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0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五大項目重振浙江蜂産業

  • 發佈時間:2015-11-17 05:29:33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翁傑 通訊員 李萍 高曉曉

  本報訊 一早,50歲的養蜂人吳有強又一次來到桐廬縣畜牧獸醫管理局打探“情報”。這位蜂農眼下最關心的,就是自己啥時候能享受到蜂業扶持政策,添置些搖蜜機、皇漿機等養蜂裝備,讓自己少受些養蜂的苦。

  讓老吳如此牽腸挂肚的,是省農業廳出臺、目前正在各地落實的《浙江省蜜蜂産業振興三年行動計劃》。省畜牧局副局長吳新民介紹,之所以出臺該政策,是因為近幾年浙江蜂業發展趨緩,原來穩居全國第一的蜂蜜産量被其他省份超過。同時,老一代養蜂人正漸漸老去,而願意養蜂的年輕人卻少之又少,全省蜜蜂飼養量已降至全國第五,這個“甜蜜的事業”面臨困境。

  為了提振産業,未來三年,省財政計劃投入超2000萬元,實施標準化設施養殖、中蜂“十箱萬元”增收、全産業鏈示範創建等5大項目。到2017年,全省目標將養蜂數量穩定在120萬群,蜂業總産值達到25億元。

  機械化養“洋蜂”

  在桐廬縣瑤琳鎮東琳村,今年42歲的魏忠鑫已經養蜂26年,是當地為數不多的年輕養蜂人。如今,他和妻子馮金梅兩人,一起經營著150箱蜂。

  和大多數浙江的養蜂人一樣,魏忠鑫夫婦養的都是善於採成片花海的義大利蜜蜂,俗稱“洋蜂”。為了採到更多蜜,魏忠鑫夫婦常年帶著蜂箱,全國各處地追趕花期。每年3月底,他們從桐廬出發,一路向北,先後前往江蘇南通、河南商丘、陜西彬縣、吉林通化以及牡丹江一帶採蜜,最後返回桐廬休整。

  “像魏忠鑫這樣的夫妻檔,一年少説也能賺個十幾二十萬。”桐廬縣畜牧獸醫管理局綜合科科長李海金説,雖然收入不少,可因為過於辛苦,養蜂業還是很難吸引年輕人加入。為此,《省蜜蜂産業振興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實施標準化設施養殖項目,幫助蜂農改造設施,發展機械化養蜂,擴大養殖規模的同時,讓養蜂越來越輕鬆。

  對於設施化養蜂,魏忠鑫其實嚮往已久。“在不同城市間追花,每次往卡車上裝卸蜂箱都幾乎讓我累得虛脫。”魏忠鑫説,一箱裝滿了蜜和蜜蜂的蜂箱有時重達七八十公斤,一擔挑兩個就是150多公斤。魏忠鑫一直想購置一台養蜂專用車,一按按鈕,蜂箱就自動向兩邊展開,無需人工裝卸。可是,一台車就得二十多萬元,他又不得不打消念頭。

  前不久,魏忠鑫聽説省裏出臺政策,對蜂農標準化設施改造進行補貼。他心裏盤算了起來:養蜂專用車、吊機、搖蜜機、皇漿機等一系列設備大概要35萬元,標準化規模養殖示範場建設的各項補貼總計大概有20萬元。“只要掏十幾萬元,我們夫妻倆就能省不少力,划得來。”魏忠鑫説,這回他是真動了心,連養蜂專用車的款型都已經看準了,就等縣裏定下扶持方案,他就下單買設備。

  未來3年,像魏忠鑫這樣的現代化蜂農或許會越來越多。根據計劃,到2017年,全省目標實現蜜蜂飼養機械設施化佔比達40%,養蜂專用車達到500輛以上,年飼養120群蜜蜂以上的規模場戶顯著增加。

  土蜂也能增收

  相較于養洋蜂的費神費力,另一種俗稱“土蜂”的中華蜜蜂養起來卻非常簡單。因其善於在間隔較遠的花叢間採蜜,農村百姓可以將蜂箱置於房前屋後,或是山嶺之間,任土蜂自由採蜜,一年下來也能收穫幾次蜂蜜。

  然而,由於産蜜少,效益低,中蜂養殖一直未形成規模。近幾年,隨著土蜂蜜受到市場追捧,全省各地養土蜂的農戶逐漸多了起來,目前全省已有中蜂5萬群。如今,發展中蜂養殖也逐漸受到省農業部門的重視,被列入了三年振興計劃之中,進行專項項目扶持。

