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啟的戰略意義大於現實壓力
- 發佈時間:2015-11-17 02:29:43 來源:南寧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6日,證監會新聞發佈會宣佈重啟IPO發行,並提出了進一步改革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從管理層本次態度來看,管理層選擇在按現行制度逐步消化前期暫緩發行的28家公司的同時,推出IPO新政的徵求意見稿,體現出對目前市場情緒的呵護。
A
發審會暫停128天后重啟
證監會發審會暫停128天后將重啟。11月13日從證監會了解到,11月18日,主機板發審委將審核兩家公司的首發申請。
今年7月8日,主機板發審委審核完廣州白雲電器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江蘇賽福天鋼索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飛科電器股份有限公司4家公司的首發申請後,因股市異常波動,證監會暫停了發審會和初審會。
在發審會重啟的同時,擬上市企業的預披露也重啟。11月13日當天就有85家企業進行了預披露。
與此同時,從證監會獲悉,截至2015年11月12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682家,其中,已過會47家,未過會635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614家,中止審查企業21家。
中止審查的企業中,上交所的企業包括成都銀行等8家;深交所中小板1家,為新疆銀隆農業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創業板企業12家,包括珠海健帆生物科技、重慶市偉岸測器製造等。同時,還有34家企業處於終止審查狀態。
B
IPO重啟戰略意義重大
股災後,隨著國家救市及金融反腐的開啟,對大批莊股及江湖大佬的清理,標誌著A股舊有的生態系統被徹底打破,新時代已經來臨。中國大金融戰略對國內資本市場在可控性、規模、開放程度、自由定價、市場結構5方面提出了全新要求。不過,現階段在扣除國有及民營大股東、匯金、證金、社保持股外,能夠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支援的股市流通規模不夠。而IPO的發行將為市場及人民幣國際化提供足量的資産,以及強大的擴容的金融市場。
這次重啟有一大特點,強調突出“資訊披露”,監管職能進一步接軌國際,這為之後的註冊制改革奠定基礎。本次的新股發行改革突出“資訊披露”為中心的理念,將使得中國證監會的監管職能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強調發行人為第一資訊披露責任人,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仲介機構承擔核查把關的責任,還投資價值的決定權于市場,監管部門不對其“背書”,也不對其盈利能力做判斷。具體而言,證監會將一部分基於審慎監管要求的發行條件調整為資訊披露要求,並強調落實了仲介機構責任,建立健全的保薦機構現行賠付制度,同時擬出臺會計師事務所為勤勉盡責的認定標準。這些為之後的改革奠定了基礎,註冊制的改革可能會重新提到實質日程上來。
總體而言,IPO重啟和改革,是為註冊制這一重大改革鋪路,這次重啟的戰略意圖在於經濟轉型、全民創業的國家性戰略,也就是説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全民創新、萬眾創業都需要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資金支援,傳統以貸款為代表的簡單融資顯然難以滿足需求,IPO的重啟無疑為“十三五”規劃順利實現提供了保障。從戰略層面上講,A股市場將一如既往充分分享中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成果,企業ROE將見底回升,資本市場在為中國經濟做貢獻的同時,也將實現更
對於這次IPO重啟,相比大家所擔心的IPO融資對市場資金面帶來的壓力問題,其實投資者更應該關注的是IPO重啟的戰略意義。均衡博弈研究院的一份報告認為,整個市場小看了IPO重啟一事,IPO的發行為市場及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足量的資産,未來人民幣基礎貨幣發行將與美元逐步脫媒,並吸引新一輪資本流入。該報告指出,如果站在歷史的跨度上來看待和審視IPO重啟的時點,它不僅是一個事件,而且是一聲號角,吹響了人民幣國際化的衝鋒號,正式開啟了——A股市場作為人民幣國際化資産池的序幕。
不可否認,IPO的核心目的是做大資産市場。IPO體制的改革與新措施的實施,主要著眼于為人民幣國際化設計背書資産,以人民幣計價的方式賣給全球,將産生新一輪資本流入。
C
短期振蕩難免 長期不改大盤正常運作趨勢
