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民工成農村電商主力軍
- 發佈時間:2015-11-23 07:26: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11日1時48分,“農村淘寶”第一單進村的訂單送達重慶市奉節縣草堂鎮竹坪村。一款TCL液晶電視從當地村民牟軍兵付款確認訂單到貨品送進村,整個流程不足兩小時。
今年,農村電商首次加入這場“買買買”狂歡,農村淘寶在全國的8000多村點的農民參與了“雙11‘剁手’大賽”, 新晉“剁手族”牟軍兵高興地説,“我等到半夜,終於下單搶到了這臺電視。”
在奉節,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脈佔總面積的80%,是典型的貧困山區縣。二三十年前,第一波打工浪潮席捲奉節,讓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的“三世同堂”變成了老年和少年留守的“啞鈴型家庭”,過去的“自己種自己的田地”已演變成土地大量流轉後的適度集約經營,散落在山地居住變成大多在山谷裏聚居。
如今,網際網路之風吹進了重重山巒。越來越多的電商巨頭和當地政府開始發力佈局。奉節便是其中之一。
引人關注的是,投身這片藍海的主力軍,是返鄉農民工。他們曾懷揣致富夢想外出,如今,他們試圖將電子商務移植到家鄉。
“在奉節,農村淘寶合夥人主要從返鄉務工人員和大學生中選拔。”奉節縣電子商務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向成剛説,“他們對網際網路有濃厚的興趣,能夠幫助村民購買價廉物美的商品,解決農民‘買貴賣難’的傳統難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兩個月營業額接近200萬元
37歲的返鄉農民工蔡茂林是奉節縣草堂鎮竹坪村農村淘寶店的合夥人,就是他的網店幸運地奪得農村淘寶“雙11”第一季裏的“到貨第一單”。
17歲時,蔡外出務工,在廣東揭陽的一家生産電線的公司做工。
“為了省錢,打工後很少回家,曾經4年才回家一次,孩子都不認得我。”遠離親人的苦惱讓他選擇返回家鄉,投入全部身家創業,種植黨參等藥材,卻宣告失敗。
草堂鎮副鎮長黃衝介紹,去年8月31日,一場至今讓奉節人談之色變的特大暴雨洪災將蔡茂林的房屋全部沖毀,蔡成為建卡貧困戶。
“創業才有生路。”蔡茂林東拼西湊,成立奉節霆和農業有限公司,在龍華山的蔡家坪種植李樹、獼猴桃以及果苗,面積由200多畝到600多畝。
9月15日,奉節縣成為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在重慶市第一個開業的縣域服務中心,蔡茂林成為首批合夥人。
蔡茂林説,一旦成為農村淘寶合夥人,阿里巴巴集團將提供1萬元無息貸款作為起步資金,並提供電腦、大螢幕等設施設備,政府則會承擔前3年農村淘寶服務站房租費用。
農村淘寶與城市裏的淘寶網店不盡相同,他們並非嚴格意義上的“賣家”,更像是“賣家”和農村“買家”之間的仲介,他們替農民完成挑選並下單,依靠其他淘寶店或廠商提供的返點獲取利潤。
“這裡99%的人都不會使用電腦或手機進行網購。”蔡茂林説,為了讓農民有直觀的感受,由自己在電腦上操作,投射到大螢幕上以後,農民根據螢幕上的圖案比價後選擇,“此外,我還在網店擺放了很多樣品,畢竟很多農民相信眼見為實。”
農民指著大螢幕選定商品後,蔡替其下單,大約有75%的農民會選擇貨到付款。“對我來説,這並沒有風險,本身就有7天的反悔期,即使反悔不買,也僅僅涉及一點運費。”蔡茂林説,“更何況,真正退貨的很少。”
在這裡,性價比並非唯一王道,蔡茂林的人脈關係成為發展電子商務非常重要的因素,“要讓農民完全接受電商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還得靠實惠、靠樣品、靠人脈、靠信任。”
他還曾將業務拓展到巫溪縣上璜、萬州區分水等地,“讓大家對同樣的商品進行價格比較”,最終他贏得不少訂單。
開業兩個月不到,他的淘寶店營業額已經接近200萬元,主要賣日用品、化肥、家電和農資農具,還成功賣出了6輛三輪車和5輛麵包車。
奉節的農村居民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7513元,為全國平均水準的71%。在這片貧瘠的鄉村,他創下了一連串紀錄:曾在一個村一天下單21部電視機,另一天賣了20多萬元的化肥, 10月17日則下單76單、銷售總額1.7萬元。
物流曾被認為是農村電商最大的攔路虎,但奉節已經完成佈局,物流隊伍會去往每一個淘寶網點。
農村電子商務更像是“帶刺的玫瑰”
蔡茂林並非奉節唯一投身電子商務領域的返鄉農民工。奉節縣就業服務管理局局長錢忠明透露,據不完全統計,在首批59名合夥人中,至少有17人有在重慶市外打工的經歷,另有不少人曾在重慶的其他區縣打工。
朱衣鎮蓼葉村的潘金珍,辭去每月收入五六千元的工作,回家做淘寶。“一方面是因為有樂趣,更重要的是能照顧家庭。”她説,“我不想為了掙錢,讓孩子總是看不見媽媽。”
有一天,二組一名村民找到她,説有人向自己推銷一種機器,可以隨時測量血壓。“我有高血壓,正發愁測個血壓就得去醫院,對方報價700多元,我一高興就買了,你幫我在電腦上看看上當了沒?”
