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 傾情邊疆
- 發佈時間:2015-12-03 03:33:11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馬愛平
十年來,為完成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的研發工作,北京大學副教授張顯峰和團隊成員,無論是酷暑還是嚴寒,踏遍戈壁、沙漠,穿過雪山、森林和草原。
他們終於逐漸將北斗導航、無人機遙感、定量遙感反演等空間資訊領域的前沿技術運用於新疆的雪災、融雪型洪水等自然災害監測、綠洲農作物長勢監測以及突發安全事件應急響應等領域。
他們的研發成果提升了新疆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公共安全的響應能力,加強了對新疆及周邊區域重要資源的遙感監測,做到了看得清、看得準、看得快。
在2014年4月23日突發性寒潮降雪監測、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地震監測、2013年春季融雪型洪水監測、2013年3月12日特大沙塵災害監測等的監測中,其團隊所研發的技術與系統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為此,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專門寫來感謝函。
成功的背後寫滿了奮鬥和努力。
2006年7月,張顯峰剛從加拿大留學歸來不久,即受北京大學遙感所派遣和兵團科技局邀請來到新疆,為以“數字兵團”為背景的空間資訊綜合應用關鍵技術整合與服務平臺建設項目籌劃。
張顯峰同石河子大學的專家學者一同探討,提出了空間資訊技術在乾旱半乾旱的綠洲農業區綜合應用研究的具體方案,初步形成了該技術在新疆兵團綜合應用與發展的脈絡,形成了綠洲精準農業監測與突發公共安全應急響應的兩個典型應用領域。
2007年10月,國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國家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區域空間資訊綜合應用關鍵技術在新疆兵團的示範”立項,開創了北京大學對口支援石河子大學在高新技術領域的第一個科技部三大計劃項目。
2011年4月,張顯峰繼續在北京大學與石河子大學合作的框架下,作為技術負責人,在“十一五”項目的成果基礎上,牽頭設計與論證了“十二五”科技部徵集項目“新疆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技術與應用”,並通過了科技部的答辯成功入庫。2011年9月,該建議項目得以出庫組裝進入可研論證,張顯峰負責項目的技術凝練組裝,站在國家層面將5個項目成功組裝成“新疆及周邊區域遙感動態監測與應急管理系統”並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可研論證立項。目前,該項目于2015年7月順利通過了科技部委託兵團科技局組織的課題結題驗收。
在北京大學與石河子大學對口支援的背景下,張顯峰十年來一直與石河子大學、新疆兵團第八師、第十師保持密切合作,在國家科技項目的申請與完成、兵團空間資訊研發平臺建設以及兵團學科建設與骨幹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就和貢獻。
在努力完成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同時,他非常重視兵團空間資訊人才的培養和學科平臺的建設。
2012年以來,他先後牽頭並成功申請“兵團空間資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兵團空間資訊工程實驗室”以及石河子大學資訊學院“農業資訊化技術與應用”碩士專業的設立。張顯峰任“工程中心”和“工程實驗室”主任,積極參與建設這三個學科與研發平臺。
作為第一完成人,“區域空間資訊綜合應用關鍵技術研發與示範”成果獲2014年新疆兵團科技進步一等獎。他本人也因為在新疆(兵團)空間資訊技術研發與應用方面做出的貢獻,2014年被專門授予援疆科學家的“新疆兵團科學技術合作獎”。
鋻於張顯峰團隊過去十年在兵團空間資訊綜合應用領域取得的成績和新疆對於遙感、衛星導航與地理資訊系統技術的迫切需求與典型示範意義,2014年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批准設立國家遙感中心新疆兵團分部。此刻,在兵團科技局的協助下,張顯峰團隊正投身於該分部的建設中。
張顯峰説,新疆作為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是我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和商品集散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潛力。在這個趨勢下,科技援疆、充分發揚“一帶一路”戰略精神也尤其重要。目前,張顯峰團隊聯合石河子大學、新疆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以及內地優勢科研單位與企業,正在為“十三五”地球觀測與導航領域專項的立項論證工作獻計獻策,力爭構建新疆有效的公共安全監測防範體系,努力為新疆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提供一些相關技術支撐與空間資訊需求保障。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