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六職 獨董忙得過來嗎
- 發佈時間:2015-12-02 09:14:36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由於在6家公司兼任獨立董事收取報酬未向組織報告,對外經貿大學副校長劉亞在昨日被免職。也正因為此,引進資本市場已有十多年的獨立董事制度再度引起熱議,這個包含了官員、學者、律師等職業的精英群體在不斷擴大。然而他們並沒有給公司的治理結構帶來多少福音,反而烙下了不獨、不懂、不勤、不廉的詬病。11月初,教育部一則規範幹部兼職的通知更是引發了一輪校領導獨董的辭職潮,有市場人士不禁要問,獨董的作用如花瓶,制度真的有存在的必要性嗎?
違規兼職獨董被免職
昨日,對外經貿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劉亞和國際商學院原院長湯谷良違規兼職取酬被罰的消息引起了市場人士的關注。
據了解,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劉亞在6家公司兼任獨立董事,取酬126.6萬元。由於多處兼職並未在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中申報,劉亞因違反黨紀被教育部黨組給予了嚴重警告處分,並被免去黨委常委、副校長職務。而同樣在4家公司擔任獨立董事卻隱瞞報酬的湯谷良也被處以了嚴重警告以及降職的處分。
資料顯示,劉亞除了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擔任副校長外,還是該校的金融學教授以及博士生導師。被罰消息傳出後,該校網站第一時間撤消了劉亞在官網的簡介。
對此,有網友戲稱,又是領導又是教授的,還擔任著這麼多家公司的獨立董事,錢拿得過來,事管得過來嗎?
而在劉亞因多處兼職獨董被查的同時,一波高校獨董辭職潮正悄然涌起。11月20日,通威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獨立董事姜玉梅因教育部的相關文件要求請辭,資料顯示,姜玉梅為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務學院執行院長。隨後,更是有多家上市公司接連發佈獨董辭職公告,而據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僅在進入12月的兩個交易日內,就有17家公司獨董請辭。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輪辭職潮或與教育部在11月初一則《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情況專項檢查的通知》有關,而這也是繼中組部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任職)問題的意見》後的第二波辭職潮。
近百名獨董頂格任職
在市場人士看來,劉亞的問題不僅僅是兼職取酬未上報那麼簡單,同時擔任6家公司獨立董事也違反了相關規定。根據《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履職指引》要求,獨立董事的連任時間不能超過六年,原則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獨立董事。
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獨立董事兼任5家以上上市公司的現象並不罕見,目前仍有個別人士在6家甚至7家上市公司兼任獨董。資料顯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夏成才目前兼職的上市公司家數或已超過6家。
在今年5月登陸創業板的聚隆科技曾披露過公司獨立董事夏成才的簡介資料:夏成才,現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現代成本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同時兼任著司爾特、東湖高新、安琪酵母、康欣新材4家公司的獨立董事以及中國金融會計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會計學會理事等職務。而在湖北能源以及宜華健康的獨董任職資料中,也出現了夏成才的名字,且出生年月與聚隆科技所披露的時間相同。同時,湖北能源以及宜華健康的獨董夏成才同樣也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就職。
而除了違反規定身兼多職外,頂格任職的獨董更是不在少數。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任職上市公司超過5家的獨立董事已經接近100人,而同時在4家以上公司擔任獨董的更是超過了200人。
不勤不獨飽受詬病
雖然身處多家公司董事會,但這些獨董能否真正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並不好説。
獨立董事起源於美國,該制度的設計目的在於防止股東及管理層的內部控制損害公司整體利益。2001年,證監會發文要求各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發展十多年來,獨立董事似乎並沒有起到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理想效果。近些年來,關於獨董的“不廉”、“不勤”、“不獨”、“不懂”甚至“花瓶”的質疑更是從未斷過。很多獨立董事無暇顧及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領了固定的薪酬後,只是象徵性地出席股東大會,部分獨董甚至連股東大會都不現身,只是打電話應付。例如上海醫藥就曾因為3名獨董全部缺席而收到上交所的監管函。
而除了部分獨董不作為外,沒有發言權也是造成目前獨立董事制度沒有成效的原因之一。在上市公司數以萬計的投票表決中,獨立董事的反對票可謂鳳毛麟角,有些公司甚至還出現了獨立董事先投反對票後棄權的情況。而最值得一提的是天目藥業兩名獨董鄭立新和徐壯城,由於兩人對公司《2013年年度報告》以及財務決算報告投出了反對票,被公司以“給公司造成負面影響,不符合天目藥業獨立董事資格”為由罷免。
“根據相關規定,獨立董事除享有董事的一般職權外,還擁有重大關聯交易事項的事先認可權、提議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等權利,然而,就目前市場情況來看,行使上述職權的獨董並不多。”一位資本市場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獨董很大程度上是作為中小投資者的代言人而存在的,向大股東‘一邊倒’的獨董並沒有多大意義。”(記者 馬元月 姜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