潘金珍一查,發現該品牌同型號的産品在網店售價不到100元,對方趕緊去退了貨。“你們這個淘寶店還真是實惠一些!我差點被坑了。”
不難想像,這樣的事件會讓網店多出多少“粉絲”來。
平安鄉文昌村是非常貧困的山村,玉米是當地的主要農産品。祖祖輩輩都將玉米棒晾曬乾後,用手將玉米粒從玉米棒上搓下來,這往往會佔據一個家庭大半個冬天的時間。
24歲的當地淘寶店合夥人高小英在網上查詢玉米脫粒的方法時,知道了玉米脫粒機,自己買了一台,鄉親們看到後喜出望外,一天就買了16台。兩個月來,她的銷售額已有20萬元左右,“尤其是農資農具的銷售比較好。”
高小英曾在浙江、內蒙古等地打工5年多,她對農村電商“懷有很大期望”。為了順應當地人的購買習慣,她有時也會將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囤在自己的網店,當地農民既能看見實物,又能享受低價,“很多老人都能接受網路購物了。”
在硬幣的另一面,農村的電子商務更像是一支“帶刺的玫瑰”。除了物流、售後等方面顯而易見的挑戰,更關鍵的是農民對電商的接受度,要打破“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傳統,在一部分農民看來,仍然是一場冒險。
為了讓農戶接受電子商務,合夥人各顯神通。
白帝鎮廟埡村合夥人余建平為讓村民能隨時找到自己購物,買了帳篷,住在村淘服務點,以店為家,24小時服務。
康坪鄉小灣村合夥人馬前發熱愛跳舞,利用晚上閒暇時間把村裏的留守兒童聚在一起,教孩子們跳舞,成為村裏孩子的知心姐姐,也贏得了村民的廣泛信任和認同。
“奉節100%的人都知道有電子購物這件事,但目前只有大約30%開始網購的嘗試,越是偏遠貧困的地方,網購的比例越低。”奉節電商辦工作人員文明説,“但總體上,網路購物的農民越來越多。9月15日,農村淘寶項目在奉節上線開業的第一天,全縣的網上銷售額就接近1800萬元。”
返鄉農民工已成創業的重要方陣
“全球好貨來村口、便宜實惠啥都有。”這是奉節網商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但這並不是他們全部的訴求。
返鄉農民工都知道,食品安全是城裏人最大的關切,城裏人希望吃到有特色的綠色産品。因此,在做農村電商時,他們不僅致力於“把便宜貨買進來”,還注重“把綠色食品賣出去”。
奉節縣龍橋鄉陽壩鎮合夥人李先奎利用自己的淘寶店,幫助村民賣臘肉、鹹菜等土特産品。
奉節縣興隆鎮友誼村村民唐成林將自家的幾百個土雞蛋交給村裏一家電商企業挂網銷售,5天時間就銷售一空,600元現金揣進荷包,讓他喜出望外。
“山裏二娃子農特産”網店,在最近的一個月裏,便成功銷售736件臘肉。
而在奉節之外的地區,同樣有很多返鄉農民工利用網際網路,試圖在特色農産品的銷售方面拓展出一片天地。
武隆縣的周德波,14歲救火時重二度燒傷,從此致殘。外出務工多年後,返鄉創業,生過豆芽、賣過盒飯,靠承包項目掘得第一桶金,先後投入2000多萬元,創辦酒店、農莊、影視中心和培訓基地,曾榮獲“全國就業創業優秀個人”稱號。
前年,他開始投身網路,創辦重慶市萬事通科技有限公司。建起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武隆微商城”,提高農産品的附加值。他甚至設想向外銷售未被污染的土壤,讓城裏人種植盆栽蔬菜。
奉節縣電子商務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向成剛認為,在農村推廣電子商務,是一個重大利好。“城裏人抱怨食品安全,農民抱怨綠色農産品銷售不暢,癥結在於資訊不對稱,而網路則為破解這種局面提供了便捷而廉價的解決方案。”
此前,農村往往是假冒偽劣産品的重災區,因為缺乏充分競爭,農民沒得選,買“康師傅”卻可能買成了“康帥傅”。“網店至少為農村提供了新的選擇。”
向成剛認為,更長遠地看,伴隨著農村電商的推進,物流佈局逐步完善,打通了“最後一公里”的難題,將更深刻地改變農村面貌,“網上銷售有望破解農産品的銷售問題,因此,産業化、規模化的種養殖就成了可能。”
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務處處長張德祥從事農民工工作已有10多年,對重慶農民工工作如數家珍。
“回眸‘十二五’,農民工行業的一個重要動向就是他們已經開始批量創業,返鄉農民工已經成為創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説,到2015年9月底,重慶市農民工返鄉創業人數達48.4萬人,創辦經濟實體37.2萬戶,吸納城鄉勞動力就業170.3萬人。
“農民工返鄉創業為家鄉發展帶來了蓬勃生機,創業形成的集聚效應優化了當地原有的産業結構,配套和相關産業均得到了協同發展。” 張德祥説,從面上看,農民工返鄉創業實現了三個增長:
一是返鄉創業人數快速增長。截至2015年9月底,全市返鄉創業農民工比2010年底增長了17.9萬人,提高了58.7個百分點。
二是返鄉創業戶數持續增長。截至2015年9月底,全市返鄉創業戶數比2010年底增長了10.3萬戶,提高了38.3個百分點。
三是創業成活時間增長。抽樣調查統計,2015年全市返鄉創業企業經營時間3年以上的9.7萬戶,其中5年以上的1.2萬戶,分別佔總戶數的26.1%、3.2%。比2008年底分別增長5個和0.4個百分點。
“我注意到,電子商務正在成為返鄉農民工創業的一個重要領域。” 張德祥説,返鄉農民工曾在城市和鄉村都生活多年的經歷,讓他們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們既上得了網,又接得了地,能根據鄉親們的喜好和習慣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他們或許是最適合做農村電商‘先驅’的群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