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觀點:煤企聯手穩價格非長遠之策

  • 發佈時間:2015-11-16 19:23:0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聯手穩煤價,只是處於産業“隆冬季”的煤炭企業的無奈之舉、短期之策,給企業帶來的無非是“蠅頭小利”。煤炭企業要想熬過寒冬,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推動行業向品質、效益、集約型增長轉變,加快培育新産業、發展新業態、積聚新動力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在經歷了10月份激烈的價格戰以後,神華、中煤、同煤、伊泰等4大煤炭企業已經“握手言和”,開始聯合穩定煤炭價格。

  對於市場價格“跌跌不休”的煤炭企業而言,這確實稱得上是個好消息。不過,聯手穩煤價恐怕也只是處於産業“隆冬季”的煤炭企業的無奈之舉、短期之策。

  眾所週知,最近兩三年來,煤炭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最新一期發佈的中經煤炭産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今年三季度,煤炭産業生産者出廠價格同比下跌15.6%,跌幅比上季度擴大1.5個百分點,已連續4個季度呈跌幅擴大趨勢;全産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60.2%,連續14個季度呈現同比下降趨勢。

  煤炭價格繼續再降,煤炭企業的處境必然會更加困難。因此,煤炭企業確實有必要採取相應措施,避免煤炭價格出現非理性的慣性下跌。不過,這種人為干預煤炭價格的行為,既無法改變煤炭産業全行業虧損的大趨勢,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煤炭市場供需嚴重失衡的大格局。

  造成煤炭産業困局的直接原因,在於價格持續下跌。而從本質上看,是煤炭産業供求矛盾激化的外在表現。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緩慢,我國化解産能過剩、優化升級産業結構、創新驅動發展的實現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經濟發展對煤炭的需求正在減緩。與此同時,我國卻進入了煤炭産能集中釋放的時期,全國現有煤礦産能40億噸左右,在建規模超過10億噸。從這個角度看,煤炭價格的下跌,也是市場調節的必然結果。

  解決煤炭産業的困局,需要著眼于當前,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生産、超能力生産和不安全生産,控制煤炭供給總量,緩解供需矛盾,防止煤炭價格持續非理性下跌。而從長遠看,則必須從全球能源結構調整和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格局來重新審視和定位煤炭産業的發展。

  當前,我國煤炭消費年均2億噸增長的時期已經結束,煤炭需求增速放緩或階段性下降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表徵。這也意味著,煤炭産業依靠數量、速度、粗放型發展的模式難以為繼,依靠上項目、鋪攤子、增加投資、擴大規模發展的路子已經走到了盡頭。如果不加快轉型,必然會走進産業發展的“死衚同”。

  聯手穩煤價,給企業帶來的無非是“蠅頭小利”。煤炭企業要想熬過寒冬,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推動行業向品質、效益、集約型增長轉變,由煤炭生産向生産服務型轉變,由供給燃料向供給原料與燃料並重轉變,加快培育新産業、發展新業態、積聚新動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