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把好“三度”消除房價漲跌懸殊危害

  • 發佈時間:2015-11-25 10:51:56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發佈消息,10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變動情況,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54個,上漲的城市有16個。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上漲40.5%,最低為下降6.5%。

  從公佈的數據來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房價無一例外地只漲不跌,而長沙、三亞、湛江等絕大多數三、四線城市則只跌不漲。這種一線城市與非一線城市房價漲跌的巨大差異,不僅説明目前的房地産市場發展極不健康與太不平衡,而且預示著一線城市房地産進入了背離市場經濟規律的特別時期,以深圳為例漲幅同比增長達40.5%,最少的一線城市同比漲幅都超過了10%,這種上漲是建立在去年同期房價本就高企的基礎之上,更是讓人心裏捏著“一把汗”。筆者認為,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房價走勢,會帶來多種危害。

  其一,會加劇一線城市規模的過度擴張,導致經濟資源被過度消耗。在國家加快推進城鎮化的進程中,一線城市因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資源優勢明顯,促使新增人口日益增加,導致房市剛需日益旺盛,在土地成為稀缺資源的制約下,引發房價日斷上漲,令各類房企集結資金涌向一線城市瘋搶土地,城市規模在房地産開發的推動下不斷擴張,而城市規模的過度擴張,無疑會加劇對全國整個經濟資源的進一步消耗。

  其二,會導致非一線城市“去庫存”難度增加,加速房市的非理性競爭。在“買漲不買跌”的傳統消費習慣左右下,目前非一線城市的房價越是下跌,購房戶越是觀望等待,倒逼房企為應對融資壓力只得降價或虧本處理,互相低價廝殺不僅引發房市的非理性競爭,還讓消費者過分迷戀低價導致觀望情緒加重,加之前些年非一線城市房地産市場的過度開發,無疑從源頭加大了房市“去庫存”的難度。

  其三,會加劇整個社會經濟的失衡發展,導致實體經濟發展被邊緣化。一方面,一線城市房價的“一路高歌”,促使“地王”涌現引發巨大的財富擠出效應,誘使各級管理者把“來錢快、來錢穩”的房地産發展置於“重要的議事日程”,而不自覺地輕視本就“壓力大、效益差”的實體經濟發展;另一方面,非一線城市在國家推進城鎮化發展的背景下,人口亦向城市轉移,誘使各級管理者認為,目前的房市不景氣只是暫時現象,在潛意識中仍會把刺激和發展房地産經濟作為“重中之重”,導致其不知不覺中輕視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這樣一來,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非一線城市,都會把發展房地産經濟視為經濟穩增長的“法寶”,讓各級管理者沉迷于盲目發展房地産經濟的“怪圈”,最終迷失了發展經濟的正確方向。對此,筆者認為,需採取三項舉措來消除城市房價漲跌懸殊帶來的危害。

  首先,需把好公共資源國家統一配置度。要制定實施全國一盤棋的公共資源統一發展規劃,加大對非一線城市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資源的國家和地方財政雙投入,實現非一線城市與一線城市共用同等的公共資源,增強非一線城市對新增人口的吸引力,消除人口非理性涌入一線城市的亂象,通過人口的有序增長解決非一線城市的房市庫存壓力。

  其次,需把好房地産市場的價格管控度。要根據各地房地産市場的發展現狀,差別化地出臺和實施房地産經濟發展的國家政策,建立健全房地産價格監督管控體系,科學匡算房地産市場的實際成本,給予房地産市場合理的利潤空間,在廣泛聽取公眾意見和接受公眾公開監督的前提下,出臺土地供給、房屋銷售的政府指導價和引導價,避免出現土地胡亂加價、房價隨意攀升的亂象,打造具政府公信力的住房消費觀念,消除房地産市場的非理性競爭。

  第三,需把好黨委政府政績考核評價度。要建立健全發展實體經濟的科學考評體系,消除“只看經濟增長數據,不看經濟增長內涵”的片面發展思想,突出保環保、保就業、保醫療衛生教育、保安全食品供給等民生經濟發展,以及突出發展各類先進裝備製造業,走出盲目依賴房地産謀發展的“怪圈”,著力推動實體經濟的有效發展,從源頭確保實體經濟發展“不落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