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隻輪胎”背後的産業之問

  • 發佈時間:2015-11-26 03:29:29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徐蒙 陸綺雯

  10月份上海經濟數據出爐時,汽車行業終於可以稍微“松一口氣“,之前三個月突如其來的嚴峻下滑,似乎有了回暖跡象。當月,上海汽車製造業完成總産值427.50億元,“僅僅”同比下降7%。

  汽車“僅僅下降7%”,成為上海工業“站穩腳跟”的關鍵,當月,上海工業總産值同比增長1.4%,六個月來首次實現正增長。

  用“僅僅”定義7%的降速,原因在於第三季度,上海汽車製造産值以多年未見的兩位數速度下滑,最嚴峻的9月份,其産值同比下降超過25%。

  今年年初,上海市統計局在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2014年汽車對上海工業總産值增長的貢獻率是99%,如果扣除汽車製造業影響,2014年上海工業總産值與上年持平。

  汽車製造業的下滑,究竟會給上海帶來多少影響?儘管上海工業和服務業的比重一直在此消彼長,儘管汽車行業下滑並非一座城市的問題,但第三季度以來出現的情況,已經使得對於這一問題的思考,變得不可回避。

  不是汽車城,但有汽車依賴症

  1992年,擁有50萬職工的上海紡織工業利稅降至13億元;而只有2.4萬職工的汽車工業,利稅突破14億元——紡織大調整序幕就此拉開,汽車也名正言順“上位”,成為上海製造的第一大産業。20多年來,上海汽車産業是這座城市的驕傲,是城市的名片,但很少有人去關注汽車對上海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

  從全球到國內,有很多“汽車城”,比如美國底特律、德國狼堡、中國的吉林長春、湖北十堰等等。上海是中國汽車工業最發達的城市,但“汽車城”從來沒有真正成為過上海的代號。在世人眼中,上海就是上海,要説汽車城,最多指的是嘉定安亭。海內外遊客來到上海,看的是外灘、陸家嘴東方明珠,幾乎沒有人會特別大老遠跑到汽車工廠看流水線。

  原因很簡單,上海服務業早已甩開工業,上海汽車製造業高速發展的時期,同樣是以金融為代表的服務經濟在上海的“黃金年代”。汽車産業發展的更大作用是減緩上海工業比重下降的步伐; 而金融業的發展,則重新定義了上海的産業結構與城市文化。

  而在製造業內部,上海一向以産業配套完整著稱,幾乎所有工業門類都能在上海找到,這也是上海有別於其他汽車城的顯著特徵。上世紀九十年代汽車産業壯大後,鋼鐵、大型裝備、電子資訊、船舶等産業也共同壯大,曾為上海製造帶來多個“增長極”。

  雖然沒有“汽車城”之名,但汽車製造業確實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上海。翻開近年來上海納稅百強榜,汽車行業企業總是佔據前十名中的多個前列位置,僅次於金融行業,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強大、持續的貢獻。

  汽車製造,同時還是一個産業鏈長、覆蓋領域廣的行業。圍繞著上海整車製造企業,産業端上游集聚全國配套最全、能力最強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下游端則是數量眾多的汽車經銷商和其他汽車相關領域服務商。上中下游共同帶動,對區域發展、就業、消費等都産生深遠影響。

  在上海工業其他領域增長速度偏慢的整體背景下,汽車製造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上海市統計部門負責人表示,近年來,上海工業很大程度上有賴於依靠汽車的“單輪驅動”,汽車行業好壞,往往成為上海製造的晴雨錶,也關係著上海工業領域的整體信心指數。

  “一隻輪胎”下滑,帶來風險不小

  年初統計局調查報告發佈時,業界就開始擔憂上海工業的結構問題,反思是不是對汽車依賴過大。然而誰也沒想到,只過了大半年,擔憂就變成了現實。今年1-10月份,受汽車製造業産值下降5.4%的影響,上海工業總産值同比下降1%。

  5.4%的整體降幅,還不能完全反映出下半年以來的嚴峻形勢。上半年,上海汽車製造業産值還處於低速增長,2月份增速還一度達到兩位數。6月份開始,負增長開始出現,7月降幅就超過17%,8月超過22%,9月超過25%。這三個月,上海汽車製造業的驟跌,十多年來罕見。

  為什麼下降?全國汽車行業整體突然降速是主要原因。今年5月,我國汽車市場開始出現産銷量同比、環比雙降的局面,這一局面持續到9月份,10月份略有回暖。全國汽車行業降速軌跡,與上海汽車製造保持高度一致。

  汽車行業的産值,計算方法是産量乘以價格。對於整體環境變化,身處市場一線的車企比任何人都更敏感,今年4月,在汽車行業危機來臨前夕,上海大眾就率先打響“官降”的發令槍,隨後全國主要車企均涉及,目前在上海生産的各品牌、各系列主要車型,幾乎全數捲入。

  在過去歷次大規模的價格戰中,車價整體下降,往往會在短時間內拉動銷量上升,但這次受股市波動、市場消費需求低迷等影響,降價沒能對銷量上升帶來顯著提升。特別是在上海這樣的汽車限行限購城市,汽車産銷量缺乏上升空間,降價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産值下滑。

  當價格戰都不能拯救市場,默默減産成了車企不約而同的選擇。今年第三季度,國內汽車行業紛紛趁著天氣炎熱,給員工放“高溫假”,今年的高溫假,普遍比往年更長。“高溫假”的背後,是主流車企的減産。在上海,工廠採用的均是訂單式的生産方式,庫存相對較小,因此訂單一少,産量立刻下降。價量齊跌的情況下,上海汽車製造産值自然快速下降,但本地汽車製造商透露,雖然主動收縮的辦法使得規模下降、指標無法完成,但也改善了企業在行業困境中生存狀況,目前上海汽車企業的現金流、資産負債等基本經營情況依然勢頭不錯。

