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回鄉創業 我們更需要“親商重商”的環境

  • 發佈時間:2015-11-04 05:31:14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外地川商返鄉創業,本報先後以“30位異地四川商會會長問卷調查”“返鄉創業回家發展秘笈”等為題進行系列報道,今天起再次推出“我的返鄉創業考察報告”系列。本報記者全程跟蹤返鄉創業的考察者,從創業者的視角,發現四川投資機會,觀察四川投資環境。他們的考察心得和建言,相信會給我們以真切的啟發,對各地政府改進工作也不無裨益。

  10月26日,廣東省四川商會11位企業家一行踏上宜賓市江安縣的土地。一直以來,廣東領全國改革風氣之先。廣東省四川商會也是我省召開川商返鄉創業回家發展座談會後,率先組織會員抱團回鄉考察的商會之一,站到這一波返鄉創業高潮的潮頭。

  在11位企業家中,宋永太走得更遠。他現在常住成都,一門心思準備抓住四川機遇。

  考察一圈後,宋永太發現,四川發展的現狀,已由量變産生質變,拐點來了。但要真正激活川商回鄉發展熱情,還需要簡政放權和落實政策,用心打造“親商重商”的投資環境。

  江安所見

  回鄉辦廠,員工更穩定

  10月26日,我們坐飛機到瀘州機場,江安縣派車來接。

  從高速公路下來,要經過一座長江大橋。江安的同志説,這座橋是2008年貫通的,之前,開車到江安必須坐輪渡。以前江安幾乎見不到什麼外地人,交通的確是發展的前提。

  不去成德綿,為什麼到江安考察?因為廣東商會一位副會長是江安人,早早地回鄉創業,建了一個服裝廠,發展得還不錯。我們在外一起打拼,抱團投資,回鄉也因為他的關係選擇從江安開始考察。

  這個服裝廠佔地16畝。每個車間都看了,跟老闆座談,他表示,雖然服裝廠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産業,但是也有生存發展的空間。工廠下個月就要開始代工某國際奢侈服裝品牌,加工工藝要求極高,做一件衣服的工夫能做三件一般的衣服。但利潤卻比一般訂單高了不止三倍。某種意義上也是轉型升級。

  大家都是辦工廠的。我發現,回鄉辦廠的管理和發展模式極不同。比如,對工人的管理,更本地化,也更穩定。工人們的心態和需求也不同。在廣東打工的人,説白了,是為了去找錢,今天去了可能明天走,流動性很大。五險一金,他們也寧願要現金。而回鄉辦廠,工人在當地都有家室,更穩定,不用總是培訓新工人,這對生産有利。同時,在薪酬政策上要更考慮他們的保障,對保險、養老金等有要求。當然,也有弊端,請事假的頻率要明顯高於廣東工廠。

  江安的工業區,規上企業有38家,以新型化工企業為主,比如中科板業、東莞塑膠項目、瓷絕緣子項目、有機化肥等,每家公司之間的互補性很強,這家的肥料可能是另一家的原料,這家的産品可能是另一家的核心原材料,已經形成迴圈産業體系。對企業來説可以降低成本,更有競爭力;對地方發展則産生聚集效應,企業黏性強。不難看出,當地政府有意識地進行産業鏈招商,這點很難得。

  我們投資的理念也應轉變,根據自身經驗和地方的實際情況,進行價值投資,做有生命力的企業,這在現在的經濟形勢下很重要。

  南溪所思

  政府口碑,是重要砝碼

  離開江安後,我們來到宜賓南溪區。我們是看著南溪發展起來的,在南溪建了七八個項目。這次,不僅參觀了我們已建的幾個項目,還看到南溪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飛速發展。

  我在南充投資建設了一個農村電商中心,輻射川東北地區,準備在川南也建一個。看了南溪的交通條件、生活條件,很滿意,川南的電商中心放在南溪應該也不錯。

  説實話,全川比南溪條件好的地方多了,但是我們看重跟政府的關係,地方政府的口碑好不好很重要。比如,有的地方政府愛搞“多邊工程”,催促你先開工,邊建設邊辦各種證照,但是一會來一個部門説你沒證,要停工,每次停工損失巨大。幾年才能辦下來産權證、土地證,企業沒有抵押物去貸款,過程中項目就死了。這種事情朋友圈裏一傳開,去你這個地方投資的意願就大打折扣,你的地理位置、資源稟賦都沒吸引力了。

