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孩子做作業到半夜,怎麼都説不過去

  • 發佈時間:2015-11-17 02:31:13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議論風生

  初中生作業做到半夜,學習帶給他的就不可能是幸福的回憶,而是煎熬和忍耐。對很多中小學生而言,目前還不是玩得太少,而是睡眠不足。

  南陽市十三中九年級學生雲博,在早讀課上突然昏迷,送醫搶救無效死亡。頭天晚上,他寫作業到12點多,早上6點20起床,至多睡了六小時,據説他經常這樣做作業到半夜。

  對這一不幸事件不應過早下結論,同時我相信沒有任何人會故意迫害一名少年。對一些身體素質很好的孩子來説,這些作業可能算不了什麼;但對一些身體不太健壯、或是有某些疾病的孩子來説,做這麼多作業,可能就會成為壓垮他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

  一名勤奮努力的初中生每天作業要做到半夜,無論如何是説不過去的。對中小學生的作業量,我們也一向缺乏專業分析,有時學校認為作業量正常,家長卻抱怨太多;有時學校貫徹“減負”,家長又認為學校“放鴨子”“抓得不緊”。初中生作業做到半夜,學習帶給他的就不可能是幸福的回憶,而是煎熬和忍耐。可學生作業為何這麼多,我們不妨分析一下。

  不能認為政府三令五申發佈“減負”通知就可以免責,細查一下不難發現,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績觀”有時正是學生作業多的幕後推手。有些城市的教育主管部門對學生的中考成績私下進行排名,學生的考試分數成了教育主管部門以及校領導的政績。而提高孩子們分數最簡單直接的做法就是多做作業、搞題海戰術。

  作業超量,教師也難辭其咎。目前,大批中小學教師自身是應試教育的産兒,雖然完整地接受了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但因受過某些教育傷害,有些教師對教育本身就缺乏深刻認識。例如,有青年教師對城市學校正常的雙休日很不理解,認為“我們那時每月休息兩天已經算多的了”“我們高三基本沒有體育課”……教師本人是“熬”出來的,他怎麼可能理性地從事教學?

  再就是家庭教育失當。雲博同學的父親悔恨不該在孩子極度疲勞時仍然“勵志”,這個問題有普遍性。家庭畸形的勵志教育,不尊重少年兒童的天性,過度鼓吹“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宣揚“成王敗寇”……必然毀滅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讓他們壓力陡升。

  借此也想勸媒體關注一下“教輔市場”。中國中小學“教輔”GDP已經高到驚人,所形成的産業鏈條規模也捆綁了基礎教育。“焦點訪談”曾關注小學生作業本與橡皮的品質,可是,學生書包裏有多少折磨人的“教輔”,也可以聚焦一下,那可是壓在中小學生身上的一座大山。我很懷疑這回猝死的雲博同學家裏有一堆沒做完的教輔。對很多中小學生而言,目前還不是玩得太少,而是睡眠不足。

  今晚,讓他們早點睡吧。

  □吳非(教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