  儘管車市整體下滑,但今年以來,國內市場上不是沒有熱點,緊湊型SUV、MPV等比傳統車型更具個性化、更符合中國現代家庭需求的車型受到廣泛追捧。“上海的汽車企業也擁有這些車型的産品,但它們基本上都不在上海本地生産。”汽車業內人士指出,上海本地汽車工廠的生産線投産時間很長,生産的都是多年來暢銷的主力車型。滬産的大多數車型很經典,如今並不是不受歡迎,而是消費群體相對固定,比不上年輕消費群體蓬勃增長的多樣化需求。

  上海汽車産品結構的問題,背後是近年來汽車産能佈局的變化。目前上海大眾、上汽通用在滬的安亭和金橋基地,均早已不是它們在全國最大的生産基地。兩家公司新近上市的新車,特別是符合年輕消費潮流的熱銷車型,幾乎都在新投産的外地生産線生産。

  車企轉移産能的理由很充分,一方面上海汽車製造的成本越來越高,在價格降低、單車利潤持續下降的情況下,必須把成本控制住。另一方面汽車産能需要跟著市場走,上海汽車市場空間增量很小,要贏得競爭,必須搶佔二三四線城市的廣闊市場,用産能投資來敲開市場大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

  一名上海本地汽車企業的經營負責人告訴記者,從成本和市場戰略考慮,未來幾年內還會把更多的車型從上海轉移到其他地區工廠生産,“這是難以回頭,也改變不了的趨勢。”該經營者表示。

  汽車問題,解藥不只在汽車

  從市場的邏輯看,不考慮,硬要把汽車産能留在上海,硬是希望企業更注重本地産值提升,已是不切實的觀念。4年前,當上汽集團年産銷突破400萬輛時,已經有一半的汽車不在上海生産。如今,隨著越來越多規模龐大、技術領先的新工廠在全國各地投産,非滬産汽車比例進一步提升。

  從市場配置資源的角度看,上海的傳統汽車産能外移,是上海産業結構調整的組成部分。説到底,上海汽車工業之強,其根本是上海汽車企業之強,而非一地産值規模達到多少。鼓勵企業走出上海進行全國佈局,從而減少一些上海本地的産能,長遠看對上海汽車工業利大於弊。

  “然而在目前,上海汽車製造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新興的增長點沒能及時彌補傳統産能調整帶來的空缺。”上海市統計局分析報告中指出。

  斷層,確實存在於如今的上海汽車製造業。不過明年,隨著上海大眾、上汽通用産能升級換代,新車型在滬投産,青黃不接的現象可以得到緩解。尤其是明年上汽通用年産能16萬輛的金橋凱迪拉克新工廠落成,將促成第一款主流豪華品牌汽車在上海投産,意味著上海汽車製造在質和量上都將邁進一大步。

  新能源車比重偏低,是上海汽車製造的另一大掣肘。目前在新能源車免費滬牌的政策鼓勵下,上海已經形成全國最大的新能源車消費市場。但受制于本地企業産能不足,上海消費者更多選購的是外地品牌、非滬産的新能源車。上汽集團最近宣佈未來五年內將在新能源車領域投資200億元,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産能將在明年顯著提升,合資品牌也將在近期加入新能源市場競爭,預計上海新能源車産值將從明年開始迎來快速增長。

  解決上海汽車製造業下滑的問題,答案不應該只從汽車製造本身中尋找。如果在未來,上海工業增長過度依賴汽車的“一隻輪胎”發展模式得以改變,那麼即使上海汽車産能進一步向外轉移,即使上海汽車市場進一步縮小,各種負面影響也都會降至最低。

  上海六大支柱工業中,近年來總産值上排名第一的不是汽車,而是電子資訊製造業。然而和汽車製造長期兩位數高速增長相比,上海電子資訊製造業近三年呈現持續下降趨勢,由於勞動密集型的行業特點,它比汽車更早面臨向外轉移趨勢。另外,精品鋼材製造、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製造和成套設備製造,同樣處於穩中趨緩的發展態勢,從行業環境和走勢看,要實現新持續增長難度頗大。

  六大支柱中,唯有生物醫藥行業仍是朝陽産業。但至今,上海生物醫藥行業整體年産值還沒有突破1000億元,一個支柱的行業,規模甚至比不上一些上海企業。行業人士指出,隨著老齡化加深,生物醫藥在上海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該行業需要通過創新投入和最為關鍵的審批改革,激發活力,儘快成為上海真正意義上的支柱産業。

  今後,有沒有一個行業會像當年汽車取代紡織一樣,不僅僅為上海工業補缺口,更帶來長期增長的新引擎?放眼未來,飛機製造或將成為最有希望的“候選人”。

  今年,C919國産大飛機已經下線,ARJ21飛機即將正式交付。《浦東新區民用航空産業“十二五”及遠景規劃》中指出,將通過15-20年的努力,在浦東將形成一個産值規模1500億元以上、財政貢獻100億元以上的民用航空産業集群,將民用航空産業打造成上海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柱産業。

  據了解,2016年-2020年,浦東將著力發展航空及相關企業200家,實現航空主營業務産值1000億元,形成大型客機年産150架的能力。1000億元産值,從數字上看,已經足夠為上海工業新增一根堅實的支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