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指出國企改革為中國發展再造新紅利

  • 發佈時間:2015-11-16 21:19:1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華曄迪)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近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説,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搞好國有企業,發展壯大國有經濟,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未來五年,是“十三五”規劃具體實施的五年,是國企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的五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的五年。”李錦説,國企改革,將為中國經濟體制帶來新的活力,進而形成改革紅利,以利於“十三五”目標實現。

  回顧以實施承包經營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第一輪國企改革,以及以1999年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標誌的國企改革,李錦説,歷史經驗表明,國企改革的紅利,是助力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的關鍵因素。

  今年9月公佈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目標,到2020年在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

  “此輪國企改革,各類文件就達數十個,改革部署數量之多、頻率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李錦説,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深化改革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生活中的主題詞,國企改革在“十三五”肩負重要使命,新一輪國企改革將如何為“十三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動力,再造新紅利,萬眾矚目。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産業邁向中高端水準。

  “經濟必須保證一定增長速度,這與民生、就業等指標密切關聯。然而,中國經濟目前面臨進出口增速下滑、一些行業産能嚴重過剩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有新的驅動力。”李錦認為,國企在國民經濟中體量巨大,其改革將為經濟帶來巨大驅動力。

  規劃建議強調,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包括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運輸等領域,國家將推進這些領域價格改革;到2020年,市場決定價格機制基本完善,科學、規範、透明的價格監管制度和反壟斷執法體系基本建立,價格調控機制基本健全。

  “這些內容雖然沒有直接提及國企改革,但件件都與國企領域改革相關。”在李錦看來,“十三五”時期推進國企改革,首當其衝是分類改革,這是後續改革的基礎,其次是國企重組,然後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推進,最後才是實現以管資本為主,建立起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這四個問題將決定“十三五”時期國企改革的整體進度和速度。

  在李錦看來,“十三五”時期,以改革為總抓手,國有企業有四件“自己的事情”必須做好:

  一是抓改革。政府放權,正在促使國企成為市場獨立主體,充分激發活力,包括市場活力與資本活力,“改革”與“發展”並重,“改革”為“發展”提供動力。

  二是保增長。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是硬任務,國企是當仁不讓的主力軍,經濟發展要堅持“品質”與“速度”並重。

  三是轉方式,調結構。“十三五”期間,中國將繼續以深化改革和堅持結構調整為主基調,對於國企而言,“創新”與“重組”“清退”並重,“重組”“清退”為“創新”提供條件。

  四是促開放。“十三五”期間,國有經濟將與世界融合、與市場融合、與資本融合,提高中國全球經濟治理話語權,“開放”與“發展”並重,“開放”為“發展”提供市場。“必須有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以改革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品質和效益提升。”李錦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