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額扶貧信貸如何辦大事

  • 發佈時間:2015-11-28 05:53:0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閱讀提示

  缺少發展資金是很多貧困戶難以脫貧致富的一個重要原因。“針對缺少發展資金的貧困戶,我們要設立專項扶貧資金,開展小額扶貧信貸。貧困戶發展産業貸款5萬元以下,3年以內免擔保免抵押。”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説。那麼,小額扶貧信貸應該如何運作才能在精準脫貧攻堅中穩健地發揮作用?為此,《經濟日報》記者深入寧夏貧困地區調查採訪。

  貸款如何發放

  記者來到寧夏鹽池縣王樂井鄉曾記畔村,在這裡,小額扶貧信貸的運作方式已成為成功範例。早在2006年10月,曾記畔村就被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為貧困村村級發展互助資金試點村。

  暮色蒼茫中,一處廢棄的古堡伸展著殘破的黃土墻,無聲地訴説著旱垣腹地的變遷。這裡就是曾記畔村。48歲的張國定住在廢棄城堡邊上。9年前,張國定買了輛三輪車跑運輸,不幸因一次交通事故負全責,賠光了全部家底。無奈之下,他想到在家養羊,可卻連買飼料的錢都湊不上。

  曾記畔村距縣城50里路,全村728戶2058人,其中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就有138戶481人,佔全村人口的23%。當地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左右,蒸發量卻高達2000毫米,因旱災、風災多發,屬典型的靠天吃飯的貧困村。2006年10月,曾記畔村被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為貧困村村級發展互助資金試點村。張國定東挪西借湊了800元,入股村互助合作社,通過“五戶聯保”的方式貸到2000元。靠這2000元,他買了飼料,年底賣羊還清了借款。

  對貧困家庭來説,2000元互助資金只能夠解燃眉之急。2012年,寧夏啟動“千村信貸,互助資金”金融創新扶貧工程,將互助資金與信貸資金捆綁。加入互助社的貧困戶可在互助資金借款額度的基礎上,得到農村信用聯社放大1至10倍的信用貸款,並享受優惠利率。這個消息對像張國定這樣急需發展資金的貧困戶無異於雪中送炭。經村互助社推薦,張國定拿到信用社發放的4萬元貸款,按每只400元的價格買了70隻羊,年底全部賣出,還清貸款後,還掙了2萬多元。這一年,曾記畔村706戶互助合作社社員累計拿到捆綁信貸資金3490.57萬元,戶均達4.9萬元。

  2014年,曾記畔村將138戶貧困戶每人平均2000元的扶貧資金注入村互助合作社,從而將貧困戶最大借款限度戶均提高到1萬元。按曾記畔村互助社與縣農村信用聯社簽的協議,貧困戶最高可享受10萬元額度的扶貧信貸支援。就在這一年,鹽池縣農村信用聯社也出臺了利率優惠政策。按照規定,2萬元及以下貸款享受基準利率,2萬元以上至5萬元以下貸款享受基準利率只上浮20%的優惠政策。村黨支部書記朱玉國説,截至目前,全村今年有77個貧困戶獲得貸款483.5萬元。對信譽好的貧困戶都發放了“富農卡”。

  “以前存在貸款難、貸款貴問題。現在,‘富農卡’一次核定,用資金時隨時支取,産生利息按季度清還,不用時隨時歸還不産生利息,用起來太方便了!”張國定説。他還拿自己2012年一次貸款經歷作比較。那一年,他在縣農村信用聯社貸了8萬元,原本約定兩年期限,可是年底他賣羊收回8萬元,因貸款沒有到期不能償還。他只好將8萬元存入銀行,一個季度只拿到活期存款利息91元,同期卻給縣農村信用聯社支出貸款利息2263元。如果那時有“富農卡”,他就可以避免2172元的利息損失。

  靠著小額扶貧貸款,張國定從負債纍纍起步,幾年間,漸漸還清了全部欠債,發展到養羊240隻。像張國定這樣,靠著小額扶貧貸款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在寧夏貧困地區還有很多。

