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引擎”馬力十足 穩增長質效並舉——解讀重慶經濟“新動力”

  • 發佈時間:2015-05-31 12:51:4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重慶5月31日電(記者王丁、張桂林、何宗渝)投資328億元的京東方8.5代液晶面板項目投産,長江上游千萬噸級樞紐港群加快建設,面向“一帶一路”的經貿合作日益活躍。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重慶緊緊抓住發展動力轉換這個“牛鼻子”,創新驅動、市場引領優化産業結構,加快重點領域改革,全面融入國家開放發展新戰略,改革、創新、開放三大新“引擎”馬力十足。

  産業之優:“雙輪”驅動多點支撐 新增長點不斷涌現

  “儘管宏觀形勢偏緊,但今年以來,重慶工業經濟增速仍達兩位數,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27%。”重慶市經信委主任郭堅説,這主要得益於走好調結構、促升級的“先手棋”,不僅電子、汽車兩大支柱産業動力強勁,一批戰略性新興産業新增長點也不斷涌現。

  作為重慶傳統優勢産業的汽車工業,通過技術創新、多品牌帶動,發展水準持續提升。目前,以長安為龍頭,匯集通用、現代、上汽、北汽、力帆等10個整車品牌和上千家零部件企業的汽車産業集群基本形成。繼去年躋身全國最大汽車製造基地後,今年1月至4月,重慶汽車産量突破104萬輛。尤其是長安汽車,憑藉持續深耕自主創新,推出CS75等多款熱銷車型,開創向合資企業輸入自主産品的先河。

  近幾年不斷做大的電子資訊産業,則在“垂直”整合、創新引領下,加快向産業鏈和價值鏈高端延伸。以京東方、SK海力士等企業為骨幹,液晶面板、晶片等核心零部件實現本地化,加快形成電腦、通訊電子、穿戴電子、智慧電子等多元化終端産品體系。一季度,重慶電子資訊産業實現産值906億元,同比增長16.9%。

  瞄準全球科技革命和産業發展趨勢,提前佈局的電子核心部件、機器人及智慧裝備、物聯網、頁巖氣、環保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逐漸發力,一批百億級項目陸續落地、建設、投産。

  頁巖氣在全國率先大規模量産商用,2015年産能將達50億立方米;石墨烯新材料,成功實現從實驗室研發到批量生産再到商業化應用的“三級跳”,石墨烯薄膜年産量達100萬平方米,首批3萬台量産石墨烯手機上市;聚集固高科技、廣數、華數等近百家企業,初步形成集研發、整機製造、系統整合、零部件配套、應用服務的機器人及智慧裝備産業鏈條。

  “支柱産業‘雙輪’驅動,新興産業多點支撐的格局,有效避免了‘一業獨大,一損俱損’的風險,為重慶經濟在壓力下穩中有進提供了新動力。”重慶市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説。

  機制之變:聚焦重點領域改革 激發發展活力

  5月上旬,投資30多億元的重慶曾家岩嘉陵江大橋PPP方案通過市政府審定。與此同時,包括高速公路建設、城市土地一級整治、棚戶區改造、公共停車場建設等在內,總投資上千億元的一批PPP項目,正加緊實施。

  “投融資PPP模式等改革,充分調動了社會資本的積極性,使全市投資勢頭不減。”重慶市發改委主任沈曉鐘介紹,一季度,重慶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7.6%,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長20.5%。

  改革“項目補貼”式財政扶持産業模式,重慶先後組建200億元規模的重慶産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800億元規模的重慶戰略性新興産業股權投資基金,以市場化方式撬動社會資本投資新興産業,陸續帶動興起半導體顯示、積體電路等一批千億級産業集群。

  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支撐開放發展”,推進金融領域改革創新。消費金融、結算金融、金融租賃、金融保理、財務公司、第三方支付等創新型金融,近年來在重慶蓬勃發展。目前,重慶各類金融機構總數達1252家,居中西部首位。

  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方式,重慶在全國首創移動跨境購等新模式,培育出世紀購、西港全球購、愛購保稅等一批本土跨境電商企業,今年一季度成交額達7180萬元,超過去年全年;率先開展線下展示、線上交易的保稅商品展示交易試點,交易額今年將突破5億美元;跨境人民幣結算,一季度增長30%;雲計算大數據産業加快推進,兩江國際雲計算中心投用伺服器5萬台,今年有望突破15萬台。

  “深化改革添增了發展新動力,激發了市場活力。”沈曉鐘説,在重慶市委、市政府不斷出臺的重點改革專項和重點改革任務推動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正加快形成。

  路徑之新:融入國家戰略 統籌區域發展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重慶市域發展全面對接、融入國家戰略,立足自身區位優勢、産業基礎、開放水準,進一步明確定位,著力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戰略支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産業腹地和長江經濟帶的西部中心樞紐。

  加快完善大通道、大平臺、大通關。面向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渝新歐鐵路,打造“升級版”,相繼突破回程貨不足、運價偏高等瓶頸,實現雙向常態化開行。今年以來,“渝新歐”發送貨物量繼續居中歐班列之首。激活“黃金水道”優勢,去年船運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萬標箱,周邊省份轉机佔比43%。覆蓋鐵路、水運、航空的口岸、樞紐、保稅區等高水準開放平臺,也進一步升級完善。

  面向“一帶一路”大市場,重慶還積極引導企業走出去、引進來。重慶宗申産業集團日前與白俄羅斯企業簽署30億元合作項目,推動在華生産世界領先的大型高端農業成套裝備。力帆集團積極進軍俄羅斯和中亞市場,投資3億元美元在俄建整車製造廠。國內領先的垃圾發電設備生産及建設運營企業-重慶三峰環境産業集團,借助“一帶一路”政策推動,不僅實現裝備産品走向東南亞市場,還向泰國普吉島等地成功輸出垃圾電廠運營管理服務。

  作為西部直轄市,重慶城鄉區域差距突出,但差距可以産生“勢能”。為此,重慶進一步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將“勢能”轉化為動力。今年以來,重慶相繼在各功能區域啟動産業提升、基礎設施提速、互聯互通等一批重點專項。

  重慶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翁傑明説,融入國家開放發展戰略,五大功能區域特色發展、差異發展、協調發展,生産力佈局和産業結構繼續優化,將使重慶經濟有望保持持續、協調、健康的發展態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