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01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APP偷跑流量調查

  • 發佈時間:2015-12-03 02:52:19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今,手機流量已經幾乎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除了少數“土豪”,多數人在享受手機上網帶來便利的同時,都會關注自己的流量用了多少,還剩多少。“原來的流量套餐越來越不夠用了”,這是很多人的感嘆,流量用量莫名暴增事件更是經常成為網上熱點。我們的流量到底去哪了?自己用得多了還是被悄悄偷走了?

  □現象

  APP偷流量致用戶流量增加

  不僅用戶感知流量跑得快了,在實際的統計數據中,國內用戶使用手機流量正變得越來越多也是一個非常確定的結論。

  工信部公佈的10月份通信行業運作數據顯示,10月當月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4.2億G,創歷史新高。1-10月累計達32.1億G,同比增長100.2%,比1-9月同比增速提升0.8個百分點。月戶均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達到361.6M,同比增長88.3%。手機上網流量達到28.8億G,連續10月實現翻倍增長,佔移動網際網路總流量的89.7%。

  從近一年國內用戶月平均使用流量來看,去年10月份,這一數字還只有192M,今年10月已經增長到了361.6M。除今年2月用戶月平均使用流量比前一月有小幅下滑(與2月份時間短有關)外,其他月份這一數字都呈環比增加。特別是因為4G業務的商用,今年1月份這一數字更是從去年12月的205M猛增至287.9M,創造了單月最大的增幅。

  電信行業分析師付亮認為,導致用戶流量增加的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用戶原因,由於流量使用習慣逐漸形成,且4G流量資費大幅下降,用戶資費敏感度減弱,常開數據服務,即使有WiFi時也不切換的現象增加,導致使用流量明顯增加;二是運營商網路原因,隨著更多的用戶更換為4G手機,使用4G套餐,網速更快。原本使用微信、微網志及其他客戶端頁面打開一部分就跳轉的現象減少,用戶消耗流量有所增長;第三是隨著手機螢幕變大、性能變強,新版APP的流量消耗也在逐步增加;第四是部分新版應用有“偷流量”現象,這當中有一部分是由於手機中病毒、木馬等導致的流量消耗,但更多是由於應用在靜默狀態下自動連接、更新造成了流量消耗。

  □分析

  如何定義“偷流量”?

  正常的手機流量使用情況在不斷增長,不過,智慧手機上安裝的各種APP,有的也會帶來用戶手機流量的不正常消耗,這就是人們常説的“偷流量”。“凡是未經手機用戶授權運作的APP,後臺私自消耗達到警戒值的流量,均為偷跑。”360手機衛士安全專家高祎瑋對“偷跑流量”下了這樣的定義。他表示,實際上手機流量偷跑行為是普遍存在的,如超越許可權的手機APP、手機惡意程式以及手機用戶不良的使用習慣都可能造成手機APP在後臺違規消耗手機流量。

  高祎瑋介紹,具體來説,部分用戶的手機流量跑得快,原因就在於部分APP的惡意越權。所謂APP“惡意越權”,通俗來説,就是APP做了不應該做的事。譬如,在不需要聯網的時候聯網,把不應該上傳的數據上傳到雲端等。據記者了解,在“大數據”時代,大量的用戶資訊和數據是非常有價值的資料,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因此,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私下收集用戶的資訊並上傳到伺服器,是不少APP都會偷偷做的事情。例如,有的手電筒應用在安裝時顯示會調用手機的通訊錄或者位置資訊,顯然就是一種越權的行為。這種行為,一方面對用戶的個人資訊安全帶來威脅,另外,也會增加根本沒有必要的流量損失。

  如果説越權的手機應用是在打擦邊球的話,那惡意的手機木馬則可以説是消耗流量的“犯罪分子”了。360公司介紹,以此前360手機安全中心截獲的“流量僵屍木馬”為例,該木馬會在手機用戶解鎖手機螢幕時偷耗流量,平均每次解鎖會消耗0.759M手機流量。

  360手機安全衛士監控數據顯示,平均每部智慧手機每天偷跑流量約2.33M。有人以此為依據計算出一個結論,每年因流量“偷跑”而使用戶額外付出的流量資費就將近400億元。這一結論是否準確姑且不論,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用戶的相當一部分話費實際上是被“偷跑流量”的APP給浪費了。

  □調查

  運營商參與利益分成?

  APP偷流量的背後動機何在?有人得出了這樣的推測“APP通過運營商提供服務,由運營商收取流量費,之後與其按比例分成,即用戶流量消耗多少直接與APP製作商利益掛鉤。”對用戶來説,這似乎能夠解釋為什麼APP會偷跑我們的流量。

  不過,運營商對於這樣的指責卻有話想説。“我們不可能與任何APP進行這樣的合作。”中國移動一位負責人這樣説道。有運營商內部人士和記者説起這個話題時訴起了委屈:

  “反正只要有和流量相關的事,就説我們故意黑用戶的錢,總有不少人相信這樣的説法”。他反問道:“那些流量損失的事,最後查明原因哪件是和運營商有關的?”

