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商協會摘“官帽”勢在必行

  • 發佈時間:2015-12-01 12:29:1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民政部官網上發佈的“關於公佈2015年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脫鉤試點名單的通知”引起了媒體與行業人士的熱議。記者登陸民政部官網發現,公佈的名單中,國資委主管的最多,有57家;體育總局主管的位居其次,有14家;工信部主管的有9家,其餘的像文化部、國家民委、國土資源部、環保部、審計署等主管的均有一到數家在列。

  顯然,這次試點名單的公佈,是對7月和9月公佈的7月《行業協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簡稱《總體方案》)與《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負責人任職管理辦法》(簡稱《辦法》)的具體實施。

  有專業人士稱,很多協會本身就是上個世紀經濟體制改革的産物,相關的經濟管理的政府部門搖身一變,換了個協會的牌子,但是依然承擔相關的行業管理職能,成為不是政府的“二政府”。試點名單的公佈,對於當前依然“靠人脈、拉關係”辦會的現象是一種扼制,也是對管理模式的再探索,對於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的健康發展而是絕對有利的。

  中國商業文化研究會商會與商幫文化分會會長、從事研究現代商會建設已經十餘年的伍繼延在接受中華工商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共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深化改革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實現“政社分開”,如今,僅僅是經濟體制改革遠遠不夠了,要進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培育社會組織,要大力發展各種各樣的社會組織。如果還按照過去的方式把社會組織按照行政級別去劃分,或者説一部分走向市場的社會組織,一部分還是擁有一定行政職能的社會組織,實際上從社會組織建設而言,是一種不公平,也不利於整個社會的發展。而且,更加助長了那些從行政權力部門轉型回來的協會的一種驕傲、自大的心理。

  伍繼延認為,脫鉤對整個社會的發展來説是關鍵的一步,就是要把社會的還給社會,就像當年我們把市場的還給市場,政府要把張錯的“手”砍掉,不要干擾市場;同時,要轉化為指導、引導,進入服務環節。“這些組織轉型以後,由於他原來所擁有的龐大的基礎,會成為市場上行業性商協會或地域性行業組織的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這種良性的競爭會很好地促進大家共同發展。”伍繼延説。

  其實,《總體方案》的發佈,就已拉開了商協會去行政化的大幕。《總體方案》要求,脫鉤包括行業商協會與政府機關的機構分離,職能分離,資産財務分離,人員管理分離,黨建、外事等事項分離。

  但數月來,並未見相關組織出現“走馬換將”現象。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很多在商協會挂職的官員,都擔任著常務副會長或秘書長等主持日常事務的要職,有的在對政策進行觀望,工作積極性已經不高了,如果“一刀切”可能會影響會內正常工作。

  對此,伍繼延認為,這次“清退”,一點兒都不會影響到商協會組織的發展。伍繼延直言:“很多民間社會組織都請一些退休的官員,借他們的余威為這個組織撐腰,實際上這是很不正常的。本來,官員在職的時候已經為國家做了該做的貢獻,退休了就該頤養天年、好好的休息,幹嘛還要到社會組織來插上一腳?還要把自己之前的行政權力延伸到社會組織,這很容易産生新的腐敗。”

  並且,《總體方案》中也明確指出,“堅持試點先行、分步穩妥推進。”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脫鉤試點工作由民政部牽頭負責,2015年下半年開始第一批試點,2016年總結經驗、擴大試點,2017年在更大範圍試點,通過試點完善相應的體制機制後全面推開。

  當然,脫鉤不等於脫管,對於讓監管不脫鉤,《總體方案》提出,要加快推進行業協會商會立法工作。行業協會商會脫鉤後,按程式修改章程並報民政部門備案;各個職能部門和地方政府,以及社會第三方按職能分工對行業協會商會進行監管;建立行業協會商會信用承諾制度,完善行業協會商會的信用記錄,建立綜合信用評級制度;行業協會商會要按照建立現代社會組織要求,建立和完善産權清晰、權責明確、運轉協調、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

  “行業協會的發展未來要向社會化市場化發展,與政府相關部門脫鉤是必由之路。脫鉤以後關鍵的關鍵在於行業協會自身的建設,或者説是自身的內部制度與結構的改革,把行業協會包括商會進一步推向市場,推向社會,使其真正變成自我自主發展、自我規範的機構。只有自主了,才能脫離政府母體,才能真正向社會、向市場提供必要的好的公共服務。”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表示。

  伍繼延建議,“官員最好是徹底推出。行政官員退出之後,由專職工作人員和現在社會上正在成長起來的社會組織職業經理人幹相關工作,可能會更專業,服務更到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