  産業如何撬動

  最長效的脫貧辦法是發展致富産業,而發展産業就需要不菲的啟動資金。扶貧資金必須充分發揮四兩撥千斤的效能才行。

  寧夏固原市西吉縣田坪鄉燕李村“全贈半返迴圈養羊”項目,堪稱有限扶貧資金撬動致富産業的好思路。

  “瞧!俺這4隻小母羊,就是從李玉剛家抱回來的。”村民李孝義趴在自家羊圈邊,美滋滋地對記者説。圈裏另外還有6隻羊——5隻母羊、1隻種公羊,這是扶貧幹部“免費”贈送的。燕李村是遠近聞名的窮村,由於家貧,49歲的李孝義兄弟三人都沒討上老婆,守著年近八旬、臥病在床的老母過日子。村裏同是貧困戶的李玉剛,為何要白送給李孝義4隻母羊呢?這得從“全贈半返迴圈養羊”項目説起。

  燕李村是自治區人社廳的對口扶貧村,也是廳長馮志強定點幫扶聯絡點。燕李村窮,但荒地多,2014年3月,自治區人社廳、外國專家局組織專家深入燕李村實地考察,了解到村民種草養殖積極性很高,迫切希望通過發展畜牧致富,於是決定引導農民廣種飼草,發展養羊産業。

  從無到有啟動一個項目,需要一大筆資金。如何用有限的扶貧資金辦大事?如何讓養羊産業獲得不斷自我造血的能力?扶貧幹部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了“全贈半返迴圈養羊”這個點子。

  項目方案由自治區外專局制定,具體由自治區人社廳實施。自治區人社廳籌集資金26萬元,廳機關幹部職工捐款3.5萬元,作為項目啟動資金。項目自2014年6月啟動,分三期完成。每期選定扶貧對象20戶,根據全贈半返迴圈養殖模式順次對接:人社廳購得能繁種基礎母羊(小尾寒羊),第一期確定30戶養殖戶,每戶贈送8隻基礎母羊和1隻種公羊。首期受贈貧困戶在基礎母羊産羊羔斷乳後,要選取4隻母羔免費交給第二期養殖戶。交夠4隻母羔後,原基礎母羊及其餘羊羔將完全歸養殖戶所有。人社廳給第二期養殖戶另補5隻母羊和1隻公羊,産羊羔斷乳後,選取4隻母羔免費交給第三期養殖戶。人社廳給第三期養殖戶另補6隻母羊和1隻公羊,所産4隻母羔交村集體所有。

  項目啟動前,田坪鄉、燕李村、養殖戶、接養戶簽訂四方協議,互相監督。項目首批30戶270隻羊于2014年8月底前全部投放到位。李玉剛很榮幸地被選為第一期養殖戶,沒花一分錢就得到了9隻羊。“按市場價,一隻母羊850元,種公羊1500元,9隻羊達8300元。”李玉剛心裏可是樂開了花。去年10月後,8隻母羊下了19隻小羊。3個月後斷奶,恐羊羔太小不好養活,他又養了3個月,才抱給李孝義。到今年入冬前,李玉剛已經賣掉4隻小羊,每只掙了近400元。現在圈裏除去已返贈的、賣出的,還有21隻羊。

  馮志強説,目前,首期30家養殖戶,産羔500余只,按照每只羔羊300元計算,每戶平均增收近5000元。

  憑藉有限扶貧資金撬動一個産業的,除了西吉縣“全贈半返迴圈養殖”模式,還有海原縣肉牛賒銷養殖模式。

  當記者走進海原縣史店鄉貧困村徐坪,見到家家戶戶院裏都有用彩鋼板新建成的牛棚。54歲的王學蘭老人正在棚裏給5頭大肉牛喂飼料。貧困戶如何買得起這麼多的大肥牛呢?原來,2015年,華潤集團提供無息借款,向全縣貧困戶賒銷了優良品種基礎母牛3125頭。在農戶自願的基礎上,每戶賒銷3至5頭基礎母牛,每頭牛由華潤集團提供6000元無息借款,期限3年。外購基礎母牛運輸費及隔離期間飼養費由海原華潤公司承擔。借款第3年開始組織還款,借款期滿3年前還清。公牛犢由海原華潤公司回購,不低於市場價格,衝抵農戶借款;基礎母牛繼續繁殖,滾動式發展。截至目前,海原縣肉牛賒銷養殖模式已引進西門塔爾基礎母牛1741頭,投放基礎母牛285戶850頭。