  在遂昌縣垵口鄉岩下村,單單養土蜂的人家就有十多戶,其中最年長的要數80歲的金觀培老人。別看金大爺一把年紀,卻是村裏養蜂最多的。他總是不時地揮舞著小木櫃,在自家25個蜂桶周圍巡視著,一旦發現專門吃土蜂的馬蜂便眼疾手快地將它們敲落在地。

  岩下村人養蜂用的都是傳統蜂桶,根據雨水、花期情況,一年取一到兩次蜂蜜。“每桶每次15斤左右,最多的時候有20斤。”金大爺説,因為山區的環境好,而且産的都是無需加工的成熟蜜,一斤賣60元還供不應求呢!

  65歲的周成根同樣是村裏養土蜂的一把好手,房前屋後都安滿了蜂桶。“現在村裏養土蜂的老人是越來越多,大夥就在家門口養,方便又不費勁。”他説,他和老伴一邊侍奉著95歲的老母親,一邊養養蜂,種種高山蔬菜,賺的錢就夠用了。

  “在省蜜蜂産業三年振興計劃裏,特別提到鼓勵我們麗水、金華、衢州等山區和淳安等26縣擴大中蜂養殖。”遂昌縣垵口鄉黨委書記周安濤説,這和他們鄉里一直在做的工作不謀而合。垵口鄉地處山區,村裏的留守老人不少,養土蜂正是他們增收的最好渠道。為了鼓勵村民養殖土蜂,今年鄉里對蜂農新增的蜂桶每個補貼50元,同時還成立了土蜂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起土蜂園。“眼下,我們正籌備創建統一的土蜂品牌‘十八里翠’,讓咱的土蜂蜜賣得更好。”周安濤説。

  鋪設全産業鏈

  發展蜂業,自然離不開全産業鏈建設。省畜牧獸醫局將通過全産業鏈示範創建項目,爭取在3年內將七成以上的蜂農納入“以蜂農為基礎、養蜂合作社為依託、蜂産品加工企業為龍頭”的新型蜂業合作組織。

  在台州市三門縣,85後小夥王震去年便成立了台州蜂語蝶蜂業有限公司,通過新型蜂業合作組織,生産加工蜂蜜。大學畢業以來,王震幾次創業都不算順利,讓他怎麼也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創業夢最後竟落在了小小的蜜蜂身上。

  王震與蜂蜜結緣還要從他的大伯王廣垚説起。今年59歲的王廣垚養蜂已有些年頭了,單單自己養的蜂群就多達500多群,之後又成立台州和華養蜂專業合作社,將周邊的7戶養蜂大戶聯合起來,共同經營1200多箱蜜蜂。

  以前,王廣垚他們養蜂採得蜜都是以每斤14元的價格直接批發給外地的加工企業,價格低利潤薄。王震從中看到了商機,註冊成立公司後,採購了一整套的蜂蜜加工生産設備和相關蜂蜜品質安全檢查設備,與大伯的養蜂專業合作社合作加工、生産蜂蜜。

  “養蜂人一般生産的都是含水分量27%以上的生蜜,在經過加工提純、減少水分後,才是含水分在18%左右的一級熟蜜。”王震説,蜂蜜經過他加工、裝罐打上他自己的品牌進行銷售,一斤裝的蜂蜜批發價能賣到30元,每斤能多賺8至10元。今年前9個月,蜂語蝶蜂業有限公司銷售額達到400多萬元,年凈利潤估計在120萬元左右。

  隨著業務拓展,今年王震加工的蜂蜜不再僅限于自己大伯所在的養蜂專業合作社成員,有近一半的蜂蜜是他從其他養蜂人手中採購的。王震説,為了保證自己品牌的品質,他專門配備了蜂蜜品質檢查設備。在採購蜂蜜前,都要先取樣抽檢,確認蜂蜜品質、安全之後才進行加工。

  王震説,自己辦公司的初衷是為了讓大伯的蜂蜜賣出好價,可隨著加工規模越拉越大,他又有了更大的夢想。“目前‘蜂語蝶’還只是台州蜂蜜生産加工示範點,我要按照省蜜蜂産業振興計劃,將公司發展成為更大規模新型蜂業合作組織的龍頭。”他説,往遠了説,就是建設全産業鏈,讓台州蜜蜂在我的手裏樹立其整體的品牌效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