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山東省玉米流通數量明顯減少 政府提供服務支援企業收購

  • 發佈時間:2015-12-01 14:37: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21日,山東省諸城市辛興鎮種糧大戶李清友把最後一批玉米晾幹入倉,終於長舒了一口氣:“200多畝地的玉米,折騰了四五十天,終於都存起來了。現在總算是心裏踏實了。”然而對眼下的行情,他還是高興不起來:“目前的價格雖然漲了些,但算著還是不掙錢。咱都存起來,就是盼著到價格還能繼續漲。”

  李清友的想法和做法在山東省各糧食主産市縣非常普遍。面對低迷的收購市場,山東農業部門和糧農採取了多種辦法應對。

  多數糧農按慣例儲糧待春節前後出售

  在鄄城縣陳王社區董樓糧站門口站了半個小時,記者沒有見到前來售糧的車輛。糧站經理説:“往年10月和11月份,糧站門前可以用車水馬龍來形容。但今年進入11月份以來,卻是格外冷清。”

  記者又來到董口鎮軍屯糧站,情況也是如此。糧站負責收購的張經理介紹,玉米價格儘管比一週前每斤漲了四五分錢,優質玉米價格超過了9毛,但還是沒多少賣糧的。現在農民手裏的玉米多數都晾曬好存起來了,等著看看價格走勢。

  記者採訪發現,山東各主産區並未出現農民賣糧難的情況。究其原因:一是山東作為糧食調入省份,飼料企業、養殖企業和玉米加工企業多,收購主體活躍,消化能力強;二是東北地區執行臨儲收購價格後,山東玉米價格優勢進一步凸顯,南方及東北收購客戶隨之增多;三是進入11月份後,山東玉米集中上市期已結束,玉米流通數量明顯減少。加上現在價格低,農民惜售心理嚴重。

  山東省物價局人士分析,山東約有30%的種糧散戶由於數量偏少或外出打工等情況,會選擇現收現賣,多數10月份已售完。現在,多數種糧戶均已把玉米存儲起來,售糧習慣集中在春節前後或明年四五月份。

  增強存儲能力,激勵市場化收購

  記者了解到,多數種糧大戶初步具備了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烘乾塔、大型糧庫、小糧倉等設備設施作用不小。

  據了解,山東多數糧食主産市縣都出臺了土地支援政策,對規模化種糧主體需要建設晾曬場地、倉儲設施等佔用土地的、不符合土地利用規劃的,優先調整土地利用規劃。有的市縣規定糧食倉儲設施佔地可免辦理農地專用手續,有的市縣對購買烘乾塔等大型烘乾設備進行補貼。

  在諸城,該市抓住“農戶科學儲糧工程”的機遇,爭取到示範倉指標1.17萬個,農戶只需負擔100元,即可獲得一個造價400元、使用壽命15年以上的彩鋼板組合式小糧倉。“不受潮、不生蟲、不容易霉變,損失率不到2%。”林家村鎮東店子村糧農徐功金説。

  同時,山東糧食、物價部門等部門通過服務收購企業的方式,幫助農民賣糧。諸城興貿玉米開發有限公司加工廠廠長田強介紹:“眼下接訂單很困難,因為下游企業更願意使用更便宜的進口澱粉。但是,作為國內玉米深加工企業的龍頭,我們還是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對賣糧的農戶敞開收購。”

  沂水縣青援食品公司張經理表示:“只要是來賣糧的農民,一概不拒,價格從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