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電動自行車如何安全上路

  • 發佈時間:2015-11-18 04:52:3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電動自行車使用起來方便快捷,深得消費者喜愛,但由電動自行車引發的交通安全事故也屢見不鮮。記者了解到,電動自行車的國家標準已經十幾年沒有修訂過。如今幾乎所有電動自行車都是超標生産。據悉,電動車的新國標正在審定之中——

  “那輛電動車迎著面就衝過來,絲毫沒有減速的意思。幸好我躲得快,只是擦破一點皮。”回想起不久前的驚險一幕,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吳凱仍然心有餘悸。他對記者説,自己每天走路上班,要過四五個路口,都要提防著身邊隨時可能躥出來的電動自行車。但也有許多人因為有電動車代步,節約了出行時間、方便了日常生活。電動自行車的迅速普及與隨之而來的一些問題,讓人們對其又愛又恨。

  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下班高峰期,記者在北京市中關村一處路口發現,電動自行車違法佔道行駛、逆行、闖紅燈、超速行駛的情況時有發生,面對從身旁呼嘯而過的電動車,著實讓人膽戰心驚。但是,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大多數駕駛者都未能明確意識到快速行駛的電動自行車具有的潛在危險。

  不僅行人安全受到威脅,駕駛者自身的安全也無法得到保障。一位送外賣的服務員告訴記者,“我騎過很多牌子的電動車,有些車的安全性能非常差,車速過快時不僅剎不住車,晃動也很厲害”。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電動自行車市場保有量已經突破2億輛。面對白熱化的市場競爭,有的中小廠商以次充好,導致産品品質參差不齊,更有甚者違規生産。

  近年來,市場上還出現了大量四輪電動車。記者調查發現,許多微型四輪電動車出自小作坊之手,達不到汽車安全標準,許多參數卻遠遠超過了電動車的標準,而駕駛者往往是沒有任何駕駛經驗的老年人,這樣的電動車在機動車道上行駛,儼然成為道路上的“定時炸彈”。

  在各類電動自行車市場亂象疊加下,交通安全形勢日益嚴峻。根據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局發佈的《道路交通事故統計年報》,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從2004年的589人飆升到2013年的5752人,增加了近10倍。

  超標生産亂象叢生

  電動自行車事故高發,往往是各種因素疊加的結果,除了相關標準、監管的滯後以及人們安全意識的淡薄外,首當其衝的還是超標生産。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電動自行車超速、超重生産的現象十分普遍。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於速度和行駛里程的需求,不少企業和商戶都想方設法對電動自行車進行改裝,加大功率、提高速度。

  根據國家1999年頒布的《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電動自行車速度不超過20公里/小時,整車重量不超過40公斤,其幹態制動距離應不大於4米,濕態制動距離應不大於15米,電機額定連續輸出功率不超過240瓦。

  而目前市場上的實際情況是,幾乎所有的電動車速度都超過了規定標準。北京市豐台區一家經營電動車的老闆向記者透露,車子最高時速是按國家標準生産的,但其實到店後都可以按照顧客需求進行調節,時速30、40公里不是問題。

  在速度超標的情況下,能否安全剎車成了影響安全性能的重要環節。有著近10年電動自行車維修經驗的唐師傅告訴記者,使用一段時間後,多數電動車的剎車都會出現問題,很多人騎著剎車不靈的電動車上路,遇到突發狀況只能靠腳在地面摩擦減速。而且現在電動車為了提升行駛里程,加大了蓄電池的重量,慣性增大,進一步加大了剎車難度。

  “超標生産並不一定意味著産品有問題,畢竟國標已經快20年沒有修訂過,很多標準都跟不上目前的技術水準和消費需求。但是,一些不良廠商在提高車速的同時,卻沒有按照相應車速的要求提高前叉、主梁等部件的品質,這就極大增加了安全隱患。”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如果説電動自行車的品質問題是造成安全事故的客觀因素,騎行者自身安全意識淡薄則是主觀因素。從道路交通事故主要原因分析統計數據來看,非機動車(包括電動自行車)的各種違法行為歷年排序基本一致,大致包括:違法佔道行駛、未按規定讓行、違反交通信號、逆向行駛、違法上道路行駛、超速行駛。

  理性看待電動車安全

  任何新興事物的崛起都會帶來各種各樣的爭議。電動自行車群體日漸龐大,野蠻行車的事情時有發生。那麼,這是否就意味著電動自行車已經給我國道路交通安全帶來了重大安全隱患?

