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爬墻基因”找到
- 發佈時間:2015-11-27 01:30:41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怡)南通大學顧曉松院士的研究團隊與華大基因、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浙江大學沃森基因組科學研究院聯合完成了壁虎基因組測序,這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爬行動物基因組測序,為了解壁虎的適應性進化和生物特性提供了基礎,相關研究于11月25日線上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爬行動物經歷了3億年的適應性進化,在形態和生理上是最具多樣性的四足動物,陸地壁虎便是其一。早前科學家發現壁虎可以在垂直豎立的玻璃表面高速爬行,緣于其腳底部長著數百萬根極細的剛毛,而每根剛毛末端又有更細的分支。這種精細結構使得剛毛與物體表面分子間的距離非常近,從而産生分子引力。雖然每根剛毛産生的力量微不足道,但累積起來十分可觀,使其更容易捕捉食物和躲避捕食者。同樣,遇到敵害時,壁虎會自斷尾巴,並再生新的尾巴。為了解壁虎的適應性進化和生物特性,研究人員對壁虎進行了基因組測序和分析。
顧曉松及其研究團隊對一隻成年雄性壁虎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獲得了一個25.5億對鹼基的全基因組序列,他們確定了其中22487個基因的位置和功能。研究人員發現,角蛋白基因家族的規模增加和壁虎有黏性的剛毛的形成有關,剛毛讓壁虎能夠捕捉獵物並且黏在光滑表面上。研究團隊還分析了與尾巴再生相關的基因的演化,並且確定了與這些動物從晝行轉化成夜行生活方式相關的特定基因,這些基因被稱為視蛋白基因。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有助於深入了解壁虎演化史,也有助於倣生粘合技術的發展,同時對於斷肢再生和再生醫學的相關研究也有重要意義。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