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跨界融合中的“共生金融”新模式

  • 發佈時間:2015-11-26 15:12: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孤立地研究網際網路金融,很容易忽視網際網路時代金融發生的跨界融合的重大變化。“共生金融”則更加突出了網際網路時代金融的跨界融合發展的新態勢,更能代表“網際網路+傳統産業”帶來的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潮流

  【財新網】(專欄作家 王永利)在貨幣産生之後,隨著交換的發展及貨幣的應用和演化,圍繞貨幣的運作和管理所形成的金融活動也越來越脫離實體經濟,形成專門的“金融”概念和相對獨立運作的“虛擬經濟”領域,金融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突出,成為社會資源配置的樞紐、現代經濟的核心。同時,隨著金融專業化的不斷加深和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其內部又在不斷分化,演生出更多的分支領域,包括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信託、租賃等等,其中,銀行又分化出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政策性銀行、中央銀行等;保險則分化出財險、壽險、健康險、再保險等;基金也分化出公募、私募、風投等。總之,金融一直向著越來越獨立、越來越專業化的方向推進。

  實際上,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整個人類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專業化水準越來越高,經濟活動延伸的鏈條越來越長,涉及的環節越來越多,覆蓋的範圍越來越廣,推動全球化程度不斷提高。現在,這種狀況已經基本上走到極致,全球性産能過剩(有效需求不足)已經出現(這也是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根源所在),經濟發展方式和商業組織模式等亟需轉變。

  幸運的是,網際網路的發展為此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

  隨著寬頻傳輸技術的突破,雲計算大數據應運而生;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廣泛應用,隨時隨地互聯、萬事萬物互聯正在快速普及。這推動網際網路發展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正在對人類社會的行為和思維方式、社會組織和商業模式等産生深刻影響。現在,“分佈式、區塊鏈”的技術正在引發越來越多人的熱情,一旦得到廣泛應用,可能在去仲介化、去主權化上産生更加深刻的影響。這也正在推動人類社會産生劃時代的深刻變革:從工業化時代邁向網際網路時代,從工業社會邁向資訊社會。

  如果説工業社會更加突出技術、産品、專業,推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專業化水準越來越高的話,那麼,網際網路時代則是在這個基礎上實現互聯互通、跨界融合,打通原有行業、專業、市場等方面的分界,實現産業鏈的垂直整合、橫向開放,形成資源整合共用、減少仲介環節、拉近生産者與消費者距離、促進多維融合化反的新的産業鏈或生態面組織形態,資訊流、實物流、資金流等多流合一的態勢越來越明顯,行業的劃分越來越模糊甚至消失,推動企業形態明顯分化:一種是依託網際網路技術改造傳統産業,形成核心競爭力,並以用戶(需求)為中心,不斷延伸服務範圍,形成産業鏈垂直閉環或者平面開放的橫向閉環,形成跨業經營的大型企業“托拉斯”。另一種則是大量的、專業化的、小型的企業,其中很多將依附於前一類大型企業産業鏈或業務平臺上提供專業化的産品和服務。這就使跨界融合、多業共生的“共生經濟”形態越來越顯現。

  在以中國為核心的發展中國家推行改革開放,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原材料和勞動力來源以及産成品銷售市場,推動新的一輪全球化高速發展30年之後,大規模的資本和産能轉移已經造成全球性流動性和産能過剩,最終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儘管主要經濟體隨即展開力度空前的救市行動,抑制了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的劇烈動蕩,但危機的根源並未消除,甚至大規模的救市舉動和貨幣投放,又增加了更多的危機因素,這將使産能過剩、有效需求不足問題很難消除,世界經濟將長時間保持低迷狀態,甚至完全有可能爆發新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

  在全球性産能過剩、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市場已經從供方市場轉變成為買方市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並且越來越聚焦于用戶(需求)的爭攬。形成獨特的優勢、擁有越多的用戶、控制越大的需求,不僅可以通過産品或服務直接從用戶方面獲得回報,甚至會吸引更多的其他産品或服務的供應者,形成供應者聯盟,為用戶提供更加全面的産品和服務,增強共生經濟發展,進而分享更多其他供應者的利潤,甚至可以為吸引和留住更多的用戶,自己的産品都可以按低於成本的價格進行銷售,形成極致的用戶體驗和性價比,並通過更多的服務收費或分享其他供應者的利潤加以彌補,從而顛覆傳統上單一環節産品或服務經營,其産品或服務價格必須超過成本,獲得足夠盈利以維持經營和發展的模式,催生出“羊毛出在豬身上,由別人買單”的綜合作價與盈利模式。

