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費“兩統一”:義務教育公平的新機制

  • 發佈時間:2015-11-25 07:32:3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熊丙奇

  長期以來,我國義務教育經費是以地方財政(主要是縣鄉財政)為主保障的,因此,一地的教育保障水準,往往取決於一地的財政實力,這是我國義務教育存在嚴重的地區差異、城鄉差異的根源所在。很顯然,統一經費標準,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的重要措施,也才能真正讓經費隨學籍變動流動起來。

  11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整合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城市義務教育獎補政策,建立統一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現“兩免一補”經費隨學生流動可攜帶。這是推進教育領域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也是適應新的社會發展形勢、順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求的必然選擇。尤其是經費隨學生流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有利於促進教育公平,解決隨遷子女的城市求學問題。

  從2008年起,對隨遷子女入學的“兩免一補”經費保障安排,我國實行的是“流入地為主,公辦為主”的“兩為主”原則,這在短期內,可通過對流入地地方政府提出要求來落實,但卻缺乏長效機制,因為按照目前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流入地為主”就意味著要由流入地政府投入教育經費加以保障,接受隨遷子女越多,承擔的教育投入也越多,這會使流入地政府缺乏解決這一問題的長期積極性,近年來,中央財政對解決隨遷子女入學問題比較好的地區進行獎勵,但獎勵的經費相對於流入地政府的投入只是杯水車薪。

  要解決這一問題,就有必要建立經費隨學籍走的新機制,即一名學生從一地流出,到另一地求學,就應該把投到這名學生身上的經費(學費、雜費、書本費等)也隨之流出到流入地,這樣,就會減輕流入地的負擔,也讓流出地有經費流出的壓力。

  隨著全國中小學學籍資訊平臺的投入使用,經費隨學籍走,已經沒有技術難題。但是,這卻面臨各地經費標準不一致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國義務教育經費是以地方財政(主要是縣鄉財政)為主保障的,因此,一地的教育保障水準,往往取決於一地的財政實力,這是我國義務教育存在嚴重的地區差異、城鄉差異的根源所在。很顯然,統一經費標準,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的重要措施,也才能真正讓經費隨學籍變動流動起來。

  這次決定提到,國家要統一確定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對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含民辦學校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補助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這是統一經費標準的重要步驟。這其中涉及到兩個重要的統一:一是城鄉之間的統一;二是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之間的統一。其中,前一個統一是為了保障免除學雜費之後的學校運轉經費,尤其是提高農村學校的教育投入保障力度,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農村地區早已免除了學生的學雜費,在免除學雜費之後,相應的費用應該由財政補足,但由於有的地方財政有限,對學校的投入不夠,導致學校運作困難,比如教學設施陳舊卻得不到修繕,沒有經費聘請專業安保等等。做到全國統一,關鍵在提高不發達地區、農村學校的生均公用經費。當然,這還是改善學校辦學條件,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的第一步,接下來,還需要縮小各地的教師待遇標準。

  後一個統一,把民辦學校也納入義務教育免除學雜費範圍,有利於落實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權,對此,有人覺得不解,認為民辦學校學費都很高,為何要把民辦學校納入免除學雜費範疇,這一認識有兩方面問題,一方面,忽視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權,按照義務教育法,每個適齡孩子,不管在哪類學校上學,都應該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享有政府對公民一樣的投入、補貼,近年來,我國有的地方已把民辦學校納入補貼範疇,可是,還有相當多的地方,把民辦學校排除在外。另一方面,民辦學校並不都是高收費學校,還有一些辦學條件十分簡陋的民辦學校,為適齡學生提供義務教育,以及在體制邊緣艱難求生的農民工子弟學校,這類學校,嚴格説來,還沒有正規辦學資質,由於沒有政府補貼,在這些學校求學的孩子,享受不到和公辦學校一樣的辦學條件,這是有違教育公平的。

  而要做到這兩個統一,最重要的問題是經費從何而來。這次決定提到,要“由中央和地方統一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經費,明後年將新增財政投入150多億元。”從中可見,國家已經考慮經費落實問題。以筆者之見,要讓城鄉義務教育標準一致、民辦學校公辦學校補貼一樣,必須從根本上改革以縣鄉財政為主的義務教育保障機制,實行省級財政統籌,並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這樣,在一省範圍內,各地、各校的投入標準一致,並由中央財政平衡,就可更大程度推動義務教育均衡,同時,建立暢通的經費流動機制,包括跨省流動,形成新時期保障學生受教育權的新體系,讓每個學生能上學,更上好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