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四大行新增貸款6年首現負增長 專家:與企業需求有關

  • 發佈時間:2015-11-19 16:59: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薛白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行近日公佈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貸款總計35.69萬億元,較9月末的35.75萬億元,減少了656億元,10月份貸款規模出現負增長,這是2009年央行公佈信貸數據以來的第一次。

  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戰略室負責人楊馳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近期出現的銀行信貸規模下降,既和存款負增長制約了銀行放貸能力有關,也和地方債務置換、發債資金陸續償還銀行貸款有關,但主要原因反映了在經濟增速換擋的大背景下,企業生産經營階段性不景氣導致投資意願暫時不足,信貸需求萎縮。

  10月整體新增貸款規模不及預期

  實際上,央行在稍早前公佈的10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中就顯示了信貸數據的下行,報告內容顯示,10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5136億元,前值1.05萬億元;10月份社會融資規模4767億元,前值1.3萬億元,創15個月新低。

  齊魯證券研報認為,10月份整體信貸數據大幅低於預期,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産能出清加快,轉型加速,信貸需求回落;二是9月信貸數據大幅上升,由專項金融債帶動的貸款配套功不可沒,但鋻於目前好項目不足,專項金融債帶動作用有減弱;三是信貸連續性差,根本原因在於信貸持續回升的基礎不復存在。

  地方債務置換對去存量影響較大

  方正中期研究院研究員季天鶴認為,四大行貸款收縮與存款還貸去杠桿有關。他提出,去杠桿的原因,有可能是之前發行置換債券積累創造的存款,在10月被用來集中還貸,使四大行的貸款餘額變少,而還貸也使存款餘額減少。

  此外,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政府債務置換,去貸款存量也是四大行貸款總額下降的原因之一,由於四大行前期對地方政府貸款額度較大,政府通過發債清償了地方債務,進行置換可能對去存量的影響較大。

  企業總需求疲軟 多項指標增速下滑

  中泰證券研報內容顯示,除了監管的限制、票據貼現增加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市場融資需求階段性下降,企業投資擴産的動力暫時下降,貨幣寬鬆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提振效果尚未顯現。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也認為,好的企業貸款需求少,而不好的企業銀行又不能貸,實體經濟有效需求不足,是銀行貸款總額下降的原因之一。

  楊馳列舉了部分數據,指出企業投資意願和利潤增速下降的跡象有所顯現。2015年1-9月份,全國固定資産投資394531億元,同比僅增長10.3%,增速已下降近年來的最低點。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3032.4億元,同比下降1.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4%,與銀行貸款利率形成倒挂。

  他認為,受此影響,部分企業投融資熱情有所降低,銀行信貸需求不足的現象有所顯現。很多地區的大中型企業不願使用授信額度甚至提前還款,部分在建項目進展放緩,“難貸款”成為困擾銀行的新難題。據銀監會統計數據,截至2015年2季度末,全銀行業存貸比下降至65.80%,人民幣超額備付金率上升至2.91%,銀行資産負債表內還有大量資金亟需尋找高收益、低風險的投資渠道。(薛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