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上海:從小區停車位挖潛到停車APP上線

  • 發佈時間:2015-11-24 06:39:4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上海機動車擁有量不斷攀升。截至2014年底,上海全市小客車(含外牌和滬C牌照)保有量為320萬輛。但在停車資源方面,上海外環線內的中心城區域(含浦東新區位於外環線內的區域),共劃設小客車泊位約111.6萬個。經測算,上海目前夜間居住區停車需求為133萬個,供需缺口比例52%;白天非居住(商業、辦公等)停車需求為58.6萬個,供需缺口比例19%,停車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上海長寧區安順路上的虹儲小區是有1000多戶居民的老小區,建於上世紀70年代末,空間有限,小區居委會和居民們想盡辦法增加機動車停車位,讓小區依然綠樹成蔭,不“奪走”滿園綠色。

  走進小區大門,左手便是一個挺大的自行車庫,車庫前是原來是一片綠地,現在變成了一長排停車位,車庫則成了“綠色建築”。車庫上方一排綠色植物“鑲邊”,地上墻根也是一排綠色植物“鑲邊”,最搶眼的是墻上10塊各4平方米的小花盆排列成一塊四季“挂毯”,四季長綠,不時還鮮花盛開。車庫頂上是一個精緻的空中花園,有小徑有景觀,綠意盎然,居民們喜歡,其他小區也爭相效倣。

  虹儲小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停車位改建是實事工程,他們的做法是“整體設計,綠化轉移”。改建前拿著設計公司製作的3D片徵詢意見,居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的先改,沒有通過的先放下。自行車庫是“綠化上墻、上樓”,其他地方是把過去沒有很好設計的綠地改建成園林景觀,墻角建個假山石小品,栽上樹種上花,迎面砌一堵照壁,墻內外都爬滿綠色植物。這樣摳出來的一小塊一小塊的地變成了鋪設綠化磚的停車位。

  從第一個景觀自行車庫建成後,居民們就打消了建停車位會“毀綠”的顧慮,還有居民聯名給居委會寫信,要求儘快改建住家附近的綠化帶。幾年“實事工程”堅持下來,虹儲小區竟然有了10個景觀,都趕上新建商品房小區“十步一景”了。而小區的停車位也增至130個,加上夜間主幹道可以停車20至30輛,白天還有錯峰停車,小區居民停車難得到很大緩解。

  記者發現,虹儲小區建設停車位不僅沒讓綠化總量減少,還讓小區變美了許多,小區有了一個每天排滿活動的“虹儲百姓之家”、一個迷你版兒童樂園、一個園林式自行車廊和一個石桌上刻著棋盤的健身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在增加停車位的同時,改善了小區生態環境,讓居民們有了一個更美的家園”。

  記者了解到,為提高車輛泊位使用資訊透明度和週轉率,有效緩解停車難矛盾,上海市交通委積極聯合各區縣與社會企業合作,試點推進“網際網路+停車”智慧停車資訊系統建設,並聯合上海市稅務局在部分經營性公共停車場(庫)和道路停車場逐步推行電子收費管理方式,通過電子收費系統採集的公共停車服務靜態及動態資訊統一接入上海公共停車資訊平臺。

  在前期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的基礎上,今年11月10日,“上海停車”(公開測試版)APP正式上線,這是全國首個停車APP,目前已基本覆蓋上海中心城區的經營性公共停車場(庫)和道路停車場,可提供目的地周邊一定範圍內的停車場(庫)地址、出入口位置、行駛路線及路況、經營泊位數、收費價格、服務時間等資訊。其中,有約100家經營性公共停車場(庫)和200條道路停車場路段可提供停車泊位實時動態資訊。駕駛員在出行前,只要輸入目的地名稱或通過導航設定目的地,即可查到目的地周邊1公里範圍內停車場(庫)資訊,然後借助地圖提供的實時路況資訊功能去導航。

  上海市交通委表示,下一步將按照上海靜態交通兩級管理體制,以區縣政府為責任主體,有序推進所轄區域內經營性公共停車場(庫)和道路停車場安裝使用電子收費系統工作,並同步將有關停車資訊統一接入上海公共停車資訊平臺,力爭2016年底基本實現“上海停車”APP對公共停車資源的全覆蓋。此外,上海市交通委還將進一步與相關企業合作,鼓勵、支援相關社會企業開發基於“上海停車”APP的停車泊位預約、電子支付、錯時停車等增值服務功能,進一步提高上海停車服務資訊化管理水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