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二手手機多了市場為啥冷了

  • 發佈時間:2015-12-02 07:33:31  來源:長春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長春晚報記者 孫霄 攝影 張揚

  快到年終了,平時花銷比較節儉,攢了一年工資的市民徐先生,工資卡裏也算是有了一筆小小的余錢。近日,在妻子的大方“批准”下,他第一個奢侈之舉就是跑到商店買了一部iPhone6s。回到家裏,拆封把玩新手機之餘,他就把原先用的手機拔了卡,扔進了抽屜。而在抽屜中,已靜靜地躺著兩三部沒有故障或是只出了點兒尚可維修的小毛病的“前任”手機。

  近日,全球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德勤發佈了《移動消費大未來:2015中國移動消費者行為》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因為“舊産品壞了”而替換購買的用戶僅有1%。長春晚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多數長春市民會在舊手機能夠正常使用時就更換新手機。人們更加“喜新”了,就意味著會淘汰更多“舊”,那些經營二手手機的商家,還不得被踩破門檻,生意紅火?可經過調查,事實出乎意料,長春的二手手機回收轉賣行業,反而正處在“三天不開張”的隆冬之中……這究竟是為啥呢?

  拉開抽屜:

  閒置幾部舊機很正常

  35歲的徐先生和妻子都是企業白領,喜歡追求新潮,一齣了新款手機或其他電子産品,如果兜裏有閒錢,總是“管不住手”。換上“腎6s”後,徐先生原先用的手機就沒了用途,妻子的手機是年初買的,還不到換下來的時候,給5歲的女兒玩吧,小丫頭手裏已經抱著一台去年淘汰給她的“腎5”。就連家裏的老人也都配有專用的“老人機”了。

  就這樣,徐先生的舊手機徹底閒置了下來,被他放在了抽屜裏,在那裏,還並排放著它的好幾個“同伴”。算上他剛換下來的手機,這抽屜裏一共放了4部舊手機,都是3年內淘汰的,機齡並不長,卻全處在“退休”的階段。

  “原來手機比較稀罕時,舊手機還會給住在農村的親戚留著,但現在,鎮上的商店什麼都賣,電商送貨都能送到鄉里了,人家自己可以買一些價位較低的新機型,不會撿你的二手貨啦。”徐先生説,就這樣,他家淘汰掉的舊手機越攢越多。

  徐先生並不是手機消費者中的特例。圍繞運營商、智慧手機、增值服務和物聯網,研究消費者與移動數字設備的關係,近日,全球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德勤發佈了《移動消費大未來:2015中國移動消費者行為》研究報告,在中國,工作人員共收集了2000名用戶的相關數據,指出有66%的消費者會購買最新潮的數字設備,包含剛上市的産品,或是消費者極其喜歡的新産品。同時,有21%的消費者在新産品推出後才會購買,而因為“舊産品壞了”而購買的用戶僅有1%。

  走進店裏:

  十個商家一位客 三天難得開個張

  在重慶路商圈附近,新華路、西安衚同與光明路一帶,遍佈著品牌手機銷售、維修及二手手機回收轉賣的商鋪,街上往來的市民也有不少是為購買手機而來。近日,在這些市民中,記者隨機抽取了20人進行詢問調查,17人表示他們在舊手機尚能使用時就更換了新手機,而且手頭閒置著至少一部舊手機。

  有這麼多閒置手機産生,二手手機市場還不得分外火爆?可事實上,當記者走進安華手機商場三樓,也就是二手手機買賣集中的區域時,卻是完全出乎意料的景象:一個個櫃檯後,二手手機經營者有閒聊的,有玩手機的,顯得無所事事,一旦有市民路過並駐足張望,馬上能引起數個櫃檯的熱情招呼:“大哥(大姐),賣手機嗎?”