梳理歷次IPO重啟數據發現,在IPO恢復的當天,大盤平均漲幅為0.32%,最大的下跌幅度為1.38%,最大上漲幅度為3.01%。
從一週市場表現來看,過去8次重啟,其中5次大盤下跌,3次上漲,平均下跌幅度為2.5%,最大周跌幅為1995年,跌幅達9.06%。將時間拉長到1個月來看,大盤漲跌概率各半,2001年、2005年、2006年和2009年均對應行情上漲。2014年對應行情小幅下跌,從2001年以來,IPO重啟1個月以內總體屬於大盤的良好操作期。而如果放到1個季度來看,大盤的表現就沒有這麼美好了,4次對應下跌,只有2014年1次對應上漲。總體上看,自1990年A股市場創立以來,共發生過9次新股發行暫停。通過考察前8次IPO重啟的當天以及一週時間內的股指表現發現,IPO重啟短期對股指下行的影響有限,重啟當日市場表現雖然是跌多漲少,但跌幅有限;而重啟後的一週內市場表現,上漲概率接近六成。
相對而言,市場整體估值越低,越有利於中期行情的展開,從估值來看,此次重啟時點大盤對應估值在近5次重啟中屬於相對低位,但遠高於去年1月。從券商股估值看,整體市盈率約為17倍,僅為去年1月的一半左右。
申銀萬國首席分析師桂浩明表示,IPO重啟短期內可能有一定影響,但是不會改變市場的平穩趨勢,“當IPO步入正軌時,市場也能繼續沿著原有軌跡運作,我們認為IPO重啟不會改變大盤反彈的足跡,同時會讓反彈走得更加平穩和更加有序”。
“新股發行重啟代表著市場正常功能在逐步恢復,中長期看不會影響市場的走勢。”英大證券認為,新股發行因為市場的大幅波動而在7月初暫停,目前A股市場已經企穩,在這種背景之下,逐步恢復市場的融資功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們認為恢復和保持合理適度的新股供給,有利於增加市場活力,保持市場正常功能,促進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不過,英大證券並不否認市場短期影響偏負面,認為目前股市雖然延續上升勢頭,但上方巨量套牢盤對股指構成重壓,IPO的重啟不利於股指快速上攻,短期振蕩會增加,“IPO重啟對心理層面有負面的影響,短期市場或將出現振蕩”。
D
IPO重啟和市值配售或帶來風格改變
本次IPO重啟後,將實施市值配售打新方式,這意味著除了28家首批公司的“影子股”外,大盤藍籌股以及前期漲幅較小的滯漲股也將受益。參股28家待發行公司的上市公司,在下周有望被熱炒。券商股和中字頭股票堪稱大盤定海神針,市值配售下有望被長線資金吸籌,而踏空資金的目標可能是前期滯漲股。
民生證券李少君關於從9月初至“雙12”的中級反彈三個邏輯(流動性、風險溢價、管理思路)依然不變,且繼續證真。近期,流動性充裕的邏輯從央行寬鬆主導轉為大類資産配置調整帶來的結構性寬鬆,債市資金已經出現向股市轉移的跡象,這可能是趨勢的開始。管理思路方面,監管層查違規頻出手(最新動作:暫停3家券商新開賬戶),證券市場基本制度完善也在快速落地。管理思路上的調整(包括查違規、開放IPO、調整發行制度等)可能會給市場帶來短暫衝擊,但有助於恢復市場長期信心。
受IPO重啟影響對於其他市場的影響也值得關注,負面效應最大的莫過於債市。有分析報告指出,IPO重啟或將對債市帶來衝擊。短期債券也將出現一定的調整。不過,多數機構認為從一年以上的角度來看,伴隨無風險收益率的下降,債市仍處於牛市區間。
助推此輪債市走牛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自去年11月以來,中國央行6次降息、多次降準,並通過其他貨幣政策工具向市場投放流動性,引導貨幣利率下行,這也成為債市加杠桿的一個必要條件。
此外,本次重啟IPO可能是為新三板轉板制度的出臺做鋪墊。“十三五”規劃將新三板納入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重點之一,相應的政策紅利必將進一步釋放,此前一直就有新三板轉板制度將在年底進行試點的説法,證監會在此時重啟IPO,似乎正好印證了這一説法。重啟IPO對新三板來説,利好的可能性更大,一方面,促進新三板制度完善,尤其是為分層制度的推出創造了機會,降低了制度創新的壓力;另一方面,重啟IPO為轉板打開了一扇門。
由於此次IPO重啟採用的是市值配售制度,雖然這種制度改革從目前來看仍不完善,其對證金、中金、券商、基金、大股東最有利,而對於散戶最不利,但無論如何,市值配售的做法還是能夠讓全民都分享到新股紅利。畢竟在當前,我國5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佔市場的97%,這一類投資者因資金過少,基本上常年滿倉。在過去打新需要大比例資金申購,如今在發行制度改革後,投資者可在中簽後交款,意味著這一類投資者將能夠分享到打新收益。當然,申購制度的變化是有利於新股發行期間整個市場的持倉穩定。在堅持市值配售制度下,取消申購預交款,這大概率將增強有打新需求的投資者持倉及增倉的意向,特別是持倉及增倉低估值、流動性高、股息率高的大藍籌,而這恰恰對股指的穩定起到積極作用。
(新浪財經、《證券日報》)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