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多彩貴州 “文”行天下

  • 發佈時間:2015-11-18 04:52:3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産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去年,貴州省的文化産業增加值達到296.85億元,佔GDP比重上升至3.2%,預計“十二五”期間,貴州省文化産業增加值的年均增幅超過30%——

  去貴州看文藝演出,《多彩貴州風》是多數人的首選。該劇以本土的族群記憶,演繹了苗族、侗族、布依族、彝族等貴州少數民族的浪漫風情。不少網友盛讚:一夜多彩貴州風,演繹貴州六百年。

  自2005年首場演出以來,《多彩貴州風》已經持續演出3000余場,遍佈全球20余個國家及地區、50余個城市,觀眾達300多萬人次。《多彩貴州風》僅僅是貴州文化産業不斷壯大的冰山一角。“近年來,貴州省依託資源優勢,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文化産業增加值從2011年的111.18億元增加至2014年的296.85億元,佔GDP比重也由1.95%上升至3.2%。預計‘十二五’期間,貴州省文化産業增加值的年均增幅超過30%。”貴州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廣智説。

  打造品牌樹立形象

  貴州歷史悠久,在長期發展歷程中孕育了風格多樣、魅力獨具的民族文化。貴州的文化資源之豐富,從一組數據中可見一斑。目前,貴州擁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1項、世界文化遺産1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85項(140處)、省級561項(653處),數量居於全國前列,內容涵蓋傳統美術、音樂、舞蹈、戲劇、曲藝、技藝、節慶等領域。

  貴州的紅色文化也很豐富。紅軍長征經過貴州的68個縣(市、區),在貴州期間相繼進行了黎平會議、遵義會議、強渡烏江、婁山關戰役、四渡赤水等一系列重要革命歷史活動。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貴州深厚的文化資源“養在深閨人未識”,使得外界對貴州的了解有限,對貴州文化的認識也很有限。為樹立良好的對外形象,貴州決定以“多彩貴州”為形象定位,整合貴州文化資源,打造屬於自己的文化品牌,並成立專門機構——貴州省多彩貴州文化産業發展中心,負責管理運作多彩貴州品牌。

  10年來,貴州圍繞“多彩貴州”的品牌定位,持續開展旅遊商品“兩賽一會”、原生態國際攝影大賽等系列互動,選出“貴州名創”723件(套)“貴州名匠”401名,“多彩貴州”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在組織系列活動、擴大品牌影響的基礎上,貴州還積極探索品牌資本化運作,完成了“多彩貴州”品牌全類別註冊,推動品牌規範化、標準化和專業化運作,授權17家企業機構有償使用品牌。

  多彩貴州文化産業發展中心主任袁華介紹,貴州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多彩貴州”品牌為引領的文化品牌集群,涵蓋演藝、金融、文化旅遊、民族工藝、特色産品等多個領域,拉動投資40億元以上。

  為讓“多彩貴州”品牌無形資産落地,貴州打造了集研發、設計、製作、交流、展示、孵化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創意産業園區,形成貴州文化品牌總部,以鞏固提升“多彩貴州”品牌。

  2013年8月,貴州啟動實施了多彩貴州品牌研發基地建設,一期項目於今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貴州還建成了多彩貴州文化創意園(多彩貴州品牌研發基地)並投入使用,圍繞‘非遺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總體定位,打造集展示交易、創意孵化、研發交流、文化休閒、文化外宣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創意産業園區。”袁華説。

  搭建平臺增強動力

  長期以來,貴州文化産業處於規模小、産能低、知名度弱的局面,作為産業發展主體的文化企業也普遍弱小。為了打破這一被動局面,近年來,貴州積極走出去,通過連年參加深圳文博會加大推介力度,借船出海。2011年以來,貴州在深圳文博會上實現現場交易364.34萬元、簽約訂單4993.29萬元,簽約項目170個、涉及金額627.72億元。

  在“走出去”的同時,貴州還以“網際網路+園區+會展”的模式,搭建文化創意産業展示交易平臺。“今年7月,貴州舉辦了首屆多彩貴州文化創意産業博覽交易會,實現現場交易170余萬元,簽約項目6個、簽約金額11.8億元,取得較好成效。”張廣智説。

  貴州還多年舉辦多彩貴州旅遊商品設計大賽、能工巧匠選拔大賽和旅遊商品展銷大會,今年升級為國際民族民間工藝品文化産品博覽會,突出規劃引導、創新産品設計、加大産業培育、壯大生産企業,加快推進貴州民族民間工藝品和文化産品産業化發展步伐。

  同時,貴州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激發文化企業活力,盤活存量文化資源,極大地釋放了文化生産力。一方面,貴州積極推動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深化改革與資源重組相結合,相繼組建了省直屬的廣電、報業、出版、期刊、演藝五大集團公司和一批市州文化集團公司,打造龍頭企業;另一方面,積極鼓勵引導社會民營資本進入文化産業領域發展,出現了西西弗、荷塘月色等一批民營文化企業。目前,貴州民營文化企業生産的文化産業增加值佔全省文化産業的半壁江山,形成與國有文化企業共存共榮、競相發展的格局。

  去年以來,貴州省針對缺乏省級文化産業園區基地的現狀,又啟動建設了省級“十大文化産業園”“十大文化産業基地”,以催生文化核心競爭力。截至今年9月,該省“十大文化産業園”“十大文化産業基地”累計完成投資210.16億元,建成投入使用或局部投入使用的已有13個。

  融合發展新興産業

  抗戰劇《二十四道拐》日前在第11屆中美電影節上榮獲優秀電視劇“金天使”獎。業內人士認為這是“貴州影視業邁向世界舞臺的開端”。

  近年來,貴州影視業異軍突起,《奢香夫人》《第一傘兵隊》《雄關漫道》《絕地逢生》等一批“貴州製造”的影視劇叫好又叫座,相繼閃耀在全國大小熒屏。

  不過,異軍突起的貴州文化産業並非僅僅是影視劇。近年來,貴州在培育壯大特色文化品牌的基礎上,推進文化與旅遊、科技、創意、金融和大數據的融合發展,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文化旅遊景點、民族村寨、民族民間工藝、民族歌舞演藝等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産業優勢的進程加快,文化休閒娛樂服務、文化用品生産、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工藝美術品生産等均實現40%左右的增速。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提升旅遊內涵,旅遊兌現文化價值。”近年來,貴州省深度推進文化與旅遊融合,不僅讓旅遊更精彩,也讓文化更生動。

  在貴州安順市,記者看到,安順突出文化特質與旅遊資源相結合、文化産品與旅遊産品相結合、精品文化與智慧旅遊相結合、文産項目與旅遊節會相結合,推動黃果樹自然風光和大屯堡人文景點兩顆明珠交融發展,成為貴州重要的目的地。今年上半年,該市實現旅遊收入169.91億元,同比增長22.7%。

  截至去年底,貴州與文化旅遊密切相關的文化産業3大行業20個子行業中,文化旅遊産業單位共有2170個,文化旅遊個體工商戶11465戶,文化旅遊從業人員近10萬人;文化旅遊年收入近120億元。

  “在貴州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上通過的貴州省‘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了‘建設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目標,要求大力發展文化産業,規劃建設一批文化産業基地和區域特色文化産業群。文化産業將在貴州後發趕超中發揮更大作用。”張廣智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