範圍,逐步覆蓋到各省級電網;有序放開上網電價和公益性以外的銷售電價,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到2017年,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基本放開,政府定價範圍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路型自然壟斷環節,等等。

  由於採取了上下結合的策略,新一輪電改,地方政府將被賦予電網成本核定權、收益核定權、規劃審批權等重要權能,參與電改的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當然,各地在積極推進電改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問題和擔憂,需要引起重視和應對。

  比如,將“降電價”當作新電改的核心任務。在經濟增速下滑的局面下,在部分輸配電價格改革試點地區,為了刺激當地經濟發展和操作的方便性,把新電改等同於給工業企業“降電價”,甚至將“降電價”看成是電改核心任務,社會上也有些觀點附和。其實,《若干意見》的改革思路是有序推進電價改革,理順電價形成機制。理順電價形成機制,就是要使電力市場在配置電力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由電力市場來決定電價。具體來説,輸配電價與發售電價在形成機制上分開,輸配電價單獨核定,公益性以外的發售電價格由市場形成,電價在一定範圍內隨行就市,電價是否下降應取決於電力市場競爭和供求狀況。電力供應充足,電價理應下降。所以,當前試點地區電價下降應看作電力供大於求的反映,而非電改的目的或任務。“降電價”不能當作輸配電價改革的目的。

  又比如,電力交易中心靠什麼做到“相對獨立”。目前,國家在力推籌建北京和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同時鼓勵雲南和貴州建立當地的電力交易中心,其中一個原則是“相對獨立”。從國外經驗看,電力交易中心要麼與調度/輸配一體,要麼完全獨立,從無“相對獨立”之説。筆者認為,“相對獨立”的説法體現了政府對電改的謹慎、折中態度和循序漸進的意圖。首先,目前的電力交易中心作為電網企業內設機構,隸屬於電網企業,“相對獨立”是相比于目前這種狀態的獨立,要從電網企業中走出來,其基本職能、機構、編制、財務等要完整而獨立。其次,電力交易中心與電網企業又不能完全脫離關係,交易中心的房屋、設備甚至人員一段時間內可能還會與電網企業有一定關係,甚至可能還是要依據現有的電網企業的交易平臺,至少是電網企業控股的機構。再者,電力交易中心能否做到“相對獨立”需要政府成立機構去監管。政府應通過法規規章等形式為交易機構賦權,明確其行業公共機構的屬性,擁有幹部人事管理權,並對交易中心和電網企業的行為進行強有力的監管。

  還有,售電公司什麼時候能形成真正的電力交易。在電力領域,售電側目前是最具潛力的部分。放開售電側,民營企業投資電力的積極性可能大大增加。新電改方案公佈後,全國各地有很多企業提前在售電側市場佈局,深圳、山東等地已成立多家售電公司,截至目前國內已有300余家售電公司成立。但遺憾的是,只見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真正的電力市場交易並沒有形成。筆者認為,售電公司要想形成真正的電力交易,需要幾個前提條件:政府應放鬆電價管制,電力交易機構要能做到相對獨立,強制規定電網企業公平開放,電力交易資訊的公開透明,電力交易雙方在價格談判過程中的地位平等。目前我國售電側改革還剛剛起步,市場機制尚不健全,上述條件都還不具備,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培育。

  (劉滿平 宏觀經濟評論員,中國經濟學會理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