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每頭豬無依據收費多達五六百元

  • 發佈時間:2015-11-25 07:34:39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現在做豬肉檔難做!”近日,一名廣州“豬經紀”(行內叫法,即組織活豬豬源的經紀人)向記者感嘆。

  廣州市發改委最新數據顯示,10月26日至11月1日,廣州市生豬出場均價16.8元/公斤,周環比下降3.45%,全市豬肉零售價格持續小幅下降。

  11月10日,記者報道了土豬肉從源頭到零售的漲價過程。隨後記者調查發現,除土豬肉外,瘦肉型豬肉市場競爭更為激烈,其中各個環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利益糾葛。

  日前,記者連續多日暗訪廣州某活豬交易市場、屠宰場及肉菜市場,發現在各項無依據的收費作用下,生豬成本被推高,壓力壓到“豬經紀”身上。而最終,“豬經紀”會想辦法在零售端“泄壓”,在某種程度上,利益盤剝最終由消費者買單。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李俊(化名)就在廣州從事豬肉買賣生意,堪稱廣州最早的豬肉商人。如今,他在廣州擁有自己的貿易公司和豬肉品牌,同時經營有100多個直營豬肉檔口,加盟豬肉檔口超過200個。李俊彈了一下煙灰,開始清洗起印有自己豬肉品牌的定制茶具。

  ■廣日

  農戶家中“喂飽過磅”是慣例

  “一直以來,我都是在外地收豬,在廣州屠宰,拉到市場上賣。”李俊説,面對養豬戶,他們時常處於劣勢地位,“生豬不愁賣,我們就少了議價底氣。”

  曾經,李俊採購的多數活豬都來自湛江。

  11月7日,在遂溪縣郊區,養殖戶謝東嘴裏叼著煙,有些猶豫地看著眼前的這口化糞池,他的身後,180多頭將近400斤重的母豬在豬欄裏發出一聲聲嚎叫。

  謝東介紹,他所養的豬,都是杜洛克種豬和白豬(也叫“大白”)配種出來的二元雜交豬。同時,二元雜交母豬還可以繼續和杜洛克種豬配種,培育出第三代三元雜交豬,“雜交豬每只養到120公斤就可以出欄,從豬崽到出欄,耗時大約6個月。”

  直到今年6月以前,謝東都在虧本養殖,“我們養豬戶,一般沒有仔細計算成本,不過大概清楚,出欄的時候,白豬的成本價是每公斤3.25元。”

  謝東的豬場一年出欄將近2000頭。由於現在不愁賣,在面對像李俊這樣的買家時,謝東擁有不少的議價優勢,“都是打電話預訂,而且上午打電話,下午就過來拿豬,很多人要。”

  即便像謝東這樣的養豬戶,同樣要履行活豬出欄的潛規則:喂飽過磅,即在豬欄裏喂飽了豬再過磅出售。

  按照謝東的説法,一頭成年肉豬,進食和排便,體重相差動輒5公斤以上,而按照8元的收豬價,這個彈性幅度就是100元上下,100頭豬的幅度就被放大,變成1萬元上下,所以對謝東來説,喂飽過磅意味著“快速增收”。

  李俊則表示無奈,“我一天要收200頭豬,光在這個環節,成本就增加了一萬多元。但又沒有規定你不能喂食,這是大家都接受的潛規則,我們只能想辦法在後面的環節中增加利潤。”

  交易中心多環節收費“暗藏玄機”

  近日,記者以“豬經紀”身份多次進入廣州某肉禽交易中心暗訪,發現像李俊這樣的豬肉商人,在活豬源頭購買活豬,運送到廣州後,還要經歷多個環節的盤剝。

  檢測費360元/車

  11月14日,記者隨運載活豬的貨車停靠在交易中心門口,一名身穿便裝的男子拿著一隻一次性塑膠杯向貨車走來,在貨車一側,從貨車內向下滴的“尿液”中取幾滴樣。

  李俊告訴記者,這就是進入交易市場之前的尿檢,主要檢測瘦肉精成分,一般活豬運到交易中心,已經在車上排出糞便和尿液,“但是這樣也不嚴謹,滴下來的液體,可能是尿,也可能是別的。”