  從交通部近10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統計年報》來看,涉及電動自行車的事故人數增加約6倍,而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從2004年的不足2000萬輛到2013年的1.8億輛,增加了約8倍。每年新增保有量與當年事故總量增加量的比例基本相同,電動自行車事故率在10年內基本穩定。

  “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的快速攀升,確實帶來了安全事故的上升,但簡單地以事故量上升、死亡人數增加來作出電動自行車發展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結論,是違反科學規律的。”綠源集團董事長倪捷表示,使用數量的基數增加難免會帶來傷亡人數基數的增加。他認為,如果僅憑交通事故個案而作出缺乏科學精神的誤判,並以此為基礎作出控制電動自行車總量,改變電動車發展軌跡的政策,會産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電動自行車新國標起草修訂專家組發佈的《電動自行車快速發展對交通安全的影響研究白皮書》顯示,依據交通部歷年事故數據直接計算出自行車、摩托車、電動自行車3種兩輪交通方式的死傷比,可以看出,連續10年電動自行車的死傷比最低。有專家分析認為,兩輪車交通總體的安全代價隨著電動自行車比例的上升而下降,電動自行車的安全代價遠低於其他兩輪車。

  “性能提高促進安全提高的積極意義,遠大於可能的安全威脅。”倪捷認為,如果能夠有效控制單純涉及安全的重要性能,如制動性能、整車重心等,則可以消除核心性能上升的所謂安全擔憂,達到雙贏的局面。反之,若採用稱重上牌等低級的控制手段,則會影響安全綠色交通工具發揮更好的作用。

  此外,專家表示,推出針對電動自行車肇事的第三者責任保險,促進電動自行車與機動車分道行駛,加強各種有效的警示宣傳等,都是降低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行為概率的有效手段。

  新國標將強化安全性

  “電動自行車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而同步發展起來的,這説明其與我國國情緊密結合。”中國自行車協會助力車專業委員會主任陸金龍表示,不能因為發生了安全事故就徹底否定其作用,而應加強對行業標準的制定和監管。

  安全是電動自行車的核心要素。陸金龍透露,《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新國標已經送審,如果能夠順利通過,將極大地促進電動自行車行業的發展。他介紹,與舊版國標相比,新國標從之前的34項標準調整到45項標準,其中增加的新標準全部涉及安全方面,包括制動、車架強度、電氣、淋水、過充等多個與電動自行車使用安全密切相關的標準。

  此外,已經送審的新國標與舊國標相比更為完整和體系化,且行業協會和相關企業已經進行了多次整車實驗,擁有大量的實驗數據,更具科學性。

  與此同時,隨著近年來産業的轉型升級,電動自行車界也在主動建立自己的行業標準,自覺將低端産品排斥在外。現在,全國電動自行車生産企業已從原先的2600多家減少到600余家,十強企業的産量已經佔到整個行業的47%,産品安全性能隨之得到提升。

  “事實上,很多電動自行車企業已經開始自覺在減震、制動、智慧化等方面提高技術性能,同時通過控制系統對超速車輛作出減速、停駛的反應,修訂國標將從這些方面使安全技術更加明確和規範。”陸金龍説。在近期舉行的第33屆中國江蘇國際自行車、新能源電動車及零部件交易會上,綠源集團等企業按照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分門別類,專門研發出陡坡緩降、雙動作啟動等保護用戶安全的技術和功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