  招商就像談戀愛,雙方都展現出來最好的一面;項目落地就像結了婚,雙方的缺點就暴露出來,我發現你履約能力不行,你發現我實力並不是那麼強。所以,返鄉創業一定要多接觸,選擇項目投資要慎重,要科學,保證項目成活的幾率比什麼都重要。

  考察建言

  行政干預要儘量少做扶持優惠要主動作為

  這次考察,我的結論是,在目前環境下,開工大型工業園項目,我不會參與;但辦工廠是可以的,不過一定要做品牌。

  對比內地省份,明顯能感覺到廣東等沿海省份在營造優良經商環境方面的一些做法值得內地省份學習。比如,辦企業手續簡單,速度也快。企業辦起來,政府除了必要的檢查,十年八年也不來一回,給你充分的空間。再比如,政策落實的速度和品質。有一筆扶持農村電商發展的財政資金,30萬至50萬元,某一天政府就來人,給你送到府來了。不需要你填表,不需要你跑來跑去申報。

  內地省份還是有一些差距。很多企業壓根就不知道優惠政策,更不會去要這個扶持資金。那麼政府的政策就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所以,親商重商,就這個層面而言,一方面尊重你的市場化選擇,簡政放權,對企業經營不做行政干預;另一方面,對於扶持企業的優惠政策,主動作為,主動將政策落實。就這兩點,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非一日之功。

  鏡頭

  “雁”歸來慶倖“飛”得早

  □本報記者 李欣憶 陳岩

  瑪譜麗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姜遠斌悄悄告訴記者,廣州那邊最近已經倒閉了好幾家服裝廠。

  姜遠斌是廣東省四川商會抱團前往宜賓考察的11位企業家之一。2001年從宜賓江安縣老家來到番禺著名的“服裝加工一條街”,瑪譜麗服裝借力廣州服裝業的東風,6個人開始創業,到現在已有400多名員工,年銷售額上億元。

  瑪譜麗的廠房是一幢僅有兩層樓的建築,“這兒的人會越來越少,連我自己,現在大部分時間都在江安老家。”兩年前,姜遠斌開始謀劃,就像螞蟻搬家一樣,一點一點把廣州的工廠遷回江安。“鄉親們都不想走那麼遠打工,寧願收入少一點,也想離家近,好照顧老人小孩。”2014年,姜遠斌回到家鄉,創立四川瑪譜麗服裝有限公司,成為江安縣首家純電子商務企業。目前,公司有約400人在江安,60人在廣州。以後工廠將全部搬回來,廣州只會留部分研發和採購人員。還將追加投資,擴建在江安的服裝廠。

  姜遠斌很慶倖,提早謀劃內遷,節約了很大部分人工成本,在不景氣的環境下還能逆勢發展。這次回鄉考察,他是盡“地主之誼”,更是“現身説法”。

  不回廣東回成都!

  □本報記者 陳岩 李欣憶

  廣東省四川商會考察團一行考察完要飛廣東,商會副會長宋永太卻留在了成都。“我現在常駐成都!出門這麼多年了,頭一次在成都的時間比在廣東長。”宋永太説。花甲之年的宋永太並非因為思鄉才回來住。他有兩個想法:一是響應號召,回鄉“做一些有潛力、有價值的項目”;二是在川成立商會,可聯繫全國各地的川商,為他們回鄉興業提供服務。目前宋永太在南充投資的農村電商中心已經啟動;他參與籌建的四川省川商聯合促進會也掛牌成立了。二次創業讓他很有激情,一回到成都就要連續看很多個項目。他説,“窗外是秋天,心裏是春天。”

  □報告人:宋永太

  南充人,廣東川府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主要從事教育産業、外貿和投資

  本報記者陳岩 李欣憶 整理報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