  記者發現,該男子並未出示任何檢驗檢疫的工作證件,而現場多名“豬經紀”表示,取樣的人經常換來換去,“其中有一些並不是正式工作人員。”

  記者觀察發現,幾乎每一輛車的取樣工作都如上述一樣進行。

  之後,記者隨該男子前往檢驗窗口,此處貼紙上寫著“先交費,再過磅”。在窗口,檢測費收費360元,交費後記者並未獲得任何發票收據。

  取樣的男子將“尿液”分放到5個杯子當中,窗口內的工作人員收完費,便開始使用試劑檢測尿液,全程兩分鐘,隨後整車豬獲得放行。

  記者對360元的收費提出質疑,但對方只是不停重復:“我不知道啊,我只是負責收費。”

  此外,“豬經紀”從交易中心收購活豬離場時,每頭豬還需要繳納2.5元的“檢驗檢疫費用”。這筆費用,在李俊等人看來多此一舉,“進來交一次費,為什麼出去還要交費。”

  記者在廣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諮詢了解到,該部門並未在交易中心有相應的檢驗檢疫工作,而即便有,也是跟“豬經紀”所在主體産生這筆費用,而非交易中心管理方。

  而廣州市動物衛生監督網資料顯示,生豬及豬肉的檢疫包括四個嚴格關口:産地檢疫、出售前檢疫、進入禽畜交易中心前檢疫、屠宰檢疫。其中並未包含上述離開交易中心的費用。

  過磅費265元/車

  獲准放行後,運豬車被要求開到電子磅上,記者隨車來到第二個窗口,經過電子磅稱重,窗口工作人員要求記者交費315元。

  記者一行打算交錢之前,另一名“豬經紀”提醒記者先不要交錢,隨後質問對方:“以前這個重量不是收265元嗎?怎麼現在漲價了?”

  工作人員有些錯愕,隨後表示:“現在都是這個價啊。”

  “什麼這個價!我在這裡做這麼久,都是這樣收費的!你搞清楚。”

  在質問之下,該工作人員在其辦公桌一側墻上的一張白紙試圖查詢收費標準,但記者發現,這份收費標準是手寫的,“他們一直都是手寫的,想漲價就再寫一張貼出來。”

  隨後該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那就收265元。”交費後,同樣沒有出具任何發票收據。隨後運豬車進入交易中心。

  “保護費”200元/周

  在畜禽交易中心,記者被告知,要在畜禽交易中心長期生存,還需要交一筆被稱作“保護費”的款項,多名“豬經紀”表示,交易中心每週不定時會來一批人,開出一張收據,每次收費200元,每個月來4次。

  記者獲取的一份所謂“保護費”收據顯示,一次200元的費用項目係“調磅費”,這張收據的蓋章顯示的卻是停車場收費章。

  李俊告訴記者,整個交易中心100多個檔口,一次所謂“保護費”就是2萬多元,一個月4次就八九萬元,“來收費的都不知道是什麼人,反正給你一張收據,你就要交錢。”

  除此之外,記者諮詢的交易中心檔口每月租金約13000元,但事實上,這個租金是經過3到4次轉租的價格,如果是第一手租金,只需要三四千元。

  李俊表示,他的檔口每月租金15000元,包水電費,“是第三手的了。”據李俊估算,從該交易中心出去的豬,每頭豬的成本會增加兩三百元。

  屠宰場“偷割豬肉”很常見

  活豬離開畜禽交易中心,便進入屠宰場。李俊對屠宰場也苦惱連連,“宰一頭豬收費38元,從屠宰場出來的時候,有時候會被割肉,也要指定一家公司冷鏈配送車,一輛車成本一個月7000元,不選不行。”

  11月中旬某日淩晨3時,記者到白雲區某屠宰場暗訪發現,活豬被宰殺後,所有大小腸和內臟會集中送到一側統一清洗,清洗過後,豬肺等內臟會被送回冷鏈車上,由於屠宰過程中,外人無法進入現場,李俊表示,有時候也會發現內臟“偷工減料”,“比如少了點什麼,或者豬肚變得很小。”

