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一輪貿易投資談判,WTO不會被邊緣化

  • 發佈時間:2015-11-19 04:32:56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版撰文/本報記者 王志彥 本報實習生 張青

  今年是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20週年。

  20年來,世貿組織始終堅持市場開放、非歧視和公平貿易原則,來實現世界貿易自由化的目標。它是目前為止涵蓋範圍最廣、體系最為全面的多邊貿易體制,為各國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然而,目前全球正在興起新一輪的貿易投資談判,大有取代WTO之勢。在未來世界經濟格局中,WTO會被邊緣化嗎?

  日前,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與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召開“世界貿易組織20週年暨主題報告發佈儀式”,世貿組織副總幹事易小準在會議期間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WTO依然會在未來世界經濟發展格局中發揮作用,WTO不會也不應該被邊緣化。

  經濟前進中的領頭羊

  今天,WTO共有161個成員,是全球70億人的大家園,佔全球經濟的96%以及全球貿易的98%。

  中國是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貿組織的,應該説這是WTO20年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也是中國現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

  回顧過去20年中國的世貿歷程,易小準表示,貿易的開放使得中國經濟更富有活力,中國由此成為全球經濟中最重要的國家之一,中國的發展同時也為世界提供了新的技術和新的發展思路。

  談到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經濟的發展,易小準告訴記者,過去幾十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航運、貿易、金融等産業發展最快的地區。2001年時,中國GDP 為11萬億元,到了2014年,中國 GDP的總量達到63.5萬億元。這樣的成就,是中國融入世界所帶來的。

  “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12年,上海設立了中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實現了體制、機制、法治的創新。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中國第一個使用負面清單管理外商投資企業的區域。從外資投資企業法、合作企業法、獨資企業法,到去年頒布並生效的上海自貿區條例,都標誌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中國,一直在體制、機制、法治等領域,堅持改革創新。”

  對於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易小準有自己的看法:“上海自貿試驗區的設立,一方面是為了借鑒國際通行規則,使中國開放型經濟水準更上一層樓。另一方面,上海自貿試驗區也在探索新的貿易和投資規則,為新一輪世界貿易發展積累經驗,為新一輪全球談判提供實踐樣本,所以説,中國的自貿試驗也是全球經濟中非常重要的事件。”易小準建議,上海自貿試驗區應該瞄準更高水準的貿易、投資標準,在更多方面進行改革探索,為全國積累經驗,為中國加入新一輪全球貿易投資談判做好準備。

  影響力不可小覷

  幾年前,世貿組織設立了教學計劃。此計劃能夠加強學術界,尤其是幫助發展中國家進一步研究WTO相關的議題,鼓勵那些政策制定者與學者之間進行對話。易小準認為,這個教學計劃有三個支柱:研究、職業發展,以及更大的參與度,“該計劃的目的是推動全球對貿易和WTO問題進行研究,並且將研究成果和最新資訊向政策制定者傳遞,使得公眾更多了解WTO的歷史和現狀”。

  追溯WTO 成立的初衷,易小準説:“1995年1月,冷戰結束後不久,WTO成立。當時人們把它看作是一個新的世界秩序的重要支柱,這是一個開放、包容、合作的國際新秩序。世貿組織希望各個成員,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能融入到全球經濟當中,投資變得更加便利,貿易變得更加開放”。

  易小準認為WTO現在已經實現最初設立的目標。其中最重要的是,新成員的加入降低了世界貿易壁壘,減少了貿易保護主義。1995年後,又有33個新成員加入WTO,包括一些大的經濟體,像中國、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今天,WTO共有161個成員,可以説是全球70億人的大家園,佔全球經濟的96%以及全球貿易的98%。加入世貿組織意味著新的成員必須要推出非常積極的貿易政策,與此同時,其他的WTO 成員也必須向這些國家和地區提供新的非歧視政策。所以加入世貿組織通常會為新成員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其他國家的經驗也告訴我們,加入世貿組織會促進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及投資。經歷大規模的改革,一些國家加入世貿組織5年以後,經濟增長速度通常會比之前提升2.5個百分點。”

