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進口車下滑的三重效應

  • 發佈時間:2015-11-19 21:31:07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朱世耘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進口車1~9月下滑23.9%,成為車市減速中最大的輸家,迫使人們對豪華車國産、廠商關係和平行進口這三大課題進行再思考。

  11月15日,中國進口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發佈的《2015中國進口汽車市場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年度報告》)顯示,1~9月中國汽車市場進口量為80.1萬輛,同比大幅下滑23.9%;進口汽車上牌87.4萬輛,同比下滑10.8%,預計2015年進口汽車市場銷量下滑8%左右,2016年仍將有個位數的下滑,中國進口汽車市場定位將從“量化經營”回歸到“市場補充”為主,市場穩中趨降。

  進口車1~9月同比下滑23.9%,成為車市減速中最大的輸家,迫使人們對豪華車國産、廠商關係和平行進口這三大課題進行再思考。

  主力國産,進口市場“內出血”

  在中國汽車市場增速整體放緩的大背景下,進口汽車市場的下滑似乎是“意料之中”。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十個月,中國乘用車銷售1600余萬輛,同比增長3.9%。而《年度報告》顯示,今年1~9月中國汽車市場進口量為80.1萬輛,同比大幅下滑23.9%;進口汽車上牌87.4萬輛,同比下滑10.8%,預計全年將下滑8%左右,明顯快於整體汽車市場增速的回落趨勢。

  從進口汽車上牌量的月度變化,則可更明顯的感受到市場的“寒意”。《國際商報》查閱《年度報告》發現,今年1月份進口車上牌13.2萬輛,同比下滑15.8%;2月份受平行進口等因素短期拉動,進口車上牌量9.1萬輛,同比增長24.8%;之後5、6、7三個月,上牌量同比下滑18.6%、13.7%、13.5%,雖然8月受上一年小基數影響,降幅回調至7.4%,但9月降幅又擴大至16.6%。

  就其背後的原因,《年度報告》分析認為,國産化給進口車整體銷量帶來一定的影響。

  從2014年底到2015年,包括賓士GLA、英菲尼迪的Q50和QX50,路虎極光、沃爾沃XC60、福特銳界、凱迪拉克ATS、Jeep自由光、路虎發現神行等車型先後實現國産。這些車型無疑是進口汽車市場的“量銷”車型,佔2014年中國進口汽車銷量的15%。與此同時,根據中國進口汽車市場資訊聯席會(以下簡稱聯席會)數據估算,諸如Q50和QX50、ATS等進口車型在2015年前三季度累計佔比仍超過5%,這部分銷量在2016年將基本消失。從2015年底到2016年,雖有32款新的進口車投放中國市場,但競爭力較強的上量車型幾乎沒有,主力車型國産造成的進口汽車市場“內出血”還將繼續持續。

  豪華車增量將主要來自國産化。

  對於進口汽車廠商來説,國産化是實現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方式。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向《國際商報》表示:“中國的政策是傾向於要求廠商國産的。而廠商將進口轉成國産,對自己有利,對中方也有利,實現了銷量增長,也提升了中方的技術水準。”

  目前,中國對進口汽車徵收25%的關稅,之後根據排量不同,還需要繳納包括消費稅、17%增值稅和其他費用,以大於4.0L排量為例,其綜合稅率是車價的142%。稅率成為提升進口汽車價格和推動廠商實現國産化的重要推力。

  而國産化帶來的收益也非常明顯。賓士作為今年豪華車市場逆勢增長的典型,根據《國際商報》獲得的進口量與進口上牌量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賓士進口量同比增長4%,進口上牌量同比增長12%。賓士官方向《國際商報》表示:“從去年以來,本土生産車型增加了全新長軸距C級車和GLASUV,再加上長軸距E級車和GLKSUV,賓士在市場上的大部分主力車型都實現了國産化,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更靈活地調整産能。”而新的國産車型也成為賓士逆勢增長的重要推手。其前三季度實現銷量26.6萬輛,同比增長30.8%,其中國産車型銷量約為16.5萬輛,同比增長46%。

  與賓士類似受益於國産化的還有英菲尼迪。根據《國際商報》獲得的進口量與進口上牌量數據顯示,受主力車型Q50和QX50國産影響,今年前三季度,英菲尼迪進口量與上牌量下滑56%和26%,但其銷量達2.84萬輛,同比增長37%,其中國産車型同比增長16.6倍。英菲尼迪負責人也公開表示,現階段最重要的就是本土化。

  凱迪拉克在國産ATS之後,銷量也提升至5.69萬輛,同比增長12%,其中國産車型同比增長53%。捷豹路虎除外,幾乎所有國産主力車型的豪華品牌都實現了整體增長。

  廠商關係被再次拷問

  《年度報告》預計,2015年進口汽車市場銷量下滑8%左右,2016年仍將有個位數的下滑,中國進口汽車市場定位將從“量化經營”回歸到“市場補充”為主。在“市場補充”的“新常態”之下,最為拷問汽車廠商經營能力的,便是廠商關係。

  根據中國進口汽車市場資訊數據庫相關統計,中國進口汽車行業庫存(包括跨國汽車公司和經銷商的兩部分庫存)深度從2011年底的2.5個月(需要2.5個月消化庫存量),快速攀升到2014年的4.2個月。

