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據架起演與戰橋梁
- 發佈時間:2015-11-24 02:32:17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的“火力-2015·山丹”防空兵跨區基地化演練,首次實現了陸空實兵交戰過程的實時裁決評估。“用數據説話”,裁評結果讓參演部隊心服口服。
防空兵學院作戰保障係作戰實驗室教員李秋平,帶領著他的科研團隊,歷經3個多月的集智攻關研發成功的陸空對抗實兵交戰系統,為陸空實兵對抗評估精細化提供了技術平臺,實現了陸空對抗演練的實時採集,實時顯示,實時導調,實時評估;實現了陸空聯訓、數據對抗、實時裁決、量化評估;探索了陸空實兵對抗由簡單化程式對抗向定量化數據對抗轉變的方法路子,用數據架起了演習和實戰的橋梁。
科研攻關綻放實戰之花
2004年,李秋平調入防空兵學院作戰實驗室,開始從事作戰評估研究。11年來,李秋平一直堅持科研瞄準戰場、科研圍繞實戰的理念,取得了豐厚成果。然而,近年來陸軍防空兵實戰化訓練存在的“數據獲取難、精確導控難、準確評估難、量化總結難”四大難題遲遲得不到解決,成了演練指導部的一塊心病。
“能不能將倣真模擬的虛擬交火過程與真打實抗的真實數據相結合,形成虛實結合的交戰系統?”長期對戰場環境的思索和對演習評估深厚的理論功底,讓他在親身參與演習時産生了思維火花。
很快,李秋平的想法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並被任命為“聯合實兵交戰系統陸軍防空兵分系統”項目研製的技術總師。經過3個多月的探索和攻關,李秋平帶領百餘名官兵組成的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了實兵交戰系統數據採集設備78台(套)、無線數據傳輸設備20套和空地攻擊彈藥的7種彈道模擬,圓滿完成了實兵交戰系統的研製,並成功運用於今年的“火力-2015·山丹”防空兵跨區基地化演練,實現了陸空對抗交戰系統從無到有的突破,提升了部隊演習實戰化水準。
贏得科研團隊心齊力合
“加班最多、幹勁最足”“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談起李秋平,同事們交口稱讚。
在剛成立科研團隊時,面對部隊武器裝備型號各異,部分新型裝備剛剛列裝的情況,數據怎麼採集、數據通過什麼形態展現、數據協議怎麼建立、協議如何統一等問題直接擺在眼前。面對巨大挑戰,李秋平始終以衝鋒的姿態在科研上“攻城掠陣”。他經常白天統籌協調項目的整體進程,晚上針對具體環節進行攻關研究,常常到淩晨三四點,辦公室依然燈火通明。對工作的滿腔熱枕,無形之中構建起了團隊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項目研發過程中,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團隊成員個個鬥志昂揚,沒有一個人打過退堂鼓;攻關數據模擬環節時,年近六旬的王文發教授深夜1點從家裏趕到辦公室為科研團隊答疑解惑;演習保障期間,由於汽車陷入沙坑,幾個教員徒步15公里將設備送達陣地前沿……
在李秋平的帶領下,團隊迸發出無比堅韌的科研品質和攻關精神。該院政委韓瑞成稱讚他們:“這幫教員確實蠻拼的!”
科研之路必定永不止步
演習結束後,面對各級領導的讚嘆和肯定,李秋平卻陷入了沉思。防空兵交戰系統作為聯合交戰系統的一個節點,如何更好地實現與其他系統的資訊交融?未來防空作戰是信火一體的對抗,如何在系統中體現電子對抗這種“軟殺傷”數據資訊?能不能進一步開發數據採集的作戰支援功能,將採集的數據直接回饋給裝備,提升裝備整體作戰能力?
對科研的熱衷和對探索的渴望,讓李秋平再次出發。
為不斷完善對系統後續的開發規劃,李秋平一有時間就主動請教學院裝備領域的專家教授,不斷取經,潛心研究。他馬不停蹄奔赴西安、廣州、大連等地部隊考察調研,詳細採集武器裝備數據,認真研究各部隊訓練現狀,確保系統研發成果更加貼近實戰要求。
“演習評估技術前進一步,部隊訓練與實戰就接近一步。我相信只要我們奮鬥不止,強軍之路就會走得更遠。”在科研的道路上,李秋平的目光已經投向更遠方。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