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慈制藥探索中醫藥“走出去”新路徑
- 發佈時間:2015-11-29 20:29:43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次機緣巧合,記者來到蘭州調研當地中醫藥發展情況。中醫藥管理局負責人叮囑一定要去佛慈制藥廠看看。初到佛慈時,廠長孫裕正在省外宣辦的陪同下,為兩名來自日本的記者介紹佛慈制藥出口日本的情況。而記者面前琳瑯滿目幾十種帶著日文注解,包裝洋氣的中成藥、藥品、藥丸等産品,與廠房的“破舊”形成了鮮明對比。這樣一座老廠究竟在中醫藥領域做了些什麼?緣何它會進入國家首批19家中醫藥服務貿易先行先試骨幹企業之列?
從廠長孫裕堅毅的眼神中,記者似乎得到了些許答案。
老廠新貌加大中醫藥出口
在蘭州灰濛濛的城市色調中,佛慈制藥廠仍稍顯破舊。你很難將這樣一間廠與國家僅有的19家中醫藥服務貿易先行先試骨幹企業或是一個上市集團畫上等號。但是,當你走進廠中,從蒸餾煙囪裏冒出的陣陣濃烈的中藥味兒分明告訴你,這間有著上世紀90年代醫藥廠容貌的中醫藥企業仍在良好地運轉著。
佛慈制藥于1929年在上海創立,1931年其産品就出口到日本、東南亞一帶,並以“選材道地、加工精良、療效確切、服用方便”而受到海外華人的青睞。幾經輾轉後佛慈支援西部,定居在了蘭州,成為甘肅——一個有著悠久中醫藥文化和歷史省份的中醫藥龍頭企業,同時也是我國中藥史上第一家中藥制藥工業企業,率先提出了“中藥西制”的思想,開中藥工業化生産的先河。
儘管廠房稍顯破舊,也因面積受限影響了部分生産,但是在佛慈的制藥車間,嚴密的兩道潔凈隔離區、新引進的歐洲全自動化包裝生産線,以及正在不斷改良的中醫藥萃取提煉生産線,都體現著佛慈人與時俱進的精神。據了解,作為國內最早進行中醫藥出口的企業,目前佛慈出口的産品共有50多種,已行銷至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英國、澳大利亞等27個國家和地區,其獨創的利用不同溶媒提取藥材有效成分的濃縮丸工藝和濃縮丸新劑型也深受海外市場的認可。“我們新的廠房也接近完工,屆時生産力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孫裕介紹道。
中醫藥“國際化”任重道遠
佛慈在中醫藥出口方面已較具規模,但秉持著“以醫帶藥”的理念,佛慈正積極加快推動提高中醫藥的國際認知度,並爭取加大中醫藥服務貿易的規模。據了解,目前企業已于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成立研究中心,力爭在學術上進行中醫藥的推廣;同時積極協助推動甘肅省岐黃中醫學院的建設,在俄羅斯、美國和東南亞等國家共計完成了150個産品的註冊。“儘管如此,開一間中醫藥診所起碼要400種藥材,這在國外實在是太難了。就算是中醫能醫人也沒有這些中藥材可用啊。”在孫裕的辦公室,他語重心長地説道。
據世界衛生組織及相關機構數據,中醫已傳播到171個國家和地區,針灸在103個國家使用,海外各類中醫藥從業人員大約30萬人,中醫醫療(含針灸)機構8萬多家。儘管如此,大多數國家雖已有醫院設置中醫、針灸科室,但僅僅是非西醫治療的補充,納入醫保尚需漫長的過程,這也是中醫藥在西方未能真正得到認可並納入常規使用的關鍵所在。
“中醫藥的出口仍然受到種種限制。舉個例子,在俄羅斯有一家非常大的中醫院,但是它所有的中藥幾乎都是在灰度的形式進口的,比如以食品或是保健品的形式。”孫裕補充道,而在另外一些西方國家,中醫醫師無法獲得正常的從醫資格等限制,也使得中醫藥很難真正被人們認識和使用。“有一些困難,已經不是我們一家企業或者説中醫藥企業可以解決的了,需要國家去推動。”
離開佛慈前,分管日本市場的國際部白主任與太太陪同記者在食堂吃了一碗地道的蘭州拉麵。白主任與太太在佛慈相識相戀,一起走過了十多年,目前一個分管市場,一個分管技術,雙雙成為骨幹。“現在像你們這樣在一個廠一待就是十多年的不多了!”“是啊,這兩年有一些年輕人因為廠裏薪水較低離開了,但是大多數骨幹都堅持留了下來,這樣挺好的!”白主任説道,話語中透著樸素與真實。在這樣一個西北要塞,有這樣一批樸實的堅持著的人,興許正是佛慈老樹發新枝的奧秘。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