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反映民族性的作品才能獲得世界流通性
- 發佈時間:2015-11-23 06:29:55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簡介
孫黎,1961年11月生於河南鄭州,現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廣東美術家協會理事、廣東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委員、廣東高校美術與設計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他致力於中國北方鄉土風俗的寫實主義藝術,畫中的主角一直是農民,將中國農民歷史進程與生活文化的變遷定格在他的藝術中。
■對話
南方日報:近些年,其他一些藝術家都通過配合資本炒作大發其財,為什麼您卻始終執著于表達中國農民,做這種不一定討資本喜歡的事?
孫黎:如果把賺錢作為創作的目的,就悖離了一個藝術家的社會職責和使命。我常説藝術家應該有底線意識,不能因為想發財,就一味討好西方的審美標準或資本的喜好。國內確實有一些藝術家,放棄自己的民族情緒和文化的根,去盲目跟從所謂的“國際潮流”,畫一些反社會、反美學題材,暫時發了大財。但是這樣的東西,有多少是在美術史上留得下來的?作為美術家,還是要有擔當,應該留給我們這個民族一些正能量的東西。同時,對於藝術資本來説,中國也很需要一批有眼光,有金融能力,而且有宏觀意識的人,對整個行業起到協調和平衡的作用。
南方日報:作為一個人物畫家,撇開國外資本的因素,在國內市場上,多畫一些城市的美女,可能會有更多藏家喜歡。這些並不違反藝術家的底線。
孫黎:有人曾經給我提出過類似的建議。但是,我搞藝術創作,從來不會考慮商業和市場。我堅持按自己的價值觀和藝術道路來走,從來不會因為錢,而去低頭或者按別人的要求來畫畫。我就畫自己喜歡的,首先,這樣做自己快樂,其次,可以踐行自己要求的社會擔當。我此生的畫作以表現農民這種普通階層為主,這是社會的主體,他們命運的變遷是社會變遷的縮影。我很明確這就是我的興趣。
南方日報:最近幾年,國內外的拍賣市場當代藝術板塊不斷出現一些天價作品。今年秋季曾梵志和馬雲、石衝等人的作品均在數千萬元的高位上成交。您對這些現象怎麼看?
孫黎:我的作品也有被藏家拿到拍賣市場上去賣的,成交價格也就幾十萬元。對於一個當代藝術家來説,有這樣的市場行情我覺得已經很不錯了。進入市場的藝術品雖然已經成為商品,但是作品本身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依然是其市場價值的基礎。離開這個基本支撐,作品炒到天價也沒什麼意義,因為這樣的成交案例不會對當作藝術創作有任何影響,甚至對當代藝術本身的市場也不會有什麼實質性的影響。最多只是説是一種資本的遊戲。
南方日報:您很強調藝術家的社會貢獻,您執著于目前的農民作為寫實繪畫題材也是基於這樣的想法。為什麼?
孫黎:這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當一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被捧到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時候,我就在問自己,藝術家的貢獻有這麼大嗎?這樣的成交會對年輕藝術家産生一個什麼樣的導向?當前的藝術資本市場,太需要有正能量的東西了。只有當買家充滿正能量,他們才會去關注有正能量的藝術作品,相應的,其市場操作手法也會有正能量。
南方日報:從您的展覽來看,都是清一色的農民和農村題材,很大部分作品,在一般藏家看來,並不適合挂在家裏。難道您一點都不考慮他們未來的市場走向嗎?
孫黎:前面已經説過,這裡邊大部分作品本身就不是為市場創作的,而是為我自己和為這個社會和國家創作的。這裡邊很多都是參加省美展和全國美展的作品,他們最終的去向很可能是美術館、博物館和其他公共機構。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藏家都只是喜歡風花雪月、紙醉金迷的東西。説不討資本喜歡只是一個誇張的説法,事實上還是會有很多文化修養比較高、關注鄉土社會發展變遷的藏家願意買我的作品。
南方日報:怎麼看待中國當代藝術“走出去”?
孫黎:作為中國的藝術家,一定要去關注自己的民族、國家和所處社會的變遷發展,只有具有民族性特點的作品才具有世界性。我的技法和藝術表達語言可以相容並包,但題材一定要切合我們的社會現實,成天搞些子虛烏有或光怪陸離的東西,只會在市場上曇花一現,最終還是會被國際藏家所拋棄。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