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十三五”加強供給側改革塑造新需求

  • 發佈時間:2015-11-20 01:00:23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形勢變化呼喚加快推進過剩産能有效出清和資産重組、恢復市場優化配置資源功能,“振興”實體經濟,激發和釋放經濟內在活力。

  ●動力轉換的關鍵在於如何發揮舊動力作用的同時,加快挖掘新動力,如何將舊動力積累的市場、資金、供應鏈等優勢轉化為新動力成長的條件。

  “十三五”規劃建議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日前在出席以“十三五時期”的中國經濟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經濟學前沿論壇(2015)時就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進行了解讀。他認為,當前經濟下行雖有週期性因素,根本上還是結構性問題。要穩定經濟增長,必須在穩定需求的同時,進行結構性改革。他指出,新舊動力並存將是新常態的基本特徵。未來需要從四方面培育中國經濟增長新動力。

  經濟下行根源在於結構性問題

  “十三五”規劃與以往的規劃最根本的不同,就是我們正在進入新常態。新常態從表像上看是經濟增速放緩,從2010年二季度開始,中國經濟在波動中下行,已經持續差不多五年。除了速度發生變化外,還要看到中國經濟正在出現一系列階段性新變化。

  從要素供給上看,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按照國家統計局的口徑,2012年到2014年,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差不多減少820萬,勞動力供需發生變化,勞動力成本上升。此外,資源的供需形勢也發生變化。在經歷了製造業迅猛擴張后,在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的情況下,鋼鐵、有色、煤炭、石化、建材等都面臨嚴重過剩,這是供給側。

  從需求側看,2013年我國城鎮居民戶均住房已達到一套。2014年,每千人擁有汽車數量超過一百輛。按照國際經驗,我國房地産和汽車市場的需求也會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對房地産和汽車及其關聯的産業開始形成影響。房地産關聯著鋼鐵、水泥、玻璃、精彩,汽車關聯著電子、輪胎、橡膠、玻璃、鋼板等。2000年到2013年,我國房地産投資年均增長24%,今年前三季度投資增長只有2.6%,説明市場在變化。汽車同樣是這個情況,過去十年,我國汽車年均産量增長17.9%,今年前三季度增長-0.9%。

  要制定好“十三五”規劃,就必須把握新常態下的一些變化。那麼,首先要搞清楚,經濟減速是什麼造成的?現在有種説法是,經濟減速是週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疊加造成的。這個提法沒有回答主要矛盾在什麼方面,是週期性因素?需求因素?還是供給因素?我們認為,經濟下行雖然有週期性因素,根本上還是結構性問題。表面上是有效需求不足,實際上是有效供給不適應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具體表現在:市場需求已經開始發生明顯變化時,而供給側沒有跟上這種變化。我國傳統的製造能力規模很大,而且這些年擴張很快。如果跟不上需求結構的變化,依然是傳統結構的擴張和外延,需求和供給就會發生矛盾。所以,當前製造業、工業企業的增加值,增速都在放緩,企業的盈利狀態也在發生變化,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規模以上企業利潤還是負的。

  結構性改革是正確選擇

  要推動經濟繼續穩定發展,應該怎麼辦?是繼續刺激需求,還是改善供給結構,使它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現在總體産能過剩,擴大規模投資作用有限,且邊際效用遞減。雖然短期內投資可以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但是實現經濟穩定增長,必須在穩定需求的同時,更有效地去調整結構、進行結構性改革。調整結構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怎麼消化過剩産能,特別是上游産業,像鋼鐵、煤炭、水泥、有色、石化。這些過剩産能佔有大量資源,它不能有效地産出,效率低下,造成資源的錯配。推進結構性改革,就要解決這個問題,使資源能夠重新流動起來,按照市場需求的變化有效地再配置,這樣結構調整才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現在媒體經常討論經濟下行壓力,總認為經濟下行是個大問題,我覺得,沒有下行怎麼會有上行?下行固然是個挑戰,它也可能是個很好的機會,是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的機會。在經濟繁榮期,企業滿負荷生産,很難下決心去調整結構。而在經濟下行的時候,人們才會下決心去調整結構,重新優化配置資源,所以,不要輕易浪費經濟下行中推進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的機會,經濟形勢變化呼喚加快推進過剩産能有效出清和資産重組、恢復市場優化配置資源功能,“振興”實體經濟,激發和釋放經濟內在活力,為“十三五”,或者更長時間的經濟增長創造條件。