  無論是“全贈半返迴圈養殖”模式,還有肉牛賒銷養殖模式,都涉及財物返還問題,因而實質上都是小額扶貧信貸與地方實際相結合的成功探索。這些探索給當前扶貧工作提供了寶貴的新思路。

  風險如何控制

  小額扶貧信貸要穩健地起到精準脫貧作用,風險控制不可或缺。

  首先是摸清貧困戶信用情況。鹽池縣扶貧辦主任路關説,今年鹽池縣扶貧辦、王樂井鄉信用社、曾記畔村扶貧互助合作社組成評級授信領導小組,對曾記畔村138戶貧困戶進行評級授信,通過“一次摸底、四級評審、兩輪公示”,評出A級22戶、B級51戶、C級26戶,全部發放“富農卡”。評級以後,A級戶貸款額度為5萬至10萬元,B級戶貸款額度為2萬至5萬元,C級戶貸款額度為2萬元以下。不過,也有39戶被列為等外戶。

  其次是因地制宜,選準産業發展項目。以海原縣肉牛賒銷養殖模式為例,海原縣年産60萬畝紫花苜蓿、20萬畝禾草和20萬畝秸稈,飼草資源豐富。不足是飼草加工滯後,商品化率低,利用率不高。海原華潤公司規劃建設1個萬頭肉牛養殖場、飼料加工廠和屠宰加工廠,採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模式,帶動農戶發展,既能減輕自身集中養殖的壓力,又形成了長期有效的合作機制。基礎母畜繁育場既可以為農戶母畜補欄提供賒銷便利,又可以在農戶資金困難時將母畜及時回購,確保母畜群的穩定。肉牛育肥場在回收農戶架子牛後,通過集中飼養短期育肥,可大大提升肉牛品質,依託華潤萬家4000多家門店進入高端市場,解決養殖農戶賣牛難和賣不上好價的問題。“這種草畜一體化項目最終形成種、養、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産業鏈條,可將華潤養殖經驗、品牌市場優勢與我縣傳統養殖優勢緊密結合,取得雙贏的扶貧效果。”海原縣扶貧辦書記束紅岩説。

  此外,則是合同約束。據海原華潤公司辦公室主任侯永強介紹,在肉牛賒銷養殖合同中,華潤公司與貧困戶約定:農戶不得屠宰或銷售基礎母牛;確實沒有能力飼養的,要將基礎母牛回銷給潤農合作社。西吉縣“全贈半返迴圈養羊”項目則由田坪鄉政府、燕李村黨支部、養殖戶、接養戶簽訂4方協議,明確約定各方義務。比如合同規定:對非因不可抗力不履行協議,致使項目無法迴圈的,除按協議前款賠償外,田坪鄉政府、燕李村黨支部有權從其各種國家財政補貼中扣除種羊損失,並在5年內取消養殖戶享受各種扶貧項目的資格。

  信用評級、選準産業、合同約束能有效規避多數風險,卻不能杜絕全部風險。為此,農村擔保體系、農村保險體系建設必不可少。

  目前,固原市正嘗試建立農村擔保體系。辦法是以財政資金為主導,整合支農惠農資金、扶貧資金、互助資金和擔保公司資本金,建立扶貧擔保基金。重點為試點村的貧困戶、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種、養、加産業提供融資擔保,解決産業發展中“擔保難、貸款難”問題。2014年,固原市政府整合支農惠農資金1000萬元、市擔保公司出資500萬元,共同設立總規模為1500萬元的扶貧擔保基金。按公司化運作模式,注入市擔保公司,由市擔保公司向示範村的貧困戶提供門檻較低的信貸擔保,執行年1.5%優惠擔保費率,按不低於1:5的放大比例撬動銀行信貸資金,支援示範村貧困戶發展牛羊養殖等産業。擔保基金在各縣根據各示範村的信貸需求統一調劑使用。農村保險體系也在探索中。據了解,固原市按財政配套一部分、農民自繳一部分的方式,正建立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保險公司按照《固原市農業保險實施方案》要求,實行保費率優惠政策,在示範村全面開展農業保險,積極探索涉農貸款保證保險,為産業發展、信貸資金安全提供風險防範保障;積極探索涉農貸款保證保險,為信貸資金安全提供保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