  這些經濟貢獻中,中國功不可沒。易小準分析道,如果中國沒有在世貿組織內,可以説WTO是不具備多邊性的。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促進了其他成員的出口增長,推動了全球的經濟發展。對於那些非成員國來説,WTO成員是一個參考樣本。因為在過去20年當中,世貿組織幫助降低了貿易壁壘,最惠國待遇的平均稅率從1995年的15%,降低到目前的8%。而在加強經濟合作方面,WTO同樣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經濟危機時刻更能顯現出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後,全球貿易保護主義一度抬頭,但正因為WTO的存在,這種勢頭沒有延續下去。“因為我們有多邊貿易體制,它對於緩解危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國外一些人認為,WTO已經落伍了,其規則已不適應新的全球經濟發展。事實上,WTO仍在完善自己的規則,繼續研究制定一些貿易投資準則,而且跟今天的商業環境更吻合。易小準認為,談到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前人們多關注貿易方面,現在更多講到的是投資以及與智慧財産權相關的問題。“WTO也關注到了這些新的議題,而且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磋商。只不過,WTO是一個多邊談判機制,它尋求更大的包容性,因而進展會較為緩慢。但一旦達成協定,它在全球的影響力不可小覷。”

  進一步推動多哈談判

  在過去20年當中,世貿組織幫助降低了貿易壁壘,最惠國待遇的平均稅率從

  談到WTO的成功,另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就是爭端解決機制。通過這一機制,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能維護自己的權益。

  據了解,世貿組織中一半的貿易投訴是由發展中國家所發起的,其中中國發起了13個爭端解決訴訟。“所有可獲得的資訊表明,爭端解決機制本身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使得WTO成員,更加自覺地遵守多邊貿易規則。”易小準對於這項裁定機制給予了充分肯定,“WTO還將繼續發展完善這項機制,以跟上今天時代發展的步伐”。

  今年夏天,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在資訊技術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很多關於IT産品的壁壘以及貿易關稅得以消除,整個協議的經濟價值達到1.3萬億美元。對於這項機制未來的發展,易小準充滿信心,“今天全球7%的貿易是由資訊技術和創新所帶來的,所以WTO達成這樣的協定,可以加速全球創新,讓世界經濟變得更緊密。”

  當然,像任何國際組織一樣,WTO在發展的同時也會遇到困難。在易小準看來,WTO未來面臨著許多方面的挑戰。

  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以來的第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多哈回合談判從2001年啟動以來,可謂迴圈往復、屢次受挫。去年,原定在日內瓦簽署的《貿易便利化協議》因印度、古巴、玻利維亞、阿根廷、南非等國的反對,多哈回合談判再度擱淺,這對世貿組織來説,無疑是一大打擊。

  在多邊貿易談判中,雖然各方分歧非常複雜,但主要還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分歧。一方面,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在國際貿易中佔有相當的份額,但貿易規則的制定權多還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實力和權力的不平衡導致改變貿易格局和改革WTO的呼聲日益高漲; 另一方面,根據現實需要,多邊談判需要在議題上的不斷擴展和在內容上的不斷深化,但在有些領域,如農産品、智慧財産權、環境與勞工標準等,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分歧嚴重。究其根源,主要是發展水準不同,利益訴求不同。

  多哈回合談判的屢次受挫使人們意識到,多邊貿易體制的協調和統一還存在著巨大的困難。多哈回合談判舉步維艱,各國雖不至於拋棄多邊貿易體制,但肯定會産生失望情緒,從而轉向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和區域自由貿易協定。

  對此,易小準認為,沒有一個魔法可以幫助解決這些挑戰,世界只有回到談判桌,秉持平等互利的原則,進一步推動多哈回合談判,才能取得最大的共識。“在下一次的內羅畢會議中,各成員應更多通過合作的方法來解決爭端,在過去20年取得成就的基礎上,使得多邊貿易體制能夠進一步得到發展。”

  1995年的15%,降低到目前的8%。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