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武林”初論劍 明天會更好

  • 發佈時間:2015-11-26 05:13:5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埃夫特智慧裝備有限公司研製的機器人ER210-C40,運用在奇瑞五工廠。 曾 輝攝

  由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點焊機器人。 本報記者 孫潛彤攝

  重慶華數機器人公司生産的工業機器人吸引了不少企業前來參觀考察。

  本報記者 吳陸牧攝

  在位於遼寧瀋陽市渾南區的國內首個智慧化工廠內,工人正在操控機器人。 本報記者 孫潛彤攝

  “歡迎您,我是機器人!”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門口巨大的黃黑色“變形金剛”不畏天寒地凍,始終口吐“人言”、迎接賓客。從11月23日到25日,3天來,金髮碧眼的、童音稚嫩的、沉穩專業的……各種各樣的人群從四面八方踏著皚皚白雪,來到機器人的世界。

  這是一場中外機器人群集的“武林大會”,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在博覽會上爭奇鬥艷;這是一個中外機器人專家論道的至高舞臺,來自日德美等製造強國的機器人專家在論壇上思維碰撞;這是一座中外機器人産業合作的最佳橋梁,機器人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在這裡都找到了商機和方向。這裡就是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雖然帷幕已降,但機器人前進的步伐不會停止,明天會更好。

  一場機器人的“武林大會”

  2015世界機器人博覽會,17000平方米的展覽面積,但卻遠遠承載不了當下中外機器人的精華和觀眾們的熱情。

  外行的人看熱鬧。

  細長的機械手讓許多觀眾自愧不如,打起羽毛球來百發百中、寫起毛筆字來龍飛鳳舞、敲起編鐘來餘音繞梁、畫起飛龍來活靈活現。人形的機器人讓孩子們雀躍歡呼。端著盤子在會場走來走去的餐飲機器人、做成美羊羊造型的助老機器人……6歲半的湖南小女孩傅思妍抱住一個餐飲機器人不放手,“我想要一個機器人回家陪我”。

  服務機器人顯然更為吸引普通觀眾的眼球。“博覽會上有很多人對我們展出的服務機器人感興趣,來找我們洽談要購買。”蕪湖羅博特機器人公司商務部部長宋超介紹説。

  內行的人看門道。

  在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展臺前,一台紅色的機器人伸著“小腦袋”在電腦前自動建模後,連接著電腦的3D列印機便開始工作,以黃色的ABS塑膠為原料一層層列印,最後形成一個機器人的關節零件。以工業機器人為終端,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帶來了一套智慧工廠産品,直指智慧製造。

  “我來博覽會就看與焊接切割有關的機器人産品,因為我們公司的主打産品是軌道交通和地下工程裝備,我們要向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的工藝開發設計人員周海説。

  “現在全球都知道中國製造2025,中國正處於需要大量工業機器人來助推製造業升級的階段,我們也針對此開發出了許多産品。”安澤智慧工程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機器人技術學科創始人安德魯説。

  在有庫卡、ABB等全球機器人巨頭來參加的博覽會上,國産機器人也不遜色。“這次博覽會,我們幾大國內機器人龍頭企業不約而同都選擇了編鐘、青花瓷等中國風,就是想表明我們的態度,要把中國機器人推向世界,也要把外國先進技術融入國産機器人。”中輕集團長泰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楊漾説。

  一次全球專家的思維碰撞

  一場主論壇、12場分論壇,場場聽眾爆滿,場內席地而坐的人比比皆是。

  主論壇雲集全球“大咖”,為企業家指明未來的方向。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教授席寧分析了奈米機器人在生物制藥領域的應用前景,並認為這很可能將是機器人産業的下一個熱點。而在博覽會上,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已經帶來了奈米操作機器人,其重要研發人加拿大國家工程院院士、多倫多大學教授孫鈺興奮地説:“中國機器人發展速度之快超乎我的想像,我未來的時間將會更多留在中國,與哈工大一起開發新的機器人産品,這裡是更大的舞臺。”

  分論壇專業指向明確,術業有專攻的學者與聽眾互動更加頻繁。

  論壇上,聽眾就忍不住提問。

  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教授張鐵為大家講述了一堂專業的工業機器人運動控制課,話音剛落,一位清華大學學生便站起來發問:“您説的這些理論確實很好,但我們在實驗中看到,機器人上坡遇到阻礙時,還是很難控制的。怎麼解決?”

  論壇下,專家被聽眾“圍追堵截”。

  “已經到了吃飯的時間,感謝大家還在這裡。我想説,最後的一定是最好的。”時至中午12點多,加拿大阿爾貝塔大學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張宏如此開場。他生動形象地告訴了大家,為什麼要發展服務機器人就必須解決視覺系統。演講完,聽眾們仍不去吃飯,圍住他請教機器人的視覺系統。初創企業西安多傑機器人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柯昆告訴記者,他們公司的機器人産品一直為視覺系統困擾,此前也請教過很多專家。“這個機器人大會真是來對了!”柯昆説。

  一個助力創業的最佳平臺

  創業者從四面八方趕來,帶著求知的心願、交流的渴望與合作的期待。

  “如果周圍很多人跟你們做的機器人差不多,該怎麼去突破?”在創新創業主題分論壇上,一位企業代表站起來提問。納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總裁王野拿起話筒解答:“一定要去找特色!不管它來自成本、數據還是服務等哪個方面,一定得在同質化的環境中具有自己的特色。”

  在敏銳視角下,他們明晰了自我價值。北京進化者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李建輝説:“我們的産品借這次大會第一次曝光。通過對比各家參展産品發現,國內目前家庭服務機器人相對較少,今年應該是這個領域爆發的元年。對我們這些初創型企業來説是很好的機會。通過參會,我們更增添了自信心,因為産品品質、性能等都達到了預期效果。”

  在開放心態中,他們找到了合作契機。眾德迪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賈相晟説,“我們正在做A輪融資,這次大會幫我們引來了很多投資商的關注。還有一些從廈門、雲南過來的代理商主動跟我們談合作,我們還在會上結識了很多機器人研究領域的‘大咖’,晚上會約著一起吃飯談合作。”

  在虛心聆聽間,他們得到了串串幹貨:

  “要把‘技術讓生活更美好’這種理念滲透到創業過程中。”

  “創業之路不易,應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工匠之心’,心平氣和、水到渠成。”

  “機器人産業已經過了拐點,服務機器人也已過了瓶頸階段,開始在往上走。預計未來5年會出現更多大型的、發展迅速的企業。是誰?大家拭目以待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