  隨著越來越多的産品供過於求,市場競爭的重點已經開始從重産品轉向重服務,從重硬體轉向重軟體,從重物質産品轉向重非物質産品(主要是文化、體育、教育、醫療、養老等),從單一産品或服務轉向組合式産品或平臺化服務。這樣,非物質産品,特別是文化體育産品的視頻傳播,將成為最具成長性和競爭力的産業領域,大數據(資訊)正在成為人類社會最寶貴的財富。而要在這些領域贏得市場、成功發展,必須利用網際網路等新技術,形成包括網際網路雲平臺、傳輸通道、智慧終端在內的、功能齊全的服務體系,形成完整生態,提供極致産品或服務體驗(最具競爭力的性價比),顛覆傳統,創新模式,而且要努力推動全球化發展,形成全球化的競爭優勢。

  與經濟組織跨界發展的“共生經濟”形態相適應,其中的金融部分也就形成了突出的“共生金融”的特徵。這類金融與企業集團的其他經濟活動融合共生,共用用戶資源以及網際網路雲平臺、大數據、行銷渠道和用戶終端等資源,增強用戶粘性和綜合競爭實力,形成資訊流、實物流、資金流等多流合一的新型業態,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回歸實體經濟活動之中。同時,傳統的金融行業劃分、分業經營也被突破,金融綜合經營更是“共生金融”的內在要求,而且,網路支付、網路平臺(金融産品分銷和交易平臺)、網路資管(財富管理、大資管)正在成為“共生金融”發展的主流選擇。

  現在,人們習慣於把應用網際網路技術開展的資金融通、支付、投資以及資訊仲介服務等金融模式稱作“網際網路金融”,人民銀行等十部委也聯合頒發了《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網際網路金融”似乎已成為網際網路時代金融的專用名稱。但“網際網路金融”還是習慣性地把金融作為獨立的行業來看待,只是突出了其網際網路的特徵,而忽視了網際網路時代,已經出現了金融行業與其他行業跨界融合的新業態。而孤立地研究網際網路金融,很容易忽視網際網路時代金融發生的跨界融合的重大變化。比較而言,“共生金融”則更加突出了網際網路時代金融的跨界融合發展的新態勢,更能代表“網際網路+傳統産業”帶來的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潮流:未來,不融入跨業經營的生態圈而單獨發展的金融機構,包括簡單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單獨發展的支付公司、P2P公司等新型金融從業機構,其發展空間將受到越來越大的擠壓。

  目前,不僅新興的網際網路企業(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依託其核心競爭力不斷拓展經營範圍,形成跨業經營的共生經濟模式,而且一些商業物流企業、房地産企業等也運用網際網路技術進行改造,加快共生經濟模式的發展(如京東商城、蘇寧電器、萬達集團等)。所有這些跨業經營的企業集團,都將金融納入綜合發展的範疇,金融作為最容易網際網路化改造的領域,成為網際網路共生經濟的必然選擇和重要內容。

  不僅新興的網際網路企業如此,傳統的金融機構也開始探索跨業經營,打造自己的生態面,形成生態型綜合組織。如中國工商銀行正在突破傳統的“存、放、匯”業務範圍,大力發展“eICBC”,依託網際網路技術,綜合發展包括“融e溝”(電商平臺)、“融e聯”(電子通訊平臺)、“融e行”(電子銀行、手機銀行)等在內的多種業務和服務。一些中小金融機構也在積極探索與網際網路企業等進行合作,形成緊密型的跨業共生經營模式。

  其中,中國新興的樂視集團已經形成了“以可以視頻傳播的文化體育産業作為主業(內容),以智慧化、負利化(低於成本價銷售的)電視機、手機、汽車作為載體(終端),以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電商為支撐(平臺),以網際網路金融融合和聯繫一切的(簡單歸納為“平臺+內容+終端+應用”)“開放的閉環”生態體系,並正在加快全球化佈局與發展,呈現出強勁的競爭力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可以説是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發展潮流跨界發展的突出代表,也是“網際網路+傳統産業”的成功案例,非常值得關注和研究。

  網際網路的發展正在對人類社會産生極其深刻的影響,正在催生的新型共生經濟模式,這也對傳統的經濟監管和法律體系等帶來很大衝擊,特別是傳統的金融監管和法律體系更是如此,亟需做出相應改革。

  作者為原中國銀行資深研究員,現為樂視高級副總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