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次性支付4500萬美元 天合光能和解反壟斷訴訟

  • 發佈時間:2015-11-24 07:0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23日晚間,中國光伏龍頭、中概美股——天合光能發佈的第三季度財報披露,就美國光伏企業——Solyndra的反壟斷訴訟,雙方已經以4500萬美元達成和解。

  這起已糾纏三年之久的訴訟案始於2012年11月份。彼時,因技術不良、經營不善而已宣告破産的美國光伏企業——Solyndra的破産信託人,委託美國律師事務所在加利福尼亞州對尚德、天合、英利發起了反壟斷訴訟,認為上述三家中國光伏企業在2008到2011年從事了違反美國反壟斷法的行為,最終引發Solyndra破産,索賠金額達15億美元。

  業內人士介紹,這是中國光伏産業走向全球領軍地位的進程中,龍頭企業面臨的挑戰,也是成長的陣痛。此次和解是一個艱難而明智的選擇,有利於天合光能消除公司發展中的不確定性因素,讓海內外投資人吃上“定心丸”。對正在進行全球化生産佈局的中國光伏産業而言,這樣的和解有利於未來更好的對接資本市場,取得更大的發展。

  無奈和解 兩害相權取其輕

  《證券日報》記者掌握的資料顯示,2012年時,Solyndra主張尚德、天合、英利在2008年到2011年在美國存在企圖壟斷光伏市場的嫌疑,羅列的事項包括:1)、三家公司實施了掠奪性定價的策略,即以很低的價格佔領美國市場,使Solyndra的産品失去競爭力;2)、三家公司借助了中國政府對新興産業的扶持,借助低息貸款等優勢開展掠奪性行為;3)、美國對中國光伏産品的第一次“雙反”調查時,認為三家公司存在傾銷行為。

  “按美國司法上判定價格壟斷的邏輯:起拆方應當提供降價銷售後,被告有將來壟斷市場、恢復高價銷售以攫取高額利潤並彌補之前以低價銷售導致的損失的可能及證據。即起訴方不僅要證明中國三家公司降價掠奪市場,還要證明其最終是會借助壟斷市場的優勢,提升售價。但事實是,並不存在這種情況。”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眾所週知,中國光伏産品在美國的售價從2008年到2011年,甚至截至目前,一直都是處在下降通道。”

  針對這一起訴,三家中國光伏企業在立案後很快便向法庭遞交了駁回動議, 但法庭最終沒有接納其法律論點,案件隨即進入了對證人庭外取證的過程。早在2012年,上述三家中國光伏企業曾就此案表示:Solyndra的指控毫無事實依據,並且具有誤導性,這家美國公司的破産完全是技術不良和運營不善的結果。

  “從要求尚德、天合、英利三家企業索賠共計15億美元,到現在同意以4500萬美元與天合光能和解,隨著訴論案的司法程式不斷推進, Solyndra的立場從‘獅子大開口’轉變成‘見好就收’,實際就是想敲點竹杠。”一位熟悉美國司法程式的法律界人士認為。據了解,該公司在美國能源部申請貸款時曾提供誤導性資訊,因此美國能源部曾出過調查報告,並被華盛頓郵報披露。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世江博士認為,降低光伏發電成本才能讓這一綠色新能源造福更多公眾,也是光伏産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光伏産業對成本高度敏感。中國不僅在勞動力、基礎設施、土地等方面具有相對的國際競爭優勢,且吸引了一大批國際化的高端技術管理人才,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強化。光伏産業能在中國落地生根,並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産基地,是各種優勢資源集聚的結果。Solyndra應當正視中國在光伏製造領域相比于美國佔有整體優勢,不應將自身破産的責任轉嫁給中國的光伏龍頭企業。

  在美國繁冗的司法程式中,除尚德在破産重整期間與Solyndra和解外,之前堅持“打官司”的天合與英利投入了大量時間與精力,但遲遲等不到“最後一隻靴子落地”。熟悉美國司法程式的律師介紹,“就算是樂觀預測,天合如果堅持法庭裁決Solyndra的反壟斷訴訟,最快也需要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見到最終結果。”

  “隨著光伏平價電力時代的臨近,越來越多的國家成為光伏應用的新興市場,全球光伏裝機量快速增長。中國光伏産業中的龍頭企業正借著這一市場大勢中的眾多商機,佈局全球化生産,並提升産品性能,營建更多的光伏電站。作為中概美股,海外資本市場是天合光能最重要的融資來源之一,與Solyndra的官司久拖不解將造成海內外投資人對天合光能的未來運營産生疑慮,並可能減弱投資意願。” 王世江博士分析認為,“天合光能寧願付出4500萬美元與Solyndra和解是無奈之舉,也是在一次性經濟損失與長遠發展之間‘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明智之舉。”

  運營向好 短痛背後發展強勁

  天合光能2015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總體出現1999萬美元的虧損,這顯然與其連續6個季度營利的過往表現形成強烈反差。但細細研讀,從組件出貨量、電站並網量等反映公司運營的關鍵指標來看,天合光能正處在持續的上升發展期,是一次性支付4500萬美元與Solyndra的和解才造成了單個季度虧損的局面,否則在綜合稅收影響的情況下,能取得1826萬美元的營利。

  三季度,天合光能組件總出貨量達到1.7吉瓦,環比增長38.3%,同比增長60.1%。至三季度結束,天合光能在過去近十年的時間裏,組件累積出貨量已超過15吉瓦,複合年均增長率超過90%。這進一步體現了天合光能作為全球最大,最領先的組件製造商的地位。

  在研發方面,今年三季度,天合光能採用PERC技術生産的高性能組件已經投産。11月份,天合光能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研發的156×156 mm2大面積P型多晶硅太陽電池光電轉換率達到21.25%,打破了公司去年同期創造的20.76%的新的世界紀錄。此外,天合光能已推出專門針對沙漠氣候條件下的高效無邊框組件,通過特定技術使該組件的發電性能大大提升。

  據了解,2015年在組件業務的市場分佈方面,中國和美國等主要市場需求依然強勁,天合光能對這兩大市場的出貨量將再創紀錄。同時,天合光能靈活的全球化資源配置讓其繼續獲取新興市場日益增長的機會,特別是印度和泰國增長尤為顯著。而亞太新興市場也已成為拉動公司業務增長的新的引擎,填補了歐洲和日本市場增速放緩的不足。

  在下游業務方面,天合光能亦增長迅速。新增光伏電站並網量達251.9兆瓦,其中包括38.9兆瓦分佈式發電,遠超過本季度公司預期的190兆瓦的目標。從而,公司累計運營發電的電站資産達到610MW,使其向世界一流的電站開發與運營商的目標更近了一步。

  在三季的財報中表示,天合光能表示將對下游電站戰略進行重要的調整:“鋻於目前公司在中國的項目已經達到一定的規模,2016年我們將從持有全部項目轉變成‘持有加銷售’的模式。電站銷售可以更好地實現項目的價值,回籠資金,以維持充足的現金流,保證可持續性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2016年以中國、美國為引領的全球市場依然將呈現需求的強勁增長。一方面,天合光能在製造領域具備領先技術、成本優勢、多元化融資渠道,且成功探索了輕資産模式下的全球化的産能佈局。另一之面,在下游電站業務上,天合光能具有一流的項目開發能力,且選擇了“持有加銷售”這一用利於提升資金利用的更適合市場的模式。因此,相信該公司2016年能繼續抓住行業整合期的增長機會,保持持續、健康的增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