  電信分析師付亮認為,運營商與APP就偷跑流量進行利益分成,聽起來似乎可行,可實際上于情于理都不現實。首先,收益分成要能夠區分哪些APP帶來了多少流量,這在手機端的軟體可以統計,可在運營商後臺只能知道某個用戶某段時間用了多少流量,無法細化到某款APP上,根本無法進行分成設計。再者,運營商作為國有大型企業,沒有理由為數以幾十萬計算的小APP開發者的誠信進行買單,“運營商有幾十萬員工,支援數億人的系統,和剋扣一點就賺一點的路邊私人小店是沒有可比性的。”

  記者也詢問了多個APP的開發團隊,既有應用軟體也有遊戲軟體,還有一些和運營商有其他方面合作的,這些開發者都表示,沒有聽説過有哪個APP和運營商有流量分成方面的合作。

  偷跑流量“另有其人”

  沒有運營商參與利益分成,並不代表偷跑流量的APP就是“損人不利己”。在偷跑流量的APP中,一大類是正常的APP,在後臺運作超越自己許可權的功能,在一些不為用戶注意或者是根本不為用戶所知的數據上傳過程中,流量偷偷地被用掉了。這些APP的行為,主要是出於自身商業模式的考慮,以收集用戶數據資訊為目的,並不是有意偷跑用戶的流量。這種情況下,單純從流量使用的角度講,給用戶帶來的損失並不算太嚴重。

  “APP偷跑流量背後的利益鏈條是針對惡意APP也就是手機木馬惡意消耗流量而言的。”高祎瑋介紹,這些惡意APP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通過為某些網站刷流量來獲取收益,網站流量增加,可以增加廣告收入,被木馬導流的網站也會與木馬作者進行分成。事實上,通過製作手機木馬為指定網站刷流量的行為,已經形成了一條非常隱蔽的黑色産業鏈,其本質是拿用戶的手機流量費為木馬作者盈利,同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被刷網站賺取更多的廣告收入。在這一過程中,用戶損失的是手機話費,廣告主損失的是廣告費。高祎瑋估算,若流量僵屍木馬不被查殺,理論上就可以為流量僵屍的木馬作者每天賺取數十萬甚是過百萬的收入。

  除了APP偷流量,有時用戶操作不當也會帶來流量的異常損失。對此,手機方面的技術人士也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是不要在非正規的渠道下載APP或者不要下載來歷不明的APP,以避免下載到帶有惡意木馬病毒的APP。第二是在有WiFi網路的時候,可以主動關閉手機的移動數據功能,以防在WiFi信號不佳時手機在用戶沒有察覺的情況下使用流量上網。第三是在一款APP使用完後,要記得完全關閉而不是簡單地退出,一些APP在後臺運作也是會消耗流量的。另外,定期清理記憶體是一種不錯的習慣。第四,要在安裝一個新的APP時注意提示中出現的許可權,尤其是有沒有與其功能明顯無關的許可權。另外還可以在安裝時,主動關閉一些軟體的主動推送功能。

  □連結

  兩起偷流量事件真相查清

  近期,關於手機流量“偷跑”的新聞越來越引發關注。11月就有幾個和流量有關的事件在網上被傳得沸沸颺颺。一件是武漢電信用戶陳女士,手機流量一夜間就跑掉了50GB;還有一件是廣東的用戶龍女士,手機放在抽屜裏充電,卻在3小時裏莫名其妙地跑掉了23GB流量。

  這樣的事件,沒法不讓其他人感到擔心,“我們會不會也遇到類似的事件?怎麼才能保護我們的流量安全?”所幸的是,這兩起案例中造成流量鉅額損失的原因最後都被查清了。

  在“一夜50G”事件中,當地運營商連同手機售後服務工程師調查後發現,在産生鉅額流量的當晚,陳女士的手機開通了“個人熱點”功能,並有電腦連接該熱點進行了大量的文件下載;而“3小時23G”事件,經過調查發現,龍女士手機裏一個名為“寶貝故事”的應用,在短時間內反覆下載大容量內容造成了鉅額的流量損失。

  原因被查清了,表面看起來,這兩件事似乎都是特別的個例,不是每個用戶都在用手機當熱點來下載文件,也不是每個人的手機裏都裝了一個會偷偷下載大容量內容的軟體。但是,這兩個實例背後的原因,足以給每一個用戶敲響警鐘。

  京華時報記者古曉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