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運營商公信力 請從基礎服務做起

  • 發佈時間:2015-11-25 04:29:28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劉 錕

  本月起,運營商“流量不清零”新政實施,用戶上月剩餘流量可順延至本月優先使用。但不少用戶卻曝料稱流量比以往消耗得更快,懷疑運營商“偷流量”,以彌補流量當月不清零造成的損失。

  從用戶曝出的個案看,三大運營商都有涉及。運營商們第一時間進行了第三方監測證實,所謂一夜流量被盜10G,並非其過失,有的是因監測流量的軟體記錄方式有問題,有的則因用戶誤下載含有病毒的軟體所致。只是消息曝出,社會輿論幾乎一邊倒,運營商被戴上“奸商”的帽子。運營商深感有苦難言。

  作為央企,運營商本該具有較高的社會信譽,如今其公信力卻一失再失,不免讓人唏噓。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種“誤會”自運營商開始經營流量就變得頻繁起來,尤其是4G用戶逐漸普及,投訴隨之攀升。究其根源,是運營商對流量使用的宣傳沒有跟上流量發展趨勢,用戶對於複雜的流量計費等不甚了解,容易出現誤判。

  這次“流量不清零”之所以吃力不討好,也與運營商的應對失策有關。10月初,媒體最早曝出首例用戶反映“不清零後流量反而跑得快”問題,直接將流量不清零和亂扣流量聯繫到了一起。運營商起初不以為然,直到輿情充分發酵後才意識到問題嚴重性。10月27日起,三大運營商紛紛辟謠,聲稱計量無問題,但此時已錯過應對輿情的最佳時機。更重要的是,在這期間,還發生了運營商通過為用戶補流量來“消災”,這更讓消費者覺得謠言“坐實”了。

  筆者以為,運營商輿情監控的滯後以及內部資訊傳遞不暢,直接導致這一場公關危機,教訓深刻。正確的方法是,遇到問題後第一時間反應並針對性開藥方,切忌用“救濟”方式替代原則,否則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同時,運營商也應更具服務意識,打通渠道,更多地向用戶普及電信知識。隨著智慧手機普及,以及人們移動上網時間的增加,流量使用量會節節攀升,對運營商來説,電信知識的傳播任務變得越來越不可推卸,尤其是要在日常宣傳中向用戶提示下載正版軟體、及時關閉偷跑流量的APP等。筆者相信,只有下功夫從完善基礎服務做起,才能重塑運營商的公信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