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副中心建設2017年顯成效 大批項目相繼落地
- 發佈時間:2015-11-17 09:11:17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面對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以及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兩項“大考”,北京必須見招拆招。昨日,北京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透露,在極受關注的市行政副中心建設方面,按計劃到2017年將取得明顯成效。除此之外,針對高耗水農業、批發市場等多個疏解“硬骨頭”,北京亦有大動作,而在區域協同方面,以大項目為切入點的北京更是手握多張底牌。不過,刮骨療傷,短期陣痛在所難免,但從長遠來看,困擾首都多時的“大城市病”正迎來對症藥方。
行政副中心 2017年取得明顯成效
自從《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意見中提出,北京將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規劃,可謂投石激浪,倏忽將通州推到了聚光燈下。對此,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在通州建設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已經明確,土地拆遷、騰退已經完成。按照計劃2017年將取得明顯成效。
近期,通州新城86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中已開工29個。其中,北環環隧實現竣工,南環環隧將於近期開工;東關大道將於今年12月建成通車,北關大道跨通惠河橋橋面鋪裝已完工。
值得關注的是,幾天前,通州區相關負責人曾公開表示,位於通州潞城鎮郝家府村的新城行政辦公區棚戶區拆遷已經全部完成,相關規劃設計方案正在制定中,待規劃設計完成之後有望開工建設。另據介紹,在3平方公里的通州新城核心區啟動區內,一共有16個大項目落戶,到今年底將有10多座100多米高的高層封頂。未來將承擔疏解首都商務功能的任務,也是通州行政副中心重要的商務配套。
另外,一向扮演地區發展先行官角色的交通規劃也已雛形初現。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就曾強調,“通州既然是行政副中心,它就應該成為一個小的交通樞紐”。具體來説,通州是很多交通線路的末端,如地鐵八通線、6號線,通州都是終點站。而接下來,通州將更好地發揮放射作用,在新機場到老機場的軌道交通線上,通州就將是中心位置。此外,在加強新北京東站的建設時,通州將作為起始點。
治頑疾 疏解多管齊下
如果説,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解決“大城市病”、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業已被圈定為北京發展的重心,那麼疏解可以算是最直接且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在結束了300年招和聚的歷史後,北京在多領域嚴控增量的力度開始不斷加碼。
“此前發佈的《北京市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5年版)》,實施更加嚴格的産業準入標準,全市禁限新增産業佔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比例由32%提高至55%,其中城六區禁限比例統一提高至79%,”該負責人説。數據顯示,自北京市2014年發佈禁限目錄以來,全市不予辦理的工商登記業務累計10800多件,其中2015年前10個月不予辦理工商登記業務7500件;2015版禁限目錄發佈兩個月以來,全市不予辦理的工商登記業務3200件。
不難看出,在瘦身健體過程中,北京首要目標是做到不增肥。在一般性製造業方面,截至10月底,京城共關停退出一般製造業和污染企業315家,提前完成淘汰300家污染企業的年度任務。目前,北京地區向河北省疏解轉移的工業項目超過80個,總投資超過1200億元,達産以後將形成2500億元的産能。與此同時,高耗水農業、教育、醫療功能均是疏解的重頭戲。
另一方面,業內分析人士坦言,在北京存在多年的批發市場轉移難度極高,但又必須知難而進。據悉,2015年前三季度,全市撤並升級清退90家低端市場,騰退營業面積約44萬平方米,攤位1.2萬個,完成全年任務的60%。動物園地區批發市場、大紅門地區批發市場、天意小商品批發市場疏解均取得進展。
一盤棋 大批項目落地
在北京將部分功能向外疏解之時,如何實現區域協同發展也成了一道必答題。北京選擇以大批項目作為破題的切入點。
來自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最新資訊顯示,本市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實施規劃已形成初稿,要求“當前(2015年)有項目、近期(2017年)有要點、中期(2020年)有規劃、遠期(2030年)有意見”的所有推進體系。
其中,在一體化交通網路構建上,京津冀城際鐵路網規劃(2015-2030年)已正式上報。京沈客專北京段項目加快推進,京張鐵路全線工程前置手續齊備,京霸鐵路可研報告已會簽上報,京唐城際、城際鐵路聯絡線(S6線)、廊涿城際等鐵路項目正加快開展前期工作,市郊鐵路平谷線走向及站位設置正在徵求意見。此外,北京新機場航廈已于2015年9月底正式開工,周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正加快推進。此前受到外界關注的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也邁出重要一步,區域清分結算中心正在建設。
産業對接協作也將持續推進,事實上,北京已與津冀兩省市累計對接60余次,多個重要項目落地。包括: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完成建設投資公司組建,北京(曹妃甸)現代産業發展試驗區産業發展規劃正式發佈;新機場臨空經濟合作區規劃正在報批;平谷區與河北省三河市共建跨地區的京冀通航産業園等。三地均寄望,通過大批的合作項目,讓區域攜手共進不再遙遠。(肖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