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發揮市場驅動力吸引外資

  • 發佈時間:2015-11-30 21:29:44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吳力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勞動力成本、超國民待遇等傳統引資優勢漸漸弱化之後,中國吸引外資的優勢已逐漸改變,市場因素將成為外商來華投資的主要驅動力,因此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迫在眉睫。

  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

  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戰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羅松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吸引外資主要靠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廉價的礦産和土地資源、超國民待遇等優勢,但是隨著綜合成本上升,資源和環境矛盾日益突出,中國吸引外資的優勢亟須改變。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有著13億多人口的龐大市場,在勞動力成本、礦産和土地資源、超國民待遇等優勢漸漸弱化之後,中國的綜合要素競爭力仍然很強,而且市場因素將成為驅動外商對華投資的主要驅動力。

  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已經達到1285億美元,同比增長3.7%,吸引外資額首次位居全球第一。“將來中國吸引外資額增加不能再依靠廉價要素和超國民待遇,更多要依靠打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羅松山表示,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十八大精神一脈相承,就是要打造新的對外開放體制,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市場優勢要發揮,就必須要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這是新趨勢的必然要求。”

  商務部研究院外資部主任馬宇表示,打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發揮市場作用,最基本的就是要放開市場準入,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要擴大製造業、服務業等領域的開放,給予國企、民資和外資更多更公開、透明、公平的競爭機會;二是要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創新事中事後監管。“減少外資準入限制相當於當前中國經濟的牛鼻子,牽一髮而動全身。”馬宇表示,目前國內部分行業開放度不夠,既限制了外資釋放潛力,也限制了民營資本發揮市場活力,阻礙了中國産業競爭力的提升乃至進一步擴大開放。比如汽車行業,對外商仍有股權比例限制,這就阻礙了國內汽車産業的充分競爭,這種保護反而不利於汽車産業做大做強,提升在全球汽車製造業中的位置。

  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不僅將優化中國吸引外資的結構,也將為國內經濟轉型升級增添新的活力。商務部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99.4億美元,同比下降12.3%,在全國總量中的佔比為33.4%;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645.2億美元,同比增長12.5%,在總量中的佔比為53.9%。“對外資企業而言,服務業將是中國投資市場一塊最誘人的蛋糕。”商務部研究院外資研究部副主任郝紅梅表示,尤其是金融、養老、健康、文化、設計、物流等領域,現在發展服務業的障礙已經在逐一掃清。中國需要通過引進服務業,倒逼改革和國內産業結構調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