  進入2015年,行業庫存峰值在4月和7月分別達到5.1個月和5.18個月,到9月有所下降,但也在4.94個月,遠高於1.5個月~2個月的健康庫存水準,“壓庫”仍是行業普遍現象。

  汽車作為高價值商品,庫存費用龐大,週期越長則財務成本越高。一位豪華品牌經銷商告訴《國際商報》,其每年的財務成本約為8%。為儘快消化庫存,回籠資金,經銷商只好不斷降價、打折,最終造成新車虧損的惡性迴圈。

  上述業內資深人士向《國際商報》表示。“在新常態之下,必須改變以産定銷的模式。未來能夠獲得成功的汽車銷售理念,在於能夠解決廠商(主機廠與經銷商)關係和市場導向的問題。”

  《年度報告》數據顯示,伴隨著行業庫存高企,進口車市場終端優惠幅度自2014年9月份以來持續加大,價值2015年9月,進口車市場平均優惠9.29萬元,優惠幅度為14.2%,已超過2012年的最大優惠幅度。而反觀雷克薩斯的折扣率,則仍處於10%左右。

  作為一個純進口品牌,雷克薩斯今年在進口豪華車品牌的排位當中上升至第三名,實現銷售59975輛,同比增長5%。除NX的新品效應之外,良性的廠商關係無疑是其銷量提升的隱形推手。

  為什麼雷克薩斯不依靠打折?雷克薩斯中國執行副總經理江積哲也向《國際商報》表示,這主要是因為雷克薩斯進行了非常良好的供需管理。目前整體豪華車市場的平均庫存不到2.5個月,但是雷克薩斯能夠把經銷商的庫存控制在0.6個月(兩周)的水準。“如果有大量的庫存,就意味著必須支付非常高額的利息。但是這樣我們的工作就不是為了客戶而工作,而是為銀行打工,這樣可笑的事情是不應該發生的。”

  從《國際商報》獲得的進口量和進口車上牌量來看,今年前5個月,雷克薩斯進口量持續低於上牌量,直到6月份才大於進口量,之後進口量與上牌量月度差額也維持在2千輛左右。江積哲也表示,雷克薩斯一直秉承,顧客第一,經銷商第二,廠家第三的理念,這樣的排序並不是為了好聽而有意為之,而是因為只有把顧客利益放在最前面,把經銷商視作合作夥伴,廠商最終才可以得到一個良性的可持續的發展。

  已完成廠商關係重建的賓士則向《國際商報》表示,經銷商庫存是一個重要指數,但對待起來也不能一刀切。在一些交通物流不方便的地方,經銷商其實需要保持一定的庫存以滿足銷售需要。從整體情況來看,賓士經銷商的庫存水準始終保持在一個比較健康的水準。

  平行進口“生不逢時”

  在市場增速回落的大背景下,失意的不僅是一些汽車廠商,此前希望借中國汽車市場增長的“東風”起飛的平行進口市場也將遭遇“無風的尷尬”。

  在2014年年底,肩負打破壟斷“重任”的平行進口進入人們的視野。當時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副秘書長陳璟玥透露,在美國,平行進口的車輛佔汽車零售總量份額的20%左右。按2013年中國汽車銷售總額超過3萬億元推算,未來幾年我國平行進口汽車規模將超萬億元。

  與此同時,國務院陸續批准四個自貿區開展汽車平行進口試點。截至目前,四個自貿區累計認定的汽車平行進口試點企業數量已達78家,其中上海17家,廣東14家,天津35家,福建12家。

  但平行進口卻並未如願“火”起來,《年度報告》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中國平行進口汽車81255輛,佔同期進口汽車的10.1%。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表示,目前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一些跨國汽車公司採取加強對國外經銷商的管控、拒絕為平行進口汽車保修、調整發動機排量等策略,增加了汽車平行進口試點難度;二是平行進口汽車與我國現行通關、徵稅、檢驗、強制性産品認證、環保標準以及“三包”、“召回”等制度政策方面還未完全銜接配套;三是今年以來,國內汽車市場需求不足,對平行進口汽車的銷售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

  但《年度報告》的觀點則認為,隨著汽車廠商對應政策調整,以及中規車市場成交價格的下探,汽車平行進口商將逐步由同質化競爭轉為差異化經營。新、奇、特車型或將通過平行進口渠道有所增長。因此未來平行進口車比重將維持在進口汽車市場份額的8%~10%左右。而目前平行進口的主力車型也正是中規車市場銷售的主力。

  上述資深業內人士表示:“平行進口的前景十分堪憂。隨著進口車市場萎縮,競爭將更加激烈,平行進口的那點價格優勢很容易被中規車打破,它的潛能恐怕不像當初人們想像傳説中的‘萬億級市場’,只能小打小鬧,弄點邊邊沿沿的東西,能維持原來的規模就謝天謝地了。平行進口顯然面臨著一個重新定位的問題,否則,倒楣的是經銷商和消費者。今年以來,已經有一些平行進口汽車經銷商跑路了,特別是在成都。而它們的用戶實際上已經被拋棄了。”

  進口同比下滑23.9%,已不是一個簡單的市場反饋曲線,而以往高歌猛進的進口車如今成為車市減速中最大的輸家,豪華車國産、廠商關係和平行進口這三大課題確實到了應當重新思考的時候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