  此外,一名屠宰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屠宰過程中,“割一點肉留下來”是很常見的事,“不過現在很嚴,割肉比較少了。”

  記者在屠宰場看到,屠宰的最後一個環節所在車間,明顯地在告示牌寫著“禁止偷割豬肉,違者重罰”字樣。

  此外,記者還發現,該屠宰場所用的肉品專用車均來自同一家公司,李俊表示,如果要在此處屠宰,比如選擇這家公司的冷鏈配送車,一個月租金7000元,“如果要選其他車,就只能去別的屠宰場,基本上冷鏈配送是沒有選擇權的,在哪屠宰,就要用他們的車。”

  肉菜市場入場費和指定供應商

  生豬離開屠宰場,便進入終端環節:市場。而記者在多個肉菜市場採訪發現,豬肉檔口經營,同樣有不少潛規則和無依據的費用。

  在李俊的介紹下,記者來到越秀區解放路一帶某肉菜市場,此處,李俊擁有兩個直營檔口,“首先,要進入肉菜市場開檔口,必須有入場費,我在這裡開了兩個檔口,加起來10萬元,我曾經在天河投過一個檔口,入場費18萬元。”

  記者在海珠區工業大道某肉菜市場了解到,由於毗鄰幾個大型居住小區,該處某肉菜市場一個檔口兩年的入場費超過50萬元。

  越秀區惠福西肉菜市場一位負責人王海(化名)告訴記者,該市場豬肉檔口每月租金為3400元(包括管理費,水電費),但簽訂合同時需要一次性繳納25000元入場費,“這是行情價,在市場所有檔口中,豬肉檔的入場費處於中等水準,青菜入場費最便宜,燒臘等最貴。”

  記者走訪市場時還發現,個體經營檔口的豬肉多由固定的供應商配送,這些供應商往往與市場承包方合作。據王海介紹,檔主可以自己挑選活豬,之後他們將安排公司提供活豬代宰、豬肉配送服務,每頭豬的代宰費為85元。

  “你看,我自己屠宰,一頭38元,加上配送,就40多元,但是在市場要85元。”李俊表示,在肉菜市場開檔口,都要向指定的供應商拿豬肉,“有些地方買一頭豬,市場管理方還要抽一點水,有些地方,市場管理方就是供應商。”

  豬肉檔檔主邱先生説,他所在市場的豬肉有兩個固定的供應商,由於他的豬肉被送到檔口時,豬雜常常被扣掉,“所以想轉到另一個供應商,但不行,怕有麻煩。”

  潛規則長期存在很多收費沒有依據

  在豬肉行業門戶網站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看來,豬肉行業是一個十分古老的行業,産業鏈長,各個環節都有利益。“豬經紀”和豬肉檔主面臨的各項潛規則和收費,是長期存在的。

  “豬肉價格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但這些費用的影響是一定的。我們做過相應的調研,北京的‘白條肉’6元一公斤,和出場價相當。但如果加上這些費用,這個價格就是7元、7.5元。”馮永輝表示,記者所暗訪的交易中心的運作方式,是計劃經濟時代的傳統方式,“傳統上,這個行業都多多少少有些壟斷性質,所以這裡面的費用,比如過磅費,基本上就是強硬的收費,沒有任何依據。”

  馮永輝曾在全國多地調研豬肉市場,在他看來,在豬肉産業鏈上,飼料、養殖、配送等領域,基本實現市場化,但唯獨活豬屠宰是個例外,“這裡面有太多利益,我們也呼籲過,這些利益實際上都是由消費者買單,所以如果整肅下來,消費者可以吃到更便宜的豬肉,當然,這個過程肯定很難。”

  在李俊的賬本中,如果上述過磅費、被稱作“保護費”的款項等費用不用交,一頭豬的成本可以減少兩三百元,“我已經算是躲過很多收費了,有一些人,可能一頭豬成本可以減少五六百元甚至更多。”

  “這些費用實際上最終由消費者買單。我們也有過相關的測算,如果這些潛規則費用沒有,豬肉的各部位價格,可以減少10%到5%。”一名不願具名的前農業部官員向記者表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