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需形成公辦民辦共舉格局
- 發佈時間:2015-11-28 02:31:13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家之言
從我國實施學前三年行動計劃的情況看,一些地方政府增加學前教育公共財政投入的積極性並不高,原因在於,學前教育很難像高中教育那樣出政績。
公辦幼兒園太難進,民辦幼兒園太貴,而幼師素質又差別太大了。這三大感慨,幾乎成了無數幼兒家長的切膚之痛。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放開二孩。隨著適齡兒童增多,原本就緊張的幼兒園優質學位可能會更加供不應求。
這確實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一方面,如何解決目前存在的幼兒入公辦園、普惠園難的問題,另一方面,如何直面開放二孩政策之後適齡兒童在未來幾年增加的問題,如果不提前尋找對策、做好規劃,入園難會難上加難,成為我國基礎教育最嚴重的問題。
前幾天,《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期評估學前教育專題評估報告發佈,該報告指出,我國學前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2009年僅為50.9%,2014年達到70.5%,提高了19.6個百分點;2014年,全國在園幼兒達到4050.71萬人,比2009年增加52.41%,“入園難”得到有效緩解。
但是目前還存在普及率城鄉差異顯著、財政性經費佔比仍然較低、教師隊伍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等問題。公辦幼兒園佔比仍然較低,民辦幼兒園佔比過高,“公辦民辦並舉”格局尚未形成,“入園難”普遍表現為“入公辦園難”,相當多的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普惠性資源依然短缺,西部農村地區非普惠性民辦園的比例高達67%。
從根本上講,公辦園少,是因為我國公共財政對學期教育的投入比例過低,有關研究指出,要形成公辦民辦並舉的學前教育局面,我國學前教育經費佔教育總經費的比例應達到7%,而目前我國這一比例只有3%左右(五年前僅1.38%)。
而提高學前教育經費的比例,途徑無非有二,其一,壓縮其他教育的經費投向學前教育,這會引起其他教育的不滿,其二,保持其他教育投入,把新增的教育經費更多投向學前教育,相比來説,後者是更可行的途徑,但是政府部門能保持教育經費持續增長嗎?能意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嗎?
從我國實施學前三年行動計劃的情況看,一些地方政府增加學前教育公共財政投入的積極性並不高,原因在於,學前教育很難像高中教育那樣出政績,在這種情況下,是否可以考慮另一條路,即把一年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因此在高度普及基礎上納入義務教育,對民眾來説不會産生強制義務的問題,卻可明確政府部門的投入義務。
近年來,呼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呼聲很強。但地方對高中的重視本來就遠超學前教育,而學前教育對每個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關係到最基本的教育起點公平問題。因此,有必要認真考慮這一問題,這是解決入公辦園難,也是面對二孩新政的重要舉措。
□冰啟(學者)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