  無論是提升舊動力,還是培育新動力,它們的目標是一樣的,就是要提高生産效率。中國經濟,從供給側看,要素的供給已經發生變化了,我們必須提高要素生産率,也就是説要提高勞動生産率、提高投資的回報率,提高全要素生産率,而不是再靠勞動、資本的大規模、高強度投入。

  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四個動力

  “十三五”時期經濟結構調整,無論是主動調整,或者是被動調整,都會進行,不主動調,就會被動調。所以,一方面要通過技術改造、資産重組、結構調整繼續發揮舊動力的作用,雖然我國舊動力高速擴張期已經過去,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動力轉換的關鍵在於如何發揮舊動力作用的同時,加快挖掘新動力,如何將舊動力積累的市場、資金、供應鏈等優勢轉化為新動力成長的條件。新動力來自何方呢?我認為,大概有四個方面,是培育新動力的重要領域。

  動力一,按照“十三五”建議的文稿,産業要升級,邁向中高端水準。産業發展模式要從過去以鋪攤子為主轉向上臺階為主。上臺階的核心不是擴大規模,而是提升産業價值鏈、産品附加值。五中全會已勾勒出未來産業升級的路線圖,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製造業本身,提升製造業的價值鏈,加快建設製造強國。雖然從規模上來講,中國已經是製造業第一大國,但是大部分産品處在價值鏈的中低端,要提升價值鏈,推進製造業生産方式向柔性、智慧、精細轉變。二是實施工業強基工程,支援企業標準按照國際同行業標桿推進技術改造,提高産品的技術和工藝水準,工業産品要提升附加值。三是要在戰略性領域佔據地位。四是在生産方式上,要推進更多的智慧製造方式。可以將物聯網大數據3D列印,這種新一代的新興技術融入到製造環節,來提升中國裝備的智慧化水準。製造業要提升價值鏈,離不開服務業的專業化,要提供專業化的服務,還要加快服務業轉型,從推動生産型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的高端延伸。

  動力二,增強我國的創新能力。建議稿指出,創新是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把創新放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環節。中國到了通過創新來提高生産效率,幫助製造業提升價值鏈、提高附加值的新階段。現在正在實行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目的就是要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潛能和活力。創新在國家層面,五中全會建議也提到,要實施一批新的國家科技專項,包括航空發動機、量子通訊、智慧製造和機器人、深海、升空探測等等,這些領域要部署一批新的科技專項,也要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走到國際科技前沿。建議第一次提到,要從追趕型發展邁向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靠什麼去引領?一定要有國際前沿的科技創新。

  還要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熊彼特説創新是對生産要素和生産條件的重新組合,誰能夠實現這種組合呢?企業家。企業家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創新。所以我們要使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到創新的前沿,這次建議稿特別提到要鼓勵企業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基礎研究,這個還是第一次。重視顛覆性技術創新,這個賦予了企業在創新中更加重要的使命。同時,我們需要激發企業家的精神,營造一個鼓勵企業家創新的環境,包括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制定商業規則,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來減輕企業家的創新風險。

  能不能創新?有沒有創新的生態?有沒有創新的土壤?最重要的是體制,所以怎樣營造一個有利於創新的體制,是解決創新、動力最關鍵的問題。

  動力三,塑造新需求。需求側核心就要解決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讓越來越多的人口能夠真正成為城市居民,所以“十三五”建議特別強調要提高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到2020年要解決一億人在城市里落戶。現在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相差17.8個百分點,這就是擴大需求的空間,如果讓這些轉移人口最終在城市居住下來,成為市民,改變生活方式,他們就會釋放出一塊巨大的、新的消費需求。通常城市居民的消費是農村居民消費的三倍多,如果讓這些人口按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同一個人的需求就會增加三倍多。包括消費需求,住房需求,還有投資需求,建設新的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城市公用事業。

  動力四,“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構建全球化的生産運營體系,深度融入到全球的産業鏈、價值鏈和物流鏈當中去。去年中國企業境外投資已經接近外商對我國的直接投資,基本持平,中國未來會成為資本凈輸出國。我們要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在基礎合作領域、産業領域、能源領域有很大的空間。繼續推進各級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我國的鋼鐵、有色、石化、建材都是很有優勢的産能,我們到海外建立生産基地,就可以變原來的進口礦石、原料為進口鋼材。我們可以生産附加值更高的産品,高鐵、核電、特高壓電網、通信、航空、成套設備在國際市場也有相當的市場空間。

  既要改變我國的供給結構,同時也要看到今後幾年外部需求的擴張,不會像金融危機前一樣,進入很快的階段,我們還要立足於國內的需求,怎樣進一步拓展?這就需要在改善供給結構為主導的情況下,進一步拓展內需,而所有這些都需要創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