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實施小農水+五小水利混搭建設 南溪4年新增“一座大型水庫”

  • 發佈時間:2015-11-17 05:29:54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成棟

  近日,在德陽舉行的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管理經驗交流會上,宜賓市南溪區代表四川首先發言。實際上,過去的4年間,傳統旱區南溪區,已經先後獲得了全國無公害農産品基地縣、現代農業産業基地強縣等榮譽稱號。

  從缺水典型到先進典型,南溪區經歷了什麼?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帶著疑問,記者近日走訪了南溪區山峰村。

  傳統旱區困境地形地貌致儲水能力差

  南溪區羅龍街道山峰村,因地處一塊山地之上而得名。村民日常的生産生活用水,多靠自然降雨,但是廣布的喀斯特地貌,讓這裡的溝渠蓄水能力極差。

  村民吳任西告訴記者,每年春耕農忙時節,都要從幾公里外的一條小溪中抽水灌溉,由於距離遠、高差大,灌溉效率十分低下,“澆灌一畝地需要七八個小時。”

  他家的養殖場,也因缺水不得不刻意控制規模,“春天和冬天都缺水,不敢多養。”他説,能養20頭牲畜的圈舍,常年有一半是空的。

  南溪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南溪區,山峰村不是個例。南溪區地處川南丘陵,地表儲水性差,“但無論是從地質地貌還是水資源分佈現狀來看,這裡都無法開工大型水利工程。”

  省農水局農建辦相關負責人曾給出了建議,南溪區雖然儲水能力差,但是多年平均降雨量超1000毫米,“只要能把雨水留住,這裡的水源不成問題。在無法建設大型水利工程的情況下,必須採用小農水和五小水利工程(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壩、小水渠)混搭建設的方式,才能根本上緩解當地旱情。”

  “兩小”工程混建新增和恢復灌面近23萬畝

  2011年,南溪區被省水利廳正式列入全省小農水建設重點縣和五小水利建設重點區,啟動小農水和五小水利工程混搭建設。“一個縣級行政單位,同時拿到這兩項政策,在四川很少見。”省農水局農建辦負責人説。

  吳任西回憶,2011年的冬天,他拿到了政府給的五小水利建設資金15000元。他和家人用了一週時間,在屋後的山腳下修建了5口水窖,“總共大概能蓄水200立方米,家裏生活用水和養殖場用水都沒問題了。”

  與此同時,當地發動群眾修建五小水利,解決生活飲水問題;通過硬化手段,修建渠係,解決農業生産用水問題。一個冬季過後,全村家家建起了五小水利,村裏新增山平塘18口、蓄水池30口、硬化渠道8公里,蓄水能力超過8000立方米。

  如今,4年過去,效益已經初步顯現,全村1100畝耕地,八成以上成了穩産田。今年夏季,村裏遭遇伏旱,但水稻畝産普遍超過了600公斤,接近全省平均水準;吳任西家的豬圈,也已經“滿員”。

  南溪區水務局負責人介紹,4年來,整個南溪區共投入近3億元建設小農水和五小水利,新增儲水能力1億立方米,相當於建設一座大型水庫,新增和恢復灌面近23萬畝,207個村中近八成解決了生産生活用水難題。

  省農水局局長王華説,“大中小微並舉”是被實踐證明符合四川省情的“治水興蜀”思路。除大中型骨幹工程外,五小水利和小農水工程建設,既是我省“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旱區群眾要求最迫切、效益最顯著的民生工程。“十二五”期間,全省五小水利和小農水工程建設總投入約475億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