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銅業10家骨幹企業倡議減産 化解産能過剩見實招
- 發佈時間:2015-12-03 07:2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12月1日,江西銅業、銅陵有色等10家銅冶煉企業聯合發佈《中國銅冶煉骨幹企業聯合倡議書》,表示將在2016年削減銅産量35萬噸,約佔我國今年銅總産量的8.75%。
本次減産的背景是國際銅價持續低迷。上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6年來首次跌破每噸4500美元,創6年半來新低。江西銅業副總經理吳育能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大宗商品價格長時期不理性下跌,會給中國銅行業帶來嚴重影響。
數據顯示,2015年,銅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挫,較2011年最高點下跌60%,今年銅價跌幅最高超30%。此次以中國銅原料採購聯合談判小組成員為主做出的聯合減産決定,是企業為了扭轉被動局面而自願參與的市場行為。吳育能表示,此次減産既是銅企主動響應國家“供應側改革”的要求,化解過剩産能的具體措施,也是為了中國乃至世界銅行業長期健康發展的需要。“銅價必須回歸理性,讓投資者有合理的回報。否則,大家都不去投資銅行業。那再過幾年,就會有更嚴重的問題出現。”吳育能説。
除了減産,《倡議書》同時建議國家停止審批新增銅冶煉産能。業內專家認為,如不及時化解過剩産能,銅行業可能會走鋼鐵等行業的老路。國家在保持銅産能總量平穩的同時,可以引導社會資本採取參股、控股等資本手段進行兼併重組或混合製改造,從而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倡議書》中另一個廣受關注的提議是:建議國家積極採取收儲措施。吳育能表示,每年中國約75%的産能依賴進口。在價格低谷期收儲,對國家更有利。據了解,目前中國有色金屬協會也向國家提出了收儲建議。
根據《倡議書》協定內容,參與企業將每半個月召開一次會議,以增強資訊溝通和共用,並根據市場變化情況,及時採取進一步的有效措施。吳育能認為這是CSPT成員單位共同商議下採取的“自律監督機制”,是讓倡議書真正落地的關鍵。
“從前為了GDP,為了産量,大多數國有企業都會犧牲一些經濟效益。那時自産礦利潤比較豐厚,企業也貼得起。但新常態下,原來的利潤來源沒有了,生産得越多虧得越多,企業首先要考慮的是經濟效益。”吳育能説。
正常情況下,供需決定銅價。但當前的銅價已嚴重背離供需基本面,技術上也已嚴重超賣,接近全球礦山的90%成本線和4250美元/噸的長期支撐位。國際多個權威機構分析報告均表明,精銅市場的供需面基本平衡,即便是最悲觀的研究機構認為最大的過剩量,也就是30萬噸左右。因銅價持續下跌,今年以來,包括嘉能可、自由港等礦業巨頭在內的境外礦企已宣佈減少的銅金屬量已達到96.8萬噸。供求關係改變肯定會影響銅價,此次中國銅冶煉骨幹企業的抱團減産,將在改變供需面上産生積極影響,進而影響銅價。(經濟日報記者 劉 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