  “我們人多,客人少,平均10個攤能分到一個客都算不錯了。”在這裡做了8年生意的趙大哥表示,特別是近兩三年,來買賣二手手機的人越來越少,現在一天沒有生意也是常事。

  安華商場外的3條岔路上曾經一家挨一家地開著經營二手手機回收、轉賣、維修的店舖,走在這3條街上,只要一掏手機,準有人上前招呼攬客。如今,三條街中已經有一條街幾乎全換成了品牌手機經銷點或是維修中心,另外兩條的店面看起來也稀疏了不少。“生意不好,這兩年,至少一半人不幹了。”在一家仍挂著“回收二手手機”的店舖裏,店主張楠(化名)告訴記者,近年來已經很少有人走進店裏賣手機,回收後再轉賣出手,才能算是一筆收入,而現在他攢了一櫃的二手手機貨源,就是乏人問津。

  問問價格:九成新“腎5”難賣上千元

  一邊廂,是市民的二手手機攢了一抽屜;一邊廂,是二手手機市場生意慘澹。那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把閒置手機賣掉呢?“想過去賣,到安華一問價,覺得太低,就算了。”徐先生説,買時幾千元錢的手機只能賣幾百元錢,他覺得有點兒賠,不如放家擱著。二手手機的回收價究竟怎樣,才讓市民覺得“寧可放著”呢?

  “你這臺我最多出800塊。”記者拿著一部iPhone5,到張楠的店裏問價,經過一番測評,他判斷這部手機品相在九成新以上,但只肯出800元回收。記者又走了幾家店,出價都在800元到900元之間。一位店主告訴記者,九成新“腎4”現在最多賣400元,而九成新三星note2,只能賣300元,相當於修手機時換一個新螢幕的價格。

  雖然現在通過網路等渠道購買一台新的16G版iPhone5通常僅需不到1500元,但對於徐先生等市民來説,他們的舊“腎5”是在兩三年前花4000多元買的,如今難賣上千元,雖然明白市場行情如此,但心理落差確實不小,便産生了“擱著好過割肉”的心理。

  説説原因:擔心隱私泄漏 不敢賣手機

  除了價格低,隨著智慧手機功能的發展,擔心個人隱私洩露也成為一些市民不願讓舊手機落入別人手的重要原因。

  “現在智慧手機的功能是越來越全面了,我日常的生活消費很多都依賴手機。就拿直接跟錢掛鉤的來説,支付寶客戶端裏登錄著支付寶賬號,賬號裏還綁著好幾張銀行卡,還有微信錢包、QQ財付通裏都存著錢,如果手機丟了被人撿到,要對這些賬戶做什麼更改,通常有個手機驗證碼就可以。”市民小蘭告訴記者,可以説,得到了她的手機,就對她絕大多數的財富與個人資訊一覽無余。雖然賣掉手機前可以抹掉手機裏的資訊,將手機還原到出廠設置,但科技水準日新月異的現在,她還是放不下心來,總擔心有什麼“黑科技”可以還原手機中被刪除的數據。

  “如果是官方進行合法回收的話,就要遵守法律,保護客戶隱私。要做到這些,他們必須將記憶體資訊徹底格盤,甚至進行硬體銷毀。你看之前蘋果官方開展回收服務時,曾聲明記憶體大小對報價沒有影響,我估計是因為記憶體本身是無法再利用的,所以不予開價。”通信與資訊系統專業的楊博士表示,對於經常使用手機收發工作郵件、網購、炒股的人來説,通訊錄、短信、郵件、雲賬戶以及第三方App的賬號密碼等資訊都存儲在手機記憶體中,如果直接將舊手機賣給翻新轉賣的小商販,客戶隱私確實無法得到明確保證。

  想想出路:多開展業務 收入靠維修

  經過一番問價,記者發現,在生意冷清的同時,回收轉賣二手手機的利潤卻不低。在長春,一台九成新的iPhone5的回收價通常是800元到900元,極難得賣上1000元,可經過成本極低的翻新處理後,卻能轉手賣到1500元到1600元。“現在這行確實是暴利,因為生意少,只能靠暴利維持生計。”張楠坦白説。但是,她和許多二手手機經營者也明白,暴利並不是生存下去的長久之策。即使每部手機的利潤能達到100%,但在成交量少,甚至兩三天不開張的情況下,買賣幾部舊手機甚至難以維持店面的成本。

  張楠説,現在這一帶還在經營著的同行店舖都已經擴充了業務,有的靠維修掙錢,有的兼營新機的銷售,甚至在商場另起店面,做起了品牌代理。多元化的經營方式,逐漸放棄老本行,成了這裡大多數二手手機經營者在尋求生存